十二分星

拼音

shíèrfēnxīng

注音

ㄕㄧˊㄦˋㄈㄣㄒㄧㄥ

解釋

見“ 十二分野 ”。我國古代星占學的迷信觀點認為,人間禍福同天上星象有聯繫,因根據星辰的十二纏次(後亦根據二十八宿)將地上的州、國劃分為十二個區域,使兩者相對應,並根據某一天區星象的變異來預測、附會相應地區的凶吉。這種劃分,在天稱“十二分星”,在地稱“十二分野”。其對應情況為:星紀(揚州,吳越)、玄枵(青州,齊)、娵訾(并州,衛)、降婁(徐州,魯)、大梁(冀州,趙)、實沉(益州,晉)、鶉首(雍州,秦)、鶉火(三河,周)、鶉尾(荊州,楚)、壽星(兗州,鄭)、大火(豫州,宋)、析木(幽州,燕)。參閱《周禮·春官·保章氏》鄭玄注、《晉書·天文志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