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基礎

基本信息

十九世紀的基礎,原先國籍為英國的一位著名學者張伯倫寫於19世紀末的一部有關種族理論的著作。豪斯頓·斯蒂華·張伯倫(1855-1927),1855年9月5日出生於英國朴次茅斯的一名英國皇家海軍上將的家庭。在其青年時代因偶然結識了兩個德國人而對德國一往情深,最終成為德國公民和德國最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諸多領域均不乏成就。其人患有比較嚴重的神經官能症,據稱能夠看見“惡魔”,並在其無情驅使下從事研究和寫作。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德國和奧地利。《十九世紀的基礎》一書寫於1897年4月初至1898年10月底,是一部長達1200餘頁的巨著。1899年在奧地利出版。普遍認為,此書是“影響德國思想最深刻的作品”,它曾使威廉二世大喜若狂並後為納粹黨人提供了種族謬論的理論原則。書中以最長的一章論述了猶太人,這一章內容其後成為納粹黨反猶主義的哲學基礎。此書出版後轟動一時,張伯倫亦因此而一舉成名。在出版後最初10年,該書再版8次,銷售了6萬餘冊,時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已銷售10萬餘冊。在納粹黨統治時期,該書又行銷一時。1938年已再版24次,當時已共銷售25萬冊以上。希特勒時期,德國官方將張伯倫稱為“德國的精神創建人”。納粹黨理論家羅森堡經常將《十九世紀的基礎》一書中的觀點介紹給希特勒和其他納粹領導人。希特勒所著《我的奮鬥》一書受該書影響頗大。1925年9月5日,納粹黨黨報《人民觀察家報》曾以五欄篇幅刊登祝賀張伯倫70歲誕辰的賀辭,並將《十九世紀的基礎》一書稱為“納粹運動的福音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