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荒莊位置
今張店區的總體地勢大致是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最高點在鐵山,海拔254·6米,最低處是大張鎮西北的西呂村和石橋鎮以西的辛曹村,最低點海拔僅24·5米,坡降約10‰。在舊社會,這一地帶不僅常年積水,而且十年九澇,莊稼很難獲得好收成,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過得很艱苦。十三荒莊來歷
傳說在清朝年間(很可能是指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大張、房鎮一帶發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水災:四野一片汪洋,好端端的高粱、穀子全被淹沒,莊稼秸粒無獲,但是官府卻置若罔聞,依然橫徵暴斂。董家莊有一位名叫宮兆鄉的義士,其兄弟五人,排行老三,此人一向行為端,人緣好,被村人尊稱為“宮三爺”。這一次,他仗義執言,挺身而出,代表眾鄉親奔赴長山縣城,遞呈子,報災情,請求官府減免糧草及賦稅。時任長山縣知縣曾公(很可能就是曾道傳)聞報後,隨即乘著轎子,親率一班人馬前來察驗。宮三爺和鄉親們幫忙抬轎,趟著沒過膝蓋的積水,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十幾里路,先來到今大張鎮董家村,宮三爺請大人察看災情。曾公從轎中探出頭來,覷視了一眼說:“水災不大,糧草照繳!”眾人抬轎繼續前行,又來到大張村西,這裡的水更深,縣官曾公仍然漫不經心地說:“水災也不算大,糧草還得照數繳!”宮三爺怒不可遏,大聲吼道:“請大人下水試一試如何!”說話間,他把轎桿一掀,曾公從轎內“咕嚕”一下跌入水中。
曾公惱羞成怒,以“抗糧造反”的罪名,將宮三爺捉拿歸縣予以審訊。宮三爺剛直不阿,據理力爭,毫不示弱。當鄉親們得知宮三爺受酷刑、下大獄的訊息後,大家揭竿而起,直搗監獄,救出了宮兆鄉。以曾公為首的長山縣衙,面對席捲縣城的憤怒浪潮,不堪一擊,慌忙逃往省府。
宮三爺是個血氣方剛、智勇雙全的漢子,他獲救之後,不顧傷痛,立即寫好呈子,趕往省府告狀,與縣官曾公對簿公堂。宮兆鄉不但義正詞嚴,而且還善於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計謀,他說:“我之鄉里,地處低洼,水災嚴重,秸粒不獲,懇請曾公親自到場查驗災情,但他鐵石心腸,漠視事實,欺上瞞下,只顧做官當老爺,全然不體恤百姓疾苦,妄為地方父母官。除此之外,他還巧偷豪奪,損公肥私,刮地三尺,把長山縣城牆的磚石也偷偷地拆掉賣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曾公聽到這裡,慌忙辯解說:“城牆的磚石並非人為拆損,而是最近幾年雨多水大,城牆被洪水沖毀……”宮兆鄉乘隙而入:“縣城位居高地,我村地處澇窪,高下明顯有別,既然洪水能把城牆沖毀,我鄉水災之大則可想而知……”此時的曾公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宮兆鄉以鐵一般的事實,無情地揭露了曾公的醜惡嘴臉。上級為平息民怨,遂將上任不到半年的曾公,暫時調離長山縣。隨即又經省府衙門核准,將2001年前曾經隸屬大張鎮的大張、小張、天乙、董家、閻橋、范劉、蓮池、李家(後併入蓮池)等8村,和今屬房鎮鎮的積家、麻營、院上、大孫(東孫)莊、小孫莊等5村,總計13個自然村(即“十三荒莊”),列為長山縣歉收的重災區,明令免徵三年糧草。
其實,事件到此並未結束。曾公為了復仇,經過上下多方串通,數年之後重又回到長山,仍官復原職。他一上任就打聽宮三的下落。宮三和十三荒莊的鄉親們自然也略有戒備。眾人規定:為了護衛宮三,以董家莊的鐘聲為令,只要敲得急促連續,凡15歲以上的村民,都要手持干戈家什速奔董家莊。因而曾公派官兵抓宮三的陰謀有好幾次都沒能得逞。宮三也勸說眾鄉親們不必多費心思,免得耽誤種地,倘若以後官兵再來,則由他兄弟們一家抵擋。
不久,曾公親自出馬,帶領百餘名官兵,浩浩蕩蕩,殺氣騰騰,包圍了宮三的住宅。宮三兄弟五人手持鍘刀,躲在屋內,官兵不敢貿然行動。於是,曾公揚言點火燒屋。宮家兄弟立即衝出屋門與之博斗。但寡不敵眾,宮三最終被抓走了。
宮三是十三荒莊村民的心上人。他為了鄉親們赴湯蹈火,大家怎能不想盡一切辦法、拼上最大氣力來營救他呢?於是,鄉親們重整旗鼓,組織力量,約定鄉民們全部腰扎蘆葦,手持鋤頭,決心戰敗曾公,救出宮三。然而由於曾公勢強力大,鄉民的努力始終未能奏效。
在縣衙內,曾公對宮三嚴刑拷打,施用了令人髮指的種種刑法,用撐竿和燒紅了的鐵鏊子,強迫他光著腳在上面走。宮三的身體雖然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始終沒有屈服。
春節即將來臨,十三荒莊的鄉親們和宮三的家人,多么企盼望他回家過個團圓年啊!鄉親們和宮三的兒子商議,向縣衙遞個保狀,要求放他回家過年。狡猾的曾公認為時機已到,便詭秘地宣稱:“要想讓其回家過年也可以,但要事先寫一個‘因身體有病需要回家療養’的手續。”眾人信以為真,便遞上一紙保狀。曾公拿到保狀之後,非但不放人,反而對宮三實施了更加殘酷的刑罰,最終把宮三治死在獄中。隨即,曾公又以保狀為把柄,揚言宮三早就有疾病在身,是病死在獄中的。
在封建社會中,宮三儘管屈死在曾公手中,冤獄難平,但是,對於宮兆鄉仗義執言、不畏犧牲的壯舉,十三荒莊的村民們世世代代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