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匱乏需求指的是低級需要,即直接關係到個體生存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將需要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
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個體將出現疾病或危機。例如,鹽和食物的匱乏都會導致疾病。
理論來源
匱乏需要屬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相關概念。
人類的需要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結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發起人馬斯洛(Maslow,1943)對需要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 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屬感愛和歸( 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 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 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會將自我超越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當中。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包括以下基本要點:
人是一個一體化的整體,不能像傳統的本能研究者那樣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類的需要。人類的基本需要是按優勢出現的先後或力量的強弱排列成等級的。當一種需要被平息,另一種更高級的需要就會出現,並成為行為組織的中心,而已經滿足的需要不再是積極的推動力了。人是永遠有所要求的動物。
人類的需要是一種似本能需要(instinctoid need),這是一種內在的潛能或固有趨勢,在某種程度上由體質或遺傳所決定的。似本能需要只有在適宜的社會條件下才會順利表現出來。需要的層次越高,其表現和滿足就越依賴於外部條件,與本能的區別就越鮮明,似本能的性質也越突出,其變異性、可塑性也就越大。
人類的需要可分為高級需要和低級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級需要,是人與動物共有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類獨有的。越是高級需要,就越為人類所特有。
低級需要直接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因而也成為匱乏性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個體將出現疾病或危機。例如,鹽和食物的匱乏都會導致疾病。越是高級的需要,對於維持純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但高級需要與人的健康也不是毫無關係。這種需要的滿足能使人健康、長壽。產生深刻的幸福感、寧靜感,以及內心生活的豐富感。所以高級需要也是成長性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類基本需要中最高層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自我實現。絕大多數人不能自我實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實現是很微弱的似本能需要,容易被壓抑、控制;其次許多人不敢正視關於自我實現所需要的那種知識,使自己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再次,文化環境用強加於人身上的規範,阻滯一個人的自我實現;最後,自我實現者是由成長性需要而不是匱乏性需要推進的,其發展和持續成長依賴於自己的潛力。
套用
了解員工的需要是套用需要層次論對員工進行激勵的一個重要前提。在不同組織中、不同時期的員工以及組織中不同的員工的需要充滿差異性,而且經常變化。因此,管理者應該經常性地用各種方式進行調研,弄清員工未得到滿足的需要是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從企業經營消費者滿意(CS)戰略的角度來看,每一個需求層次上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都不一樣,即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層次。將行銷方法建立在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之上考慮,不同的需求也即產生不同的行銷手段。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健康。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 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彷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得不相信這社會,變得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菸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
根據五個需求層次,可以劃分出五個消費者市場:
生理需求→滿足最低需求層次的市場,消費者只要求產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安全需求→滿足對“安全”有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對身體的影響
社交需求→滿足對“交際”有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際形象
尊重需求→滿足對產品有與眾不同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的象徵意義
自我實現→滿足對產品有自己判斷標準的市場,消費者擁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層次越高,消費者就越不容易被滿足。
經濟學上,市場的競爭,總是越低端越激烈,價格競爭顯然是將“需求層次”降到最低,消費者感覺不到其他層次的“滿意”,願意支付的價格當然也低。
需要層次理論的價值
關於馬斯洛理論的價值,目前國內外尚有各種不同的說法。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都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理論既有其積極因素,也有其消極因素。
1.馬斯洛理論的積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進行的。當然,關於自我實現是否能作為每個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爭議。但他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無可置疑的。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占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第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認為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2.馬斯洛理論的消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過分地強調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人的價值就是一種先天的潛能,而人的自我實現就是這種先天潛能的自然成熟過程,社會的影響反而束縛了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這種觀點,過分強調了遺傳的影響,忽視了社會生活條件對先天潛能的制約作用。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帶有一定的機械主義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趨勢。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這種需要層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式,看成是一種機械的上升運動。個人需求的層次內容是由個人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決定的,馬斯洛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改變需要層次的主次關係。
第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只注意了一個人各種需要之間存在的縱向聯繫,忽視了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往往存在多種需要,而這些需要又會互相矛盾,進而導致動機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