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海學

匡海學

匡海學教授,男,漢族,中共黨員,1955年12月16日出生,黑龍江省肇州縣人。日本明治藥科大學藥學博士。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先後4次以高級訪問學者、客員研究員、客員教授等身份分別赴日本廣島大學、明治藥科大學進行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基本信息

教育經歷

1973年至1977年,就讀於黑龍江中醫學院中藥系;

1979年9月至1982年9月,就讀於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研究生;

1987年至1988年,就讀於日本明治藥科大學藥學專業,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77年至1979年,工作於綏化中醫學校;

1982年至1987年10月,工作於黑龍江中醫學院;

1988年至今,工作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中藥天然藥物藥效物質基礎研究、中藥性味理論研究和中藥創新藥物研製方向

學術兼職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化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藥質量標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及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專家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級雜誌《中草藥》、《中成藥》、《中國藥品標準》和《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編委以及國家級《中醫藥學報》和《中醫藥信息》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科研成果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九五”、“十五”重點攻關項目等20餘項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課題和多項套用開發性研究課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套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其中對人參、黃芪葉、刺玫果、連翹、輪葉沙參、遼東木葉等20餘種中草藥進行了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獲獎情況

2011年《洋金花治療銀屑病的基礎與套用研究》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1年《洋金花治療銀屑病有效組分的研究》獲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1年《中藥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組合性研究》獲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0年《黑龍江產中草藥化學成分研究》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自然類)一等獎;

2010 年《銀線草抗腫瘤藥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研究》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進步類)二等獎、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0 年《洋金花治療銀屑病有效組分的研究》獲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類)一等獎;

2008年《洋金花治療銀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獲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2008年《銀線草抗腫瘤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獲2008年度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2007年《遼東楤木的研究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人);

2007年《東風菜根抗腫瘤作用及有效成分研究》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持人);

2005年《遼東楤木葉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獲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人);

2004年《龍膽等三種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研究》獲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三名);

2003年“龍牙楤木葉總皂苷在抗腫瘤藥物製備中的用途”獲發明專利證書;

2002年《66種常用中藥材質量標準及其對照品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子課題負責人);

2000年《北細辛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研究》獲黑龍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獲“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7年《毛脈酸模根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獲黑龍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獲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199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中藥黃芪地上部分化學成分及藥效研究》獲黑龍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7年《刺玫果研究》獲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3年《國產人參十種人參皂甙的分離與結構鑑定》獲吉林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要論文

[1] 匡海學,殷越,楊炳友.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型考試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5(02).

[2] 匡海學,楊欣,等. 西瓜霜抗菌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14(04).

[3] 匡海學,李斌,等. 西瓜霜發酵菌種的分離及鑑定[J].中草藥,2014(19).

[4] 匡海學,王艷宏,等. 基於中藥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組合性的中藥性味理論研究新模式[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01).

[5] 匡海學,楊天仁. 以質量建設為核心 提升學校辦學水平[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7).

[6] 匡海學,呂邵娃,等. 線葉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對大鼠腎盂腎炎的療效[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1(20).

[7] 匡海學,夏永剛,等. 青連翹中的一個新咖啡酸苯乙醇苷(英文)[J].中國天然藥物,2009(04).

[8] 匡海學,程偉. 中藥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組合性研究——中藥性味理論新假說與研究方法的探索[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9(06).

[9] 匡海學. 高等中醫藥院校發展必須衝破“鎖定效應”——談多元化跨越式發展策略[J].中醫教育,2003(06).

[10] 匡海學,肖洪彬,等. 東風菜皂甙生物活性的研究Ⅱ[J].中醫藥學報,1998(03).

[11] 匡海學,張鵬,等. 東風菜根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醫藥學報,1999(02).

[12] 匡海學,田振坤,張寧. 兩頭尖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1996(06).

[13] 匡海學,劉中申,苑春升. 刺玫果化學成分的研究──2β、19α──二羥基烏索酸的分離與鑑定[J].中醫藥學報,1994(06).

[14] 匡海學,徐景達,等. 吉林人參蘆頭的研究——人參蘆頭皂甙A、B的分離與鑑定[J].中醫藥學報,1985(04).

[15] 匡海學,張寧,陸志博. 青翅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醫藥信息,1985(03).

[16] 匡海學,徐景達,等. 人參蘆頭的研究(第2報)——人參蘆頭皂甙D1、D2的分離與鑑定[J].中藥通報,1986(02)

[17] 匡海學,徐景達,等. 人參蘆頭的研究(第3報)——人參蘆頭皂甙E1、E2的分離與鑑定[J].中藥通報,1986(03).

[18] 匡海學,徐景達,等. 吉林人參蘆頭的研究——人參蘆頭皂甙C1、C2的分離與鑑定[J].中醫藥學報,1986(04).

[19] 匡海學,劉中申,苑春升. 刺玫果三萜類化合物的研究[J].中醫藥信息,1986(03).

[20] 匡海學,張寧,陸志博. 青連翹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藥通報,1988(07).

[21] 匡海學,徐景達. 人參蘆頭中人參甙的分離與鑑定[J].中國藥學雜誌,1982(08).

[22] 匡海學,徐景達. 吉林人參化學成分的研究——Ⅰ.人參蘆頭中人參皂甙RA、RB、RC1、RC2、RD1、及RE1的分離與鑑定[J].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1981(03).

[23] 匡海學. 齊墩果莖中酚性化合物的分離[J].國外藥學(植物藥分冊),1982(05).

出版著作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學校中醫藥對外教育規劃教材《中藥化學》(主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1;

2.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 (主編), InTech, 2011;

3.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中藥化學專論》(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4.《質量與生命―論高等中醫藥教育質量的保障》(主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5.《中藥化學圖表解》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6.21世紀高職高專教材《中藥化學》 科學出版社 2005;

7.“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中藥化學習題集》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4;

8.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藥化學》(主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3;

9.《經典液相色譜及其在中草藥研究中的套用》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2002;

10.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參考書《中藥化學、中藥鑑定分冊》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1;

11.《人參-走進中藥》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12.《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 黑龍江藥品監督管理局 2001;

13.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醫藥系列教材《中藥化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

14.《中藥店(房)實用工作手冊》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3;

15.《中國藥物大辭典》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1;

16.《簡明中藥藥名辭典》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88;

17.《藥物副作用手冊》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8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