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大捷碑

北關大捷碑,韓語북관대첩비,位於朝鮮鹹鏡北道,是李氏朝鮮宣祖時期壬辰倭亂勝利後所立的紀念碑。

由來

公元1592年(中國明代萬曆壬辰年),統一日本後的豐臣秀吉為征服中國,向朝鮮提出了“借道入明”的無理要求,被朝鮮拒絕後,豐臣秀吉便派大軍入侵朝鮮,並一度占領了漢城,在明朝軍隊的援助下,朝鮮人民奮起抵抗,使日軍陷入苦戰。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日軍士氣一落千丈,在中朝軍民的共同打擊下被迫退出朝鮮半島。
為紀念此次戰爭的勝利,李氏朝鮮宣祖國王下令在朝鮮北關(鹹鏡北道)立碑記事,這就是“北關大捷碑”(북관대첩비)的由來。這段歷史,今天被朝鮮稱作“壬辰祖國戰爭”,在韓國則被稱為“壬辰倭亂”。

被掠至日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中將三好成行將此碑掠奪到了日本。三好成行因讀不懂碑上1400個漢字的碑文,還曾鬧了個笑話:以為這是勝利的象徵,打算獻給天皇皇宮內專藏“戰利品”的振天府,後來得知此乃失敗的記錄,才把它丟在靖國神社的游就館。

歸還韓國

1970年,此碑被旅日韓國僑民發現,韓國人民知道後大為憤慨,發起簽名運動,要求日本歸還,日本政府想賴賴不掉,歸還又覺得有點坍台,便作出一個狡猾的回答:“只要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達成協定,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請求,我們就歸還。”日本明明知道,按照當時的國際形勢,朝鮮和韓國根本不可能達成這樣的協定;更何況,石碑是從朝鮮鹹鏡北道搶去的,要還也應還給朝鮮,而朝鮮和日本沒有外交關係,又何來“外交途徑”?當然,這些小計謀、小動作都不管用,韓國政府2005年5月份正式要求日本歸還古碑。2005年10月11日日本靖國神社宣布將把朝鮮半島文物“北關大捷碑”移交給韓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