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長村

北長村

北長村隸屬於雲南省大理鶴慶縣金墩鄉康福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0.73平方公里,海拔2,220.00米,年平均氣溫13.10℃,年降水量966.40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1、遼中縣劉二堡鎮北長村

北長村隸屬於遼中縣劉二堡鎮,該村位於遼中縣城北部,距遼中鎮20公里,地處遼河東岸,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環境優越。全村共有農戶708戶,2300人,耕地面積5529畝,棚菜、運輸、養殖業並舉。養殖業生產已成為主導產業,全村養殖貂貉130000隻,人均收入5592元。2002年以來連年獲得瀋陽市環境整治達標單位、黨群共富先進單位、市級文明村等榮譽。2006年獲得遼寧省先進集體、遼寧省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北長村以特色養殖業為支柱,年總收入達到1317萬元,村級積累10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5500元。存款50萬元的農戶80多戶,占總戶數的15%;存款100萬元以上的占總戶數的10%。
北長村的貂貉養殖在該縣已初具規模,是我縣發展特色養殖業的一大亮點。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貂的品種包括藍狐貂、水貂;貉子有烏蘇里貉等。北長村依靠貂貉養殖生產的規模化,品種的多樣化,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它不但牢固占領了東北市場,有的還遠銷廣州、河北、上海等地,為振興遼中、發展經濟做出突出貢獻,同時也給養殖戶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2、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金墩鄉北長村

北長村隸屬於金墩鄉康福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 金墩鄉北邊,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金墩鄉3.00公里。國土面積0.73平方公里,海拔2,220.00米,年平均氣溫13.10℃,年降水量966.4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雲南松等農作物。有耕地459.70畝,其中人均耕地0.75畝;有林地634.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4戶,有鄉村人口644人,其中農業人口638人,勞動力3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25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6.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3、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北長村

北長村隸屬於柳林屯鎮,離欒城縣城約5公里,在衡阱線以北1公里處。元朝有四大藩屬國,分別為: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其中金帳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所建。範圍從也兒的失河到頓河,鹹海、裏海、黑海到北冰洋。朮赤病逝後,成吉思汗命朮赤之子拔都繼承朮赤的汗位。當時,洪洞縣元初屬平陽路(後改晉寧路),1236年,元太宗窩闊台(成吉思汗第三子)把平陽路分給拔都。1255年,拔都在金帳汗國都城撒萊(伏爾加河入裏海處)病逝,此時,他的長子撒里答正在蒙古本土,奉拔都命令在蒙古朝覲蒙哥汗,蒙哥遂命撒里答繼承汗位,但撒里答在返家途中(另說抵達伏爾加河畔不久)去世,他的家眷經蒙哥汗的照顧,得以在拔都的封地平陽路(即山西洪洞)居住。元滅亡後,山西洪洞的這支拔都後裔改姓為“校”、“較”,然後分別逃難至河北省欒城和河南中牟縣並定居下來。在欒城縣北長村,記者在一條胡同里看到一塊古老的石碑,現在碑文已模糊不清,但能看出“永壁”、“長男”等字樣。校運豐說,這塊石碑本是一塊墓碑,上面的字前幾年還能看清,幸好他當年完整地拓了下來。碑上原文是“長男……元成於乾隆16年遷獲鹿永壁”。校運豐說,在乾隆年間,欒城校家人口日益增多,祖上留的地已經不夠用了,於是,元成和弟弟一起來到鹿泉永壁,蓋了房子,把家安好後,弟弟返回欒城,元成則留在了永壁,並在此娶妻生子,這塊石碑就是元成的後代為元成所立。從碑文記載時起,校姓在永壁已經繁衍了8代。
村中居民多以董、校姓氏為主,其中有董會娟、董子堯、董浩浩等一批傑出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村中無正式工廠,唯有村南幾家污染及其嚴重的工廠,以生產醫藥中間體和鑄鐵為主。其餘多以農業為主,生活條件簡陋,屬於縣級貧困村,村中馬路破爛,住房規劃凌亂。常住人口1200人,勞動力700人全村經濟收入899.12萬,人均純收入954.21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