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行為山東革命根據地與解放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發展歷程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8月日寇

1938年3月8日,中共掖縣(今山東萊州市)縣委舉行了武裝起義。在總指揮鄭耀南(1908--1946年,山東掖縣人)的率領下攻克了縣城,槍斃漢奸縣長劉子容,組建“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成立了山東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掖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財經委員會。4月籌建北海銀行,由鄭耀南委託原青島中魯銀行總經理張玉田(山東掖縣人)負責籌建工作。
初期
初期的北海銀行是公私合營性質。1938年8月初發行了掖縣版的北海銀行幣,票面上的

1938年8月15日在黃縣成立了以蓬萊、掖縣、黃縣抗日根據地為基礎的“北海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8年12月1日北海銀行在掖縣開業不久,日偽武裝大舉進攻掖縣。1月16日掖縣失陷,張玉田率北海銀行職員倉促轉移至黃縣,黃縣失陷後又向蓬萊轉移。在蓬萊的北溝張玉田投靠駐在萊陽境內的國民黨山東省第八區第三旅旅長趙保原(1904--1946年,字玉泉,山東蓬萊人)。早期的北海銀行暫時停業。
中期發展
1939年4月中共中央批評山東取消了“北海公署”及北海銀行。5月中共中央發出


1940年6月1日在壽光成立了清河北海銀行,發行了加蓋“清、清河”的該券,同時在臨淄縣的許家莊籌建清河印鈔廠。1941年3月遷至博興縣,不久遷至廣饒。1942年2月的“辛莊事件”(辛莊村長叛變,印鈔廠全部人員被俘)後,清河印鈔廠又在墾利縣惠魯村重建,在極為困難的戰爭環境中陸續印製發行加蓋“清河”的北海銀行幣。
1940年8月北海銀行總行在魯中地區的臨沂縣青駝寺(今山東沂南縣)成立,由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財政處長艾楚南(1901---1987年,陝西米脂人)兼任行長,灑海秋(1904--1971年,山東泰安人)參與北海銀行總行的創建工作,從1941年4月以後一直擔任北海銀行副行長。總行成立後即著手籌建印鈔廠,於1941年春印鈔廠在沂南縣依汶鎮大梁峪村開工生產,首批印製了伍角高樓、壹元火車、伍元天壇等加蓋“山東”的北海銀行幣。總行成立前後,清河北海銀行改為北海銀行清河分行,王有山(山東泰安人)任分行行長,繼續發行加蓋“清河”的北海銀行幣;膠東北海銀行改為北海銀行膠東分行,陳文其任分行行長。1941年8月文登印刷所併入東海地區印鈔廠,同年底改稱膠東印鈔二廠,但所印製的北海銀行幣還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1941年底在棲霞成立膠東印鈔一廠,同時印製發行加蓋“膠東”的北海銀行幣。北海銀行幣的發行是在與敵偽及法幣的鬥爭中進行的,較其它地區成功的是膠東區在1942年8月基本上建立了以北海銀行幣為本位幣的統一貨幣市場。抗戰勝利後,膠東印鈔一廠、二廠及山東製版廠合併為膠東印鈔廠,1948年初改稱北海銀行印鈔三廠,發展成後來的濟南第二印刷廠,印製膠版第一套人民幣(較著名的紅、藍火車與大橋即其印製)。
1941年7月冀魯邊分行成立,分行行長張耀曾(河北鹽山縣人),8月在樂陵縣籌建冀魯邊印鈔廠。1942年8月遷至河北的海興縣,陸續印製發行加蓋“冀魯邊”的北海銀行幣。1941年7月濱海區成立辦事處,王子芹任辦事處主任,1942年2月在莒南籌建濱海印鈔廠,9月濱海辦事處改為濱海分行,王子芹(山東臨淄人)任分行行長,陸續發行加蓋“濱海”的北海銀行幣。魯南區在1942年秋開始設辦事處,耿荊山為辦事處主任,不久辦事處改為支行歸濱海分行領導。1944年7月成立魯南分行,分行行長耿荊山(山東金鄉人)。1946年1月任志明(陝西米脂人)調任分行行長,魯南區初期不印製鈔票,所發行的鈔票是從濱海分行調來的。1944年冬在平邑縣的天寶山區建立了魯南印鈔廠,開始印製發行加蓋“魯南”的北海銀行幣,抗戰勝利後魯南分行由農村遷至滕縣城,魯南印鈔廠印製鈔票不到一年即與魯中印鈔廠合併,所有加蓋“魯南”的北海銀行幣均較珍罕。
1943年初魯中形式惡化,3月北海銀行總行遷至濱海區,濱海分行併入總行。1943年4月總行遷出魯中後成立魯中分行,賈洪(山東泰安人)任分行行長。1944年夏魯中行署副主任馬馥塘兼任魯中分行行長。1945年8月劉滌生繼任分行行長,陸續發行加蓋“魯中”的北海銀行幣。1943年秋冀魯邊分行與清河分行在墾利縣合併成立渤海分行,渤海行署財政處長王有山兼任分行行長,1944年底王子芹繼任分行行長,冀魯邊印鈔廠同時併入清河印鈔廠,成立渤海印鈔廠,印製發行“渤海”的北海銀行幣,因戰事1944年春遷至霑化縣,抗戰勝利後遷至利津縣城。這一時期總行發行的山東版北海銀行幣及各分行發行的北海銀行幣均僅限各區域流通使用。
鼎盛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前後是北海銀行發展的鼎盛時期,各印鈔廠也得以發展壯大,主要工作也

使命結束

1948年12月1日,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併,在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但因工作的需要,北海銀行繼續營業。1949年1月底開始回收北海銀行幣,2月初開始停止發行北海銀行幣,4月北海銀行進駐濟南,陳文其繼任行長,至11月1日改稱中國人民銀行山東分行,北海銀行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