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北洪城原“北鴻城”,為“丹朱城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齊家佐鄉東北6.8公里,是個有300多戶、1300餘人的自然村。靠太行山脈,在風景優美的青虛山腳下。毗鄰西勝溝景區、全勝峽景區,唐河從村西邊流過。是個有300多戶、1300餘人的自然村。
唐縣現有行政村345個,古老的村名較多。據有關史料載,建村1000年以上的99個。建村1000年至500年的146個。建村不足500年的50個。建村不足百年的有8個,多為新中國成立後從主村分化而來,或自然村升級而來。
自然資源
北洪城村以傳統的農業生產等種植業為主唐河從村西邊流過,以種植蘋果、桃、核桃和柿子等果樹為主,水稻、玉米、小麥、小米、黃豆、綠豆、紅小豆、黑豆及芝麻等五穀雜糧均有種植。
歷史文化
北洪城——丹朱城遺址
北宋初年《太平寰宇記》有言:“唐縣有鴻山關,今名鴻城,俗呼為鴻郎城,即帝堯時丹朱所居。”“鴻城”,後來訛傳為“洪城”。為什麼把“鴻城”訛傳為“洪城”,據說,僅僅是為了“洪”字比“鴻”字好些而已。地名也是一種文化,它上面刻寫著獨特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記憶,後來者不能隨意更改。所以應當恢復歷史上的“鴻城”本來面目,從此不再稱呼誤傳的“洪城”。至於“鴻城”前頭加了一個方位詞“北”,它反映了鴻城的興旺和拓展,大村落一分為二,“北鴻城”就是原有的“鴻城”。
當年,唐堯靠著聰明才智,勤勉工作,將大唐國建設得社會和諧,欣欣向榮。唯獨兒子丹朱頑皮難訓,是他非常頭痛的一件事。後來,他從小孩子 的纏鬥打群架得到啟發,發明了“圍棋”,強制丹朱到距離帝都唐城很遠的古關隘鴻山關去學圍棋,修身養性。結果,收效很好,下圍棋使丹朱逐漸成熟,還從中學會了帶兵打仗的本領。後來,丹朱就常駐鴻山關,並在這裡築城牆,建練兵場,使這座古關隘重新煥發生機,成了馳名的城郭。所以,人們又把鴻山關叫起了“丹朱城”。此後又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因為對丹朱的評價反差很大,而且負面觀點占了上風,於是,“丹朱城”只留在了書籍上,碑刻上,又恢復了“鴻城”的地名,從而“北鴻城”成為了“丹朱城遺址”。
現在,在鴻城村,還有長約2000米、頂寬約8米、高約10米的夯土城牆,夯土層厚14—20厘米。遺址西北角是全城的最高處,據說是“點將台”,南面有約1平方公里的特別平坦的“校場”;村民說,此處就是當年丹朱的練兵場。這裡,散落著大量泥質繩紋灰陶、磨光紅陶、殘石斧等仰韶文化時期的殘片;還有特別精緻的彩陶、疑似帶文字元號的陶片,新石器時期的石斧、擀麵石棒等。這片面積約為60萬平方米的被作為“仰韶文化遺址”區域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在丹朱城遺址鴻城村,當地民間對唐堯與丹朱對弈、以圍棋教子的口傳故事講得頭頭是道。記有“洪城,原名丹朱城”,文字的明嘉靖年間《雙樂寺碑》,現在仍豎立村中的井棚內。每年春節期間,大街小巷的上空,掛滿了畫著丹朱城城牆、城門樓的吊掛。人們還在念念不忘丹朱、還時時記著丹朱城。
穆桂英大破洪州城
在青虛山下,唐河東岸,北洪城村北,坐落著一道長長的土城,這就是堯的兒子丹朱建造的古城遺址,當時叫鴻山關。到了宋朝,這裡又改名叫洪州城,傳說穆桂英大破洪州就是在這個地方。
北宋年間,戰敗的遼國大將蕭天佐為了重整旗鼓,率領三千人馬悄悄地占據了鴻山關。占關以後,便以鴻山關的舊城為基礎,開始加固城防,北邊、西邊以唐河為護城河,以懸崖峭壁為城牆,東、南面挖土築城,很快建起一座堅固的城池,改名為洪州城。蕭天佐在城內日夜組織操練兵馬,並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妄圖再犯中原。現在北洪城村北面有一塊平整的土地,就是當年遼軍的校軍場,西邊的圓台形小山丘,就是蕭天佐的點將台。
北宋名將穆桂英探得蕭天佐企圖東山再起的軍情後,立即點大兵直奔洪州。軍馬一到,就在唐河西岸紮下大寨,準備待機攻城。河西岸葛公村北面有圓形台的小山丘,高約數丈,它和蕭天佐的點將台遙遙相望,這裡就是穆桂英的點將台。不利的地形,給宋軍攻城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穆桂英心急如焚,她想:遲一天破城,蕭天佐的羽毛便豐滿一天。可就是想不出一個破敵之策。
洪州城戒備森嚴,唯獨西面、北面防守稍差,因為西面、北面有唐水河圍繞,懸崖峭壁如刀切一般,無路可攀;北面的唐水河由於山石碰撞形成一個漩渦,船到裡面就得翻;西面水急無處靠岸。往南的碼頭有重兵把守,很難突破。
穆桂英親自查看地形,並派兵偵探,終於想出了破城的辦法。在一個風高天黑的夜晚,穆桂英指揮宋兵,分兩路進擊,一路在下游佯攻碼頭,給遼兵造成攻城的假象;另一路人馬卻悄悄從上游乘船直奔洪州城西岸山崖。船沒有碼頭停靠,船上的宋兵就用鐵鉤子扒住山石,讓船慢慢地停在山根里;而後用飛虎爪沿峭壁登上山崖,放軟梯接大軍上了城。飛虎爪鉤出一個洞,正好能拴住船,後來,因為這裡攬過船,人們就叫它“攬船眼”,這山崖也被人們稱為“攬船崖”。
在城上防守的遼兵做夢都沒有想到穆桂英會在這樣的地方冒險,對爬上城來的宋軍毫無防備,沒等交戰就嚇得倉惶逃竄。西北面的城牆被宋兵打破了,蕭天佐發覺上當,急忙趕來救援,但已經晚了。經過一陣激戰,遼軍首尾不能相顧,死傷大半。蕭天佐見大勢已去,便帶領殘兵敗將向東逃去。
穆桂英率軍過河,乘勝追擊。當她追到城東的一個小山坡前,一陣劇烈的腹痛,使她猛然翻身落馬,躺在了草地上,很快就生下了兒子楊文廣。產後的鮮血染紅了這裡的山石和土地,直到現在這條溝里還是紅色的石頭,紅色的土壤。隨身的家將見主帥臨戰分娩,想做點吃的,給她補養身體,便就地支鍋,做了一鍋疙瘩湯。飯剛剛做熟,只見遼軍又轉頭殺了回來。原來,蕭天佐發現追兵出城不遠便不追了,覺得必有緣故,立即組織起殘兵,想趁宋軍立足未穩之時奪回洪州城。穆桂英聞聽大怒,一腳把鍋踢翻,把包好的嬰兒交給貼身的家將,上馬率軍繼續追殺遼兵。再說這剛剛潑了一地的疙瘩湯,並沒有化作泥土,而是變成了一個一個的疙瘩石(注)遍布在山坡上,與紅土連在了一起。
在城東不遠處,穆桂英帶領兵將,奮力殺敵,雙方混戰一天一夜,只殺得天昏地暗,屍體遍野,蕭天佐也在這裡喪了命。後來人們覺得這場戰爭太悲壯了,就把發生激戰的村子改名為“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