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該村位於徐州市北,俗稱北洞山。村中有三座山頭,東南一山稱桓山,山中有一石室墓,早年遭盜,墓道兩壁上有不少後人題記,傳為宋大夫司馬桓魋墓。實為一漢墓。村中部的另一山頭,其上封土成峰,土呈棕褐色,人工夯築,夾雜有繩紋、弦紋灰陶片及較多的繩紋瓦片。封土高度約20米,範圍直經約百米。封土多為村民取走他用。1954年5月,村民取土時發現該墓。從墓內取出橋形銅印兩方,印文為“楚宮司丞”、“虹之左尉”;青玉璧兩塊,鐵劍兩把,陶女俑七件及許多銅錢。
1發掘,徐州博物館會同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實習隊對該墓進行發掘。該墓鑿山為室,因山而葬,依山為陵,坐北朝南,由墓道、主體墓室和附屬墓室三部分組成。
從發掘現場觀察,該墓曾多次被盜。但仍有甬道西側室和墓道兩側七個石龕未被盜墓者發現,保留下222件彩繪陶俑和金帶鉤等重要文物。其他部位雖被盜擾,仍清理出彩繪陶俑、陶容器、銅弩機,銅箭頭、銅鋪首,銅質封門器、金帶鉤、玉劍飾、玉獸、玉劍格、玉珌、玉璧、玉璏、玉觹,鱗形玉衣片、玉環、石磬、銅印,玻璃杯及銅錢等各式文物600餘件,特別是銅印、“半兩”銅錢和鱗狀玉衣片等,有些填補了漢墓發掘的空白,對考證該墓年代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該墓的附屬部分,是以往漢墓中未見過的。據“發掘報告”考證,墓主為第五代楚王安王劉道。
在墓北約百米處,另有一山,叫後樓山,考古工作者已經在該山上發掘出十餘座豎穴石室墓,這些墓多在一側或一端鑿有洞室,出土器物也較豐富,計有玉璧、玉璜、玉枕、玉覆面及一些銅器、陶器等。顯然這些是北洞山楚王墓的陪葬墓。
關於“司馬桓魋墓”,有人考證為北洞山楚王墓的王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