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廟

北斗廟

北斗廟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路、文化路街道東龍頭、南龍頭、北龍頭之間的東沙河東岸。廟觀占地10餘畝,坐北朝南。東沙河由北而來,遇廟急轉,西繞而南下。河上原有一座大橋,名曰“躍天橋”,得名於橋東端路北原立有一通石碑,上書“薛禮征東躍天橋”,為唐朝大將薛禮征東遺蹟。人們形容躍天橋像一個大把鋦子,牢牢地釘在北斗廟大門西側的沙河上,給北斗廟平添了幾分地理形勝。

簡介

據《嶧縣誌》載:“躍天橋:城北二十里龍灣村(即龍頭村)。其溪發源濯山,北折南流。夏秋雨後,清波溢岸,繞叢竹、抱巨石,而緣溪柳陰頗可散步。”可見當年這裡也是風物宜人之地。
北斗廟系道教廟觀,供奉主神為“北斗星君”,民間俗稱“北斗老爺”。北斗廟在全國甚為罕見,目前在國內著名廟宇和旅遊資源中,無一與北斗廟重名者。北斗廟始建年代,已無可考。尋訪知情的老年人,據他們回憶,廟內原有一通老碑,是說北斗廟在明朝永樂初年重修。據此推算,北斗廟至少也有600年的歷史。廟門過道處的鋪地巨石已磨得光禿圓滑,稜角全無,由此可見此廟觀相當古老。據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命建南斗廟、北斗廟。此後,歷代王朝都把祭祀北斗列為重要祭典,有時帝王還要親自祭拜。
據孔德平、周龍濤主編的《孔子生平事跡圖·明正統九年刊本聖跡圖》(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連環畫,明代版)載:“先聖著作即成,齋戒向北斗告備。忽有赤虹自天而下,化為黃土刻文。先聖跪而受之。”意思是說:孔子編著整理的“六經”(指《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已經完成,齋戒後祭拜北斗星(文曲星,也稱文昌帝君。文昌即古代對北斗七星中斗魁之上六星的總稱),以告之此事。忽然有一條紅色的虹從天而降,落地後變成黃泥雕版,孔子下跪收下了。由於孔子祭拜北斗的影響,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北斗星敬重有加。
進入北斗廟大門,迎面是一堵高大的影壁牆,巨石壘基,大青磚砌築,磨磚鑲嵌,灰縫細直,壁心白底,起脊瓦頂,甚為壯觀。影壁牆後是一個大花壇,栽種著四季花木,應時開放。解放後,影壁牆還保留完好,1958年大煉鋼鐵時,因用青磚砌壘煉鐵爐而被拆除。廟內主體建築為五間大殿,殿基高約0.6米,砌巨大長條青石台階三級。殿宇抱柱出廈,抱柱下的石鼓基座現在尚存。殿內迎門高懸大幅匾額,上書“天秩喉舌”,東西牆上彩繪《封神榜》壁畫,有“紂王題詩”、“比干掏心”、申公豹“割頭換像”,還有《說岳全傳》中的“水淹湯陰”、“岳母刺字”等等。大殿神龕內供奉北斗星君七尊,神像均為彩色泥塑。 北斗廟一直香火旺盛,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燒香許願,篤信甚誠。特別是在逢集趕會、或每逢節日盛典之時,香客摩肩接踵,香菸騰騰繚繞,香氣綿綿經久不散。隨廟而興的古廟會也車水馬龍,日趨繁華,延續了數百年。
不幸的是,1938年厄運降臨---日寇的鐵蹄蹂躪了棗莊。這一年的5月16日,日寇對三個龍頭大肆燒殺,共殺害無辜村民18人,燒毀房屋千餘間,北斗廟在這場厄難中也未能倖免,僅剩斷牆殘垣和依然頑強地站立在大殿前、廟門兩側的十幾通石碑。
1976年,齊村區?塔埠公社在一片廢墟的廟址上建起了焦廠,廟牆石頭填了焦池,石碑被埋在了地下。2007年在東沙河沿岸整理綠化過程中,施工人員於北斗廟遺址處挖出了兩通斷碑,後來被熱心人收存,現置北龍頭土地神廟之後。

重建

北斗廟民俗文化展演 北斗廟民俗文化展演

北斗廟曾經坐落在棗莊市市中區東龍頭、南龍頭、北龍頭之間的東沙河東岸,屬於光明路街道東龍頭社區,廟宇占地10餘畝,坐北朝南。抗戰時期被毀,文化大革命時期石碑被埋,居民盼望能夠重建。
記者了解到,北斗廟系道教廟宇,供奉主神為“北斗星君”,民間俗稱“北斗老爺”。北斗廟在全國極為罕見,目前在國內著名廟宇和旅遊資源中無一與之重名。北斗廟始建年代無法考證,據一位年長者回憶,記得廟中原來有一座老碑,是說北斗廟在明朝永樂初年重建,據此推算,北斗廟至少也有600多年的歷史。
據介紹,北斗廟一直香火旺盛,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都來燒香許願。1938年5月16日,日本兵對三個龍頭大肆燒殺,北斗廟也未能在這場厄難中倖免,僅剩破牆殘垣,但十幾座石碑依然立在大殿前和廟門兩側。
1976年廟址被原齊村區土各塔埠公社焦廠占用,廟牆石頭填了焦池,石碑被埋地下。後來在東沙河沿岸整理綠化過程中,於古廟遺址處挖出兩座石碑,碑上分別刻有“北斗廟山門碑記”和“百子堂碑記”字樣,但是碑體均被挖斷,後被熱心人收存。
據了解,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七,是龍頭逢古廟會的日子,龍頭廟會就是北斗廟會,龍頭廟會可謂婦孺皆知,但由於種種原因也被取消了。遺址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非常懷念北斗廟和北斗廟會,希望能夠重建。一位市民告訴記者,棗莊北斗廟在國內罕見,希望可以重修北斗廟,恢復龍頭廟會。一位老人告訴記者,目前三個村子正在一起協商重建北斗廟的事宜,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廟宇重新建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