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吉巷

上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街巷名稱時,將在其南邊的羊肉胡同改稱“南大吉巷”,此巷在北所以就稱之為“北大吉巷”了。 這是北大吉巷內一座路北的門樓,這座門樓非常有特點,據說此房曾經的主人在宮裡做事。 我在京城拍胡同照片時也發現了幾處此內容的門對,以此為最。

位於宣武區北部,東口兒在果子巷內路西,西口在米市胡同東側,是一條東西向胡同。這條胡同由來已久,建於明代,屬宣南坊,崇禎時稱“打劫巷”,乾隆時曾更名“大街巷”。清末改稱為“大吉巷”。上世紀60年代北京整頓街巷名稱時,將在其南邊的羊肉胡同改稱“南大吉巷”,此巷在北所以就稱之為“北大吉巷”了。
北大吉巷以居住過多位梨園行和曲藝界名人而著稱。一直與梅蘭芳先生配戲有著“金霸王”美譽的架子花臉演員劉連榮、曲藝界名宿京韻大鼓名家白雲鵬都曾經住在這條胡I司里。著名京劇武生演員李萬春一家當年就居於現在的22號院(舊41號)。有記載說此宅曾經是在京劇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的四大鬚生之首余派老生余叔岩的房產。後萬春之父名淨李永利購得此宅與諸子及孫小春居內。文革初期李萬春全家受迫害被趕出此宅,後留在內蒙古京劇團。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內蒙烏盟京劇團工作,赴呼和浩特演出時萬春、慶春先生和小春曾赴後台助興,當時聽老先生們談戲受益匪淺,之後我團也經常派人到內蒙京劇團學習請教。時至今日萬春、慶春兩位前輩老先生均已作古,尤其是盛年小春之去,令人惋惜,也是京劇界的一個極大損失。小春得乃父和舅父李少春先生真傳,應功文武老生,嗓子扮相均好、跟斗飄,以武戲、猴戲著稱。18歲就代表中國出席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哪吒鬧海》榮獲金獎。記得兒時看的中法合拍童話電影“風箏”里孫悟空就是小春扮演。此片至今記憶猶新。
萬春先生一家曾經住過的這座宅子磚雕、彩繪頗有特色,現住戶介紹說院內樑柱上曾彩繪戲曲人物,可惜今天已經斑駁脫落看不見了。門樓戧檐磚雕尚好亦比較有特色,其上雕刻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菊花有高潔、長壽之意。院內二門門楣上的磚雕是花草和富貴吉祥、萬年加壽等文字內容。院內迴廊牆上、樓頂女兒牆上也雕刻有精巧的花卉圖案,令人悅目。
探訪李宅告一段落,我們繼續尋訪了萬春先生創辦的鳴春社科班舊址,即北大吉巷19、21號院。1939年李萬春在父親支持下辦起科班,取鳴舉、萬春之號中各一字定名為“鳴春社”,共招收了兩期學員,大概有200多人。第一期學員按“鳴”字排,第二期學員按“春”字排。培養出不少京劇人才,據說當時帶藝坐科者比較多,所以科班開辦不久,就在大柵欄慶樂劇院演出,並以武戲、猴戲為主。當時戲迷中有“瞧武戲奔慶樂”的說法。教師也儘是當時的名角,比如有李洪春、裘盛榮等。約在1948年因經濟困難停辦。學員中就包括現在戲迷們熟知的谷春章(現代戲紅燈記飾演“磨刀人”)、張春孝(小生演員曾飾演自蛇傳“許仙”,戰洪州里的“楊宗保”)等演員。
平時的北大吉巷胡同內相對清幽、乾淨,襯著胡同里的一座座門樓似乎還能找到老北京胡同的特點。這是北大吉巷內一座路北的門樓,這座門樓非常有特點,據說此房曾經的主人在宮裡做事。門聯刻:“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字形、用筆頗似趙(孟顓)字。我在京城拍胡同照片時也發現了幾處此內容的門對,以此為最。最漂亮也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這門樓的門墩了。這對門墩以青石雕成,其上布滿雲紋,有人稱之為“青雲攬月”,不知正確與否。估計這樣的門墩在北京城也就只此一對兒了。
胡同里還有不少值得一書的地方.存此就不一一臀述了.耍是喜歡胡同、老北京您還是趁早自己瞧瞧去,保證收穫不小。
由北大吉巷出來後,我們又重遊了米市胡同、保全寺等處。總之北京的胡同里值得保護的遺存、遺蹟極多,希望有關部門在合理解決百姓住房的同時,不要把這些當作累贅,不可一切向錢看。順應民眾和專家呼聲,對文化的北京、歷史的北京更多地加以關注和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