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與莫斯科:結盟·對抗·合作

北京與莫斯科:結盟·對抗·合作

本書包括中蘇同盟的形成、中蘇關係的新發展、蘇共20大與中蘇裂痕產生、高層頻繁交往的1957年、蘇中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中蘇關係的繼續惡化、“壓不了也壓不倒”的中共、中蘇關係的緩和與逆轉、中蘇兩黨關係的中斷、中蘇關係跌入谷底、中蘇關係正常化進程、冷戰後中俄關係的跨越式發展等內容,全景式地展現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新中國與其最大的鄰國——蘇聯、俄羅斯——關係的曲折發展歷程。

編輯推薦

新中國以來,北京與莫斯科從結盟走向對抗,從對抗走向和解,再從和解走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演變,是一個漫長、曲折、複雜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人們感興趣的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北京與莫斯科:結盟·對抗·合作》一書的作者,利用大量中外歷史文獻、影像、圖表等資料,生動記述了近60年來這對雙邊關係跌宕起伏、曲折發展的歷程,不僅向人們全景式地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政壇風雲人物在中蘇中俄關係發展演變的足跡與作用,而且全面、客觀、系統地分析了兩國交往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本書是一部集學術性、史實性與現實性於一體的力作。

作者簡介

李華:1962年生,武漢大學歷史系畢業,碩士學位,現為江蘇南通師範學院法政系教授,主要從事蘇聯、俄羅斯歷史及國際關係史等方面的研究。他先後出版有:《蘇聯史新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聯合國通論》(香港大名出版公司1998年版)等專著,並在《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黨的文獻》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對蘇聯共產黨執政歷史的新解讀》、《蘇聯解體與其經濟狀況“無直接聯繫”嗎?》、《1959年中印邊界衝突起因及蘇聯反應探析》等論文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1949—1953年:中蘇同盟的形成

第一節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莫斯科

第二節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

第三節中蘇友誼中的齟齬和矛盾

第二章

1954一:1955年:中蘇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節1954年赫魯雪夫首次訪問北京

第二節第一次台海危機與中蘇利益衝突

第三節蘇聯人在中蘇同盟中的領導者心態

第三章

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與中蘇裂痕產生一

第一節蘇共二十大的非史達林化

第二節毛澤東對史達林的評價

第三節米高揚出席中共八大

第四節波匈事件與中蘇兩黨反應

第四章

1957年:中蘇兩國頻繁的高層交往

第一節周恩來總理出訪蘇聯、東歐

第二節北京隆重接待伏羅希洛夫元帥

第三節米高揚杭州通報“倒赫事件”

第四節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

第五節毛澤東第二次莫斯科之行

第五章

1958年:中蘇之間未能實現的軍事合作

第一節蘇聯請求建立長波電台問題

第二節蘇聯提議建立聯合艦隊問題

第三節赫魯雪夫第二次訪問北京

第四節第二次台海危機與蘇聯的反應

第五節美制“響尾蛇”飛彈風波及其影響

第六章

1959年:中蘇關係繼續惡化

第一節赫魯雪夫影射攻擊中國內政

第二節蘇聯撕毀中蘇兩國核技術協定

第三節彭德懷事件的“蘇聯因素”

第四節中印邊界衝突與赫魯雪夫介入

第七章

1960年:“壓不了也壓不倒”的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赫魯雪夫把毛澤東比喻為“舊套鞋”

第二節中共紀念列寧誕辰90周年

第三節蘇共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設“陷阱”

第四節蘇聯專家成為中蘇政治鬥爭犧牲品

第五節8l國共產黨代表會議與《莫斯科聲明》

第八章1961—1964年的中蘇關係:緩和與逆轉

第一節1961年中蘇關係改善曇花一現

第二節蘇共二十二大召開與中蘇爭執再起

第三節7萬中國新疆邊民逃亡蘇聯事卜

第四節蘇美合謀阻撓中國成為核國家

第五節沒有勝利者的中蘇大論戰

第九章

1964—1965年:中蘇關係改善失去機會

第一節蘇聯國防部部長提出“推翻毛澤東”

第二節中共評價赫魯雪夫下台是件大好事

第三節毛澤東發誓要與蘇共公開論戰一萬年

第十章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期的中蘇關係

第十一章

1969年的中蘇邊界戰爭:緣起與結果

第十二章

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後期的中蘇關係

第十三章

1977—1979年:後毛澤東時代的中蘇關係

第十四章

1980—1990年: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

第十五章

1991—1992年:中蘇關係向中俄關係過渡

第十六章

1993—1999年: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構建

第十七章

2000—2007年:新世紀之國中俄關係繼續發展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圖片來源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