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0年4月,八大學院紛紛開辦附屬高中,北京鋼鐵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應運而生,附中的幹部、教師均由鋼鐵學院選派。1960年至1966年,附中實行住宿制,其中1962年學校未招生,故而六年間只招收了五屆學生,培養畢業生千餘名 。
1966年6月,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當年學校被迫停課,學校工作基本停滯。次年即1967年,學校開始複課。1968年,學校開始招收國中生,並於北京鋼鐵學院脫離了隸屬關係,被移交給了海淀區教育局。1972年,學校恢復兩年制高中,成為五年制完全中學 。
文革結束後,學校開始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學校恢復了三年制高中教育,並修砌了紅磚圍牆,建起了正式的學校大門,同時還建了東教學樓 。1995年,學校在志新村建了東校區。
2005年,學校開始啟動重建工作,新校舍於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2011年,學校成立國際部。2013年9月1日,學校舉行了更名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後的第一個開學典禮。
2014年5月16日,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學校簽署對口支援框架協定。同年8月31日,區教工委與北京科技大學簽署了北京科技大學支持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發展的協定 。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6年4月,學校占地51.8畝,擁有36個教學班,高中、國中分別設定18個班,在校學生近1300名(含40名外籍學生)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4月,學校共有教職員工150餘名,其中特級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區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29人、兼職教研員15人,碩士以上教師42人,高級教師58人。
學校為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對口支持單位,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學院路研修中心落戶科大附中,區教研員帶班上課,指導教師備課與教研活動 。
特級教師:王秀辰、李小雄、鄭春花、范先榮等 。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中考成績
2017年中考,學校最高分555分,有550分以上學生6人;初三(6)班語文、物理、化學平均分超過區平均分;單科中,語文最高分118分,數學最高分117分,英語最高分119分,物理最高分98分,化學最高分79分 。
2016年中考,學校最高分562分,有550分以上學生13人,540分以上22人,500分以上77人;單科中,語文最高分115分,數學與英語最高分均為120分,物理最高分100分,化學最高分78分 。
•高考成績
2017年,學校共有600分以上學生7人,其中理科6人,文科1人;理科本科上線了92%,首次突破90%,全校本科上線了93%;文科單科中,語文最高分123分,數學最高分144分,英語最高分130分,文綜最高分249分;理科單科中,語文最高分118分,數學最高峰139分,英語最高分137分,理綜最高分251分;在入學時僅有2名學生進入了區前7000名情況下,理科有7名同學進入了前3000名 。
2016年,學校首次出現總分突破650分的學生,文科最高分661分,海淀區排名116名;600分以上學生11人,首次突破兩位數;一本上線44人(文科16人,理科28人);文科一本上線率超過了20% 。
課程體系
截至2016年4月,學校建設了三級四類課程體系,即基礎、拓展和研究三級課程,每級包含人文課程、STEAM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四類。
學校自1996年起在國中成立了“軍事科技特長班”(簡稱“軍班”),依託無線電測向和定向越野項目進行軍事體能和科技訓練 。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國際生態學校、北京市青年文明號、北京市中國小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北京市學校文化建設示範校、北京市中國小文明校園,是北京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校,海淀區新品牌學校 。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主體為由課桌構成的“鼎”,鼎中間為三本書,書本似鳥,寓意著學生放飛夢想。標識表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無私奉獻和鼎力支持,也象徵著學校厚積薄發的發展態勢。
•校訓
明德至善 鼎新力行
•校魂
百鍊成鋼 鑄就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