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處[圖書]

北京深處[圖書]
北京深處[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京深處》內容簡介:北京是一個有著三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城,又是一個擁有一千多年國都歷史的勝地,飽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還保留著金碧輝煌的帝居紫禁城、美不勝收的明清皇家園林、神聖的皇家寺廟、恢弘的帝王陵墓以及數不勝數的歷史遺蹟、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日月如梭,時代變遷,儘管寬闊的道路替代了環繞北京的城牆,高樓大廈正在逐步取代青磚灰瓦的四合院,但北京仍保留著濃郁的帝都歷史風貌。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北京深處》編輯推薦:在北京的深處,尋覓亘古的絢爛足跡,在深處的北京,揭開歷史的恢弘畫卷。

作者簡介

張淑媛、張淑新姐妹倆長期從事編輯、記者工作,均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北京市史地民俗學會會員。她們自幼生活在北京,熱愛北京的歷史與文化;長期潛心研究明清歷史,多方位多角度關注皇室皇族和底層百姓的文化與生活,並不斷挖掘北京獨有的帝都文化和平民文化。
張淑媛曾被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聘為北京“社科專家科普報告團”成員,在國家圖書館、東城區圖書館、人民大學、北京廣播電台等處宣講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姐妹倆的著作有:《我們的共和國叢書——開國大典》、《紫禁城內外——皇朝、關帝、驢窩子》、《金鑾殿朝夕——八旗、太獅、嚎喪鬼》、《趣談北京皇城》、《暮然回首之——北京街巷胡同趣聞》等。

圖書目錄

北京:充滿古都神韻的當代壯美都市(代序)
第一編 皇朝建都
石敬瑭盜賣燕雲十六州
遼代的燕京 地位並不高
契丹遼燕京城 妙筆生花的漢文城門名
金代的中都——從宋手裡搶的燕山府
海陵完顏亮的德行
殺死正室皇太后
創“射鬼箭”的完顏阿骨打
庶子不服庶出 完顏亮想當皇帝
完顏亮殺弟 捨我其誰 登帝位
聖文神武皇帝“裸逐為戲”的臥室生活
“海陵王”不是尊稱
金朝國小京城多
海陵遷都燕京的引子——水中蓮花
隱匿罪惡 吃飽肚子 攻打北宋 海陵遷都
海陵遷都 燕王遷墓
百里傳土筐 擴建金中都
從汴京照貓畫虎來的中都城
遷完都城 遷祖墳
升潞縣為通州 修汴京以攻南宋
一報還一報 海陵命喪本家人的手裡
南宋二帝階下囚 屈辱過路燕京城
元代的大都新城——三頭六臂哪吒城
和尚出身的文化人子聰
劉秉忠從和尚到光祿大夫
占星者讖言 忽必烈肝兒顫 移址建大都
元大都是半年休眠半年醒的城
朝廷官員 大都上都兩頭跑
秋季 元帝回大都貓冬
盧溝橋葬劉秉忠
元大都的創意 哪吒鬧海
“三頭六臂”的元大都新城
披草掛簾的“蓑衣城”
明代的北京城——永樂皇帝自南京遷來的帝業
開國皇帝朱元璋 饑民出身的小和尚
大元終結者朱元璋 開闢大明新乾坤
大將軍徐達 克大都 定北平
元僧以宋理宗頭蓋骨為酒碗 明太祖尋遺骨回故陵
燕王朱棣 北平守邊
燕王伐南京 即住永樂帝
永樂坐龍廷 北平改北京
永樂帝公開備材料 暗中遷都北京城
為建萬年都 採伐千年木
石窩采鑿漢白玉 旱船拽運北京城
城磚 金磚 琉璃瓦 取自泥土化神奇
永樂帝在南京 三次巡幸北京城
尋形勝吉壤天壽山 定不拔之地十三陵
遷都北京的生米 小火慢煮成熟飯
鍋蓋即將揭開 文武大臣終於唱出遷都的頌歌
偉大時刻 正式建設北京的工程開始
大明天子永樂帝 關懷照料建都人
歷史掀開新一頁 北京成為大明王朝新國都
北京 皇皇帝都城
充滿音樂感和色彩美的明北京城
大明皇帝子孫 繼續完善北京城
北京的雙重城樓 雄偉的城關
北京城門的瓮城 城中之城 又一道關隘
北京城牆的水關又一道城關
北京的城牆是一道高屋建瓴的禦敵防線
北京城的護城河 一箭之地的防禦線
明北京城依然是“三頭六臂哪吒城”
神話傳說 大將軍徐達神箭定北京
高亮趕水 錯扎龍王苦水囊
龍毀西直門城牆角
九門八點一口鐘
崇文門鐵塔鎮海眼
大明王朝建外城 護衛北京城
北京城外設信地
數萬官兵嚴守內外城門
秘密地下藏兵坑道
民間傳說的北京城天塹關隘
四山一擋八十萬窖兵
四道弓箭長陣 防守北京城池
北京城裡的弓箭陣勢圖
北京人世代生活在神話世界裡
關羽大帝 把守北京南東西三面城門
正陽門的關帝廟
真武大帝 守護北面二城門
法力無邊的觀世音菩薩 協同關羽共守正陽門
北京城九門十座廟 一座無神道
雷擊三大殿 逆言南遷者掉腦袋瓜兒
欲遷都回南京的明仁宗 險些沒當成皇太子
弟弟不滿哥哥被立皇太子
擁戴皇太子 解縉蒙受不白之冤
一把辛酸淚 皇太子終於熬上皇位
想回南京的明仁宗 永遠地留在了北京
“好聖孫”宣德帝 繼續以北京為皇朝帝都
皇帝父子寬厚忍讓 喚不醒漢趙二王的親情
北京皇城內 銅缸焚漢王
明英宗朝 再次濺起國都南遷的微瀾
明崇禎帝 耳邊又掠過南遷的小風
大明王朝陷入外患內憂的絕境
大明朝的外患 關外建州女真
明朝設中央直屬遼東都指揮使司
明朝設奴兒乾都指揮使司 統轄一百八十四女真衛
為繁榮女真經濟 明政府設關開市
關懷東北軍民 明政府墾荒漕運
明洪武帝 封藩王鎮守大明東北地區
東北一帶風俗禮儀與中原相同
明朝開國 命令遼東建學校
遼東奴兒乾自古是中國的邊疆國土
大明王朝的內憂 李自成饑民起義軍
被擄的壓寨丈夫 成為李自成戰略謀臣
吃他娘 穿他娘 闖王來了不納糧
關內李自成與關外皇太極的“默契”顛覆大明王朝
大順朝終於了斷大明朝
李自成坐上北京的龍延寶座
吳三桂不是為陳圓圓衝冠一怒
吳三桂衷心擁戴明太子當皇帝
李自成紫禁城登基 成為合法皇帝
大順朝不順 李自成最後的命運
推翻者與被推翻者 聯手抗清
鄭成功保衛台灣 清康熙要遺棄寶島
明崇禎帝的皇太子被多爾袞以真為偽殺害
明兩皇子被清康熙帝以真作假殺害
吳三桂借清兵以救大明朝
避“聖諱”清朝改北京城門名
清末北京外城“東富西貴,南貧北賤”
民國時的巡城順口溜
神聖的帝都京城 被肆意踐踏摧毀
洋人先下手 拆毀北京城牆
環城鐵道破城牆而過
東交民巷使館區 改城牆水關為“車站門”
北洋政府 開闢和平門
北洋當局拆毀城樓
日本侵華軍毀城牆扒豁子
北平當局改東西豁子為兩城門
京城陸續拆城
北京城門的俗稱
第二編 帝都皇宸
曾經的輝煌 明北京皇城
南城太孫宮
西苑太液池
太監 內府衙門
清朝的皇城
保存完整的人類傑作——紫禁城(今故宮)
皇帝的“年號”
一個皇帝多個年號
一個年號多個皇帝
一個皇帝一個年號
年號的撞車
明朝皇帝終生在紫禁城裡幹事業
明朝皇帝大臣上朝很辛苦
清朝皇帝一年有十個月不在紫禁城度時光
清朝紫禁城趣事——-護軍躺被窩裡喊“喔”
紫禁城南書房的大醬缸
第三編 皇家園林
皇城內的西苑太液池(今北海公園)
大明朝的開放式皇家園林
明朝文武官員暢遊西苑太液
清代西苑是皇家專屬禁地
中華民國開闢西苑為民眾公園
玲瓏小城——團城
五指連峰的後苑萬歲山(今景山公園)
頤和園裡萬壽山
明朝的西湖好山園
西湖岸畔 木球使者化緣來的功德寺
石人“天眼”開
清乾隆帝改好山園為清漪園
清西太后大膽動用海軍款 重修頤和園
修一個頤和園 毀一支海軍艦隊
光緒帝親政紫禁城 西太后“頤養”頤和園
人間仙境頤和園
西太后睡覺的寢宮樂壽堂
頤和園裡的光緒帝牢房
園子內慈禧玩樂區
枯榮百年的頤和園長廊
九霄雲上的萬壽山
萬壽山後 宮廷內部買賣街
蓬萊仙海昆明湖
頤和園的絕妙造園意境——仙蝠捧壽
果郡王私游清漪園 二十餘人受連累被嚴懲
頤和園裡的皇家海軍水操學堂
戊戌變法和戊戌政變
頤和園差點成清遜帝的私宅
頤和園的初次開放
頤和園僥倖沒變成溥儀的私人財產
玉泉山靜明園
玉泉山洞天福地
清康熙圈玉泉山為靜明園
聖安寺三佛像移進靜明園
玉泉垂虹
香山靜宜園
香山 漫山杏花香
香山獨有翠色
重崗疊翠香山寺
香山古蹟遍山崖
香山為靜宜園
靜宜園內垣二十景
靜宜園外垣八景
香山大昭廟
香山碧雲寺
明太監墳地擴建碧雲寺
西山晴雪與香山紅葉
圓明園五園
清帝擴建圓明園
圓明園的古典景觀
圓明園後湖九島的妙境樓閣
九島外 景觀如仙境
圓明園的西洋景觀
圓明園的造湖意境——福海神龜
圓明園的買賣街
攤派外省官員修建圓明園
世界頂級皇家園林毀於英法聯軍
搶劫和焚燒圓明園的外國現場報導
被搶掠的中國珍寶無法估算
清西苑暢春園
明朝的京國第一名園——李園(清華園)
清康熙帝在清華園建暢春園
風景如畫暢春園
暢春園內買賣街——蘇州街
消暑夏宮暢春園也毀於英法聯軍
西郊公園——北京動物園
從王爺園邸到皇家園林的樂善園
說不清哪個貝子的三貝子花園
清末京師農事試驗場
晚清萬牲園
不知大限將至的西太后興致勃勃觀禽獸
三貝子花園變遷為北京西郊公園
第四編 帝祚壇廟
帝都北京的壇廟祭祀
效法唐宋 明朝郊祀
禮之大在祀 祀之大在郊
皇朝太廟(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明朝皇帝與元配皇后一對一享太廟
清朝11個皇帝和24個皇后共享香火
事死如事生 太廟的日常祭祀
皇后的“謚”、“封號”、“徽號”和“尊號”
皇帝的“廟號”、“徽號”、“尊號”及“尊謚”
太廟的神主
太廟的大祀日
太廟是全國最大的廟
太廟改為勞動人民文化宮
皇朝社稷壇(今中山公園)
社稷壇五色土
“社”是土地“稷”是五穀
社稷壇的大祀和建壇
社稷壇改成中山公園
公園內點綴有圓明園的歷史文物
標誌中國人恥辱的克林德碑
日本侵華軍搶公園名貴金魚和大門銅釘帽
祭祀皇天上帝的天壇(今天壇公園)
美妙的祈年殿
奇妙的回音壁
神奇的圜丘壇
以九計數的圜丘壇
圜丘壇中心的太極石
天壇充滿“天”的神秘
通往圜丘壇的丹陛橋
詭秘的“鬼門關”
犧牲所里的神牲
七十二地煞如地獄般恐懼
神秘的七星石
皇帝齋宮致齋
明洪武帝廢除齋戒宰牛犢為膳食的周禮
夜半三更 皇帝登圜丘壇祭祀
演奏祭祀禮樂的天壇神樂觀
天壇對民眾的開放
日本侵華軍在天壇的罪惡
祭祀巴皇地祗的地壇——方澤壇(今地壇公園)
方澤壇為方形
方澤壇祭祀是大祀規格
民國時期地壇改為公園
祭祀太陽的日壇—一朝日壇(今日壇公園)
朝日壇祭祀大明之神——太陽
朝日壇為中祀規格
鴉片戰爭終結了日壇祀日
日壇成墳地後改公園
祭祀月亮的月壇——夕月壇(今月壇公園)
夕月壇祭祀夜明之神——月亮
民間也拜月
皇朝山川壇
明永樂帝遷都後的北京山川壇
天神壇和地祗壇
清朝另建的風雲雷雨廟
京師箕位建風神廟
京師東方建雲神廟 西方建雷神廟
雨神與西苑龍神合祀在時應宮
祭祀值年神的太歲壇
太歲是年神
皇朝把“太歲”視作“豐年之神”祭祀
祭祀戰旗的旗纛廟
祭祀人鬼的城隍廟
城隍在人間的地位
城隍老爺的出巡
城隍的加官晉爵
北京的都城隍廟
山川壇內“人鬼”遷往都城隍廟
祭祀炎帝神農氏的先農壇
先農壇的耕糟禮
明朝耕糟禮 皇帝 三公 九卿都推犁
清朝修改耕糟禮
為聽頌歌 清帝四推犁
清乾隆帝改建觀耕台
民國先農壇 南辟公園 北為遊藝園
侵華日軍傳播瘟疫 先農壇生石灰活燒中國人
先農壇北部神壇變民居
祭奠黃帝軒轅氏的先蠶壇
大明皇朝在安定門外建先蠶壇
明嘉靖皇帝親自規定先蠶壇
明朝皇后行親蠶禮
皇后以千金之軀出宮祭祀先蠶壇
皇后親自動手採桑葉
明朝再造西苑先蠶壇
清朝北海另建自家先蠶壇
中國古代的蠶神——軒轅黃帝
歷代帝王廟
明洪武帝增祭元世祖忽必烈
明皇朝初在南京創建歷代帝王廟
明永樂帝遷都北京僅建三皇廟
明嘉靖皇帝建立歷代帝王廟
大臣建議 改洪恩靈濟宮為歷代帝王廟
皇帝批准 在保全寺故址建歷代帝王廟
撤抗清天子位 遼金皇帝登堂入室
國子監孔子廟
大明皇帝尊孔祭孔
明朝全國學校都建孔廟
北京這裡 孔廟首建於蒙古滅金時期
明朝在北京新建孔子廟 廟宇更恢弘
明嘉靖皇帝更定孔子祀典
孔夫子還原布衣先師
孔廟的“釋菜禮”寧過厚 不過薄
左廟右學 孔廟是國子監太學的尊師場所
太學國子監
元朝先建國子學 後建國子監
明永樂皇帝遷都 北京建立國子監
明朝不斷完善北京國子監
清朝在國子監增設辟雍
國子監的學官和學業
國子監學生 有官生和民生
落第的舉人貢生
等待廷試的貢生
皇帝特別恩典的國子監恩生
國子監的功生和例生
來國子監留學的夷生
勳爵 公主 駙馬的幼勛臣
國子監生的升級制度嚴格得很
明皇朝常給國子監生派任務
皇朝直接從國子監挑選官員
對品行不端的國子監生嚴懲不貸
國子監生的畢業出路
民國接擴國子監大成殿
民族英雄文丞相祠
文天祥不幸被捕送燕京
元主勸降 文天祥不屈
忽必烈在燕南城柴市殺害了文天祥
天怒神怨 文天祥被害
文天祥就義在漢族人聚集地燕南城柴市
元朝人記載 文天祥就義地點是燕南城柴市
元朝在大都南北城共有四處柴市
文天祥夫人收屍骨
文天祥遺體被抬出“都城小南門”
文天祥繼子赴南城尋找繼父遺骨
文天祥就義時元大都北城還是建築工地無柴市可尋
忽必烈為震懾“背國謀叛”的燕京人民在南城殺害文天祥
皇朝常規不在刑場立祠
明朝將文天祥列入國家祭祀禮典
北京城的守護神于謙祠
莫須有罪名 于謙冤死在北京西四牌樓下
建祠以國禮祭祀于謙
第五編 皇帝陵寢
明皇帝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駕崩 葬入長陵
明成祖永樂帝的長陵——十三陵之祖
長陵的白石牌樓和大紅門
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
石人石馬的長陵神路
龍鳳門與欞星門
蘆席大殿與渡橋
華美富麗的長陵宮殿
前宮後寢的帝陵地宮
大明天子與皇后合葬
祭禮完備的長陵
鞏華城與昌平鎮
示子孫以不拔之地 明朝皇帝陵
明朝最後一帝崇禎朱由檢的思陵
明崇禎帝年號的由來
與不幸伴隨一生的朱明天子
倒霉的皇帝生於末世運偏梢
大順李自成下達誅殺崇禎令
舊朝臣子哭末帝
喪國之君草草葬進妃子墓
明崇禎帝的諡號和廟號
舊朝太監苦央求 清朝被迫修思陵
生隨天子死伴君 太監墓地在何方
反清志士悼崇禎 “攢宮”不買清朝賬
命途多舛朱祁鈺 天壽獨缺景泰陵
明景泰帝有功於大明朝
弟弟囚禁明英宗 英宗恨死景泰帝
襄王一篇文 景泰陵成景泰窪
金山口葬景泰帝
短壽皇帝一月終 景泰窪改明慶陵
明建文帝陵寢的離奇傳說
年輕的侄皇帝 埋下丟皇位的禍根
建文帝的削藩 引發燕王朱棣的警覺
和尚策劃 燕王起兵
燕王靖難 朱棣攻進南京
祖父生前有預感 提前備下孫兒逃生路
建文帝的逃亡生涯
建文帝的最後歸宿——“天下大師之墓”
天下大師之墓蹤跡難尋
明朝皇帝無陵祭奠建文帝
明皇朝帝陵的喪葬禮儀
壽終正寢的入殮
驚動神鬼的發引
安神禮後的入葬禮
題寫神主褙享太廟
清明 霜降中元和冬至的四大祭日
四大祭獻的禮儀隆重祭品豐富
金山明景泰帝陵是五大祭日
入土為安以後建薦揚大齋
駕崩四十九天投山簡升度亡魂
明朝皇后與皇帝合葬於帝陵
明嘉靖皇帝有三位皇后合葬
明朝公主皇子 葬在西山金山口
清乾隆帝修過的明帝陵
民國政府修繕明永樂皇帝的長陵
北京之外還有明朝帝陵
清朝入關後的東陵
清朝的西陵
清東西陵的建築完全仿照明十三陵
清朝皇后單獨建陵
清東陵的福臨骨灰陵
福臨在其母莊妃與多爾袞的政治交易中上台
福臨和董鄂妃死後都是火化的
清順治帝用了明崇禎帝的陵址
毀明朝西苑宮殿 建清順治帝孝陵
雍正無顏見地下父祖 遷墳西陵
雍正墳西遷 給乾隆出了個大難題
雍正一帶頭 兒孫亂埋東西陵
民國政府的錢 西陵埋了光緒帝
溥儀沒葬在清西陵
清乾隆帝地宮豪華 陪葬蓋世 卻對皇后母子薄情寡義
慈禧那拉氏和慈安鈕鈷祿氏的皇后陵
慈禧定要獨享皇后陵
慈禧臨死之際 毒殺了光緒皇帝
慈禧嗚呼前 全面重修再建自家陵寢
空前豪華的慈禧陵隆恩殿
絕後的慈禧陪葬稀世珍寶
清朝在東北的帝陵
後記

文摘

金代的中都——從宋手裡搶的燕山府
遼以燕京為南京的歷史不過幾十年,在歷史的轉瞬間便被宋聯合著金滅掉了。
起於東北的女真完顏氏、金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以勝利者的姿態率先闖入燕京皇宮大內,準備視察這曾為唐幽州城治、曾為遼陪都宮殿的壯觀。就在這一刻,舊朝的大殿突然擺動起來,表現出對這位闖入者的強烈不滿,嚇得完顏氏趕緊跑出。城裡不敢待了,只好在城東的紫村建了一個寨子駐紮。依照契約,金將燕京還給宋。宋徽宗趙佶宣和五年(1123年)將燕京劃人自己的版圖,設燕山府,轄一府、九州和三十個縣。但是“燕山府”這一稱謂僅僅保持了兩年,宋宣和七年(1125年)就被毀掉契約的金太宗完顏晟奪走,依舊稱燕京。再兩年後的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被金滅,宋兩代皇帝宋徽宗趙估與長子宋欽宗趙桓雙雙被昔日的同盟軍金所掠,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靖康恥”。
金朝初年,金太宗完顏晟在與宋聯合滅掉遼,得到遼的大片土地後,又背信棄義,將原約定還給宋朝的燕山府又一次搶回來,恢復舊名燕京,燕京此時僅為金的六京之一的陪都。直到海陵完顏亮於1153年,自上京遷都於燕京,並改稱為中都,北京這裡才不再是陪都,而正式成為金朝的首都。
但時間剛過去八年,在1161年,海陵卻又一次自中都遷都於汴京,將尚書省、樞密院等政府機構全部搬過去,金中都再一次降為陪都。也就在這一年,皇帝位落到曹國公烏祿手裡,完顏亮的生命也隨之終結,汴京的都城地位也在這一年戛然而止。

後記

小時候來往於頤和園,路過北京大學附近,總是能看到兩座相去甚遠的紅色小廟門孤零零矗立在農田土路中,每次看到都很驚訝,不知道它是什麼廟,為什麼會被孤獨地拋在這裡,無助地注視著寥寥行人和匆匆車輛。直到今天我們寫作這部書尋找古代資料時,才知道原來這就是中國清代在北京海淀建造的第一座皇家園林,那座占地十餘畝,有山有水,有著精巧華貴宮殿和眾多亭台樓閣的暢春園。
我們這些與共和國共同成長起來的同輩人尚且不知道這裡曾經有過宏麗的園林,那么我們的後代和後代的後代,還會知道這裡當初是什麼地方嗎?為此,我們要告訴我們周圍的同輩人,告訴我們的後代和後後代們,這裡曾經有過一片山水相間的花園,它曾經是如此的華美,如此的巧奪天工,卻被毀滅在侵略者的大火中。不但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也應該知道,特別是那些曾經舉火焚燒過這座皇家園林人的後代應該知道,你們的祖宗焚燒的不僅是一座世界一流的園林,而且焚燒的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歷史,焚燒的是世界文明,是人類建築史的罕見精華。
一切都應該被記住,無論是曾經幫助過我們的,還是曾經毀滅過我們的。特別是後者,忘卻恥辱的人是沒有自尊的人。同樣,忘記恥辱的民族,也是缺乏自尊的民族。
這部書是以北京現有的歷史文物和遺存以及傳統語言習俗為主要線索,介紹該遺存的歷史發展、文化內涵及圍繞該物該處所發生的真實事件和趣聞傳說。語言力求幽默活潑,內容力求多彩,敘事力求簡潔。以求人們通過我們的書能夠對北京有些許了解,能夠對北京的歷史文化有皮毛的知解。
現在一談到北京的歷史文化,人們就以為是清朝的歷史。其實對兩手空空騎著戰馬從關外衝殺進來的清朝來說,它全盤繼承了明皇朝的典章制度、漢語漢字、中原風俗習慣和傳統,就連宮廷內吃的點心、包兒飯也都是一成不變從人家明朝繼承下來的,更何談其他呢!

序言

北京是一個有著三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城,又是一個擁有一千多年國都歷史的勝地,飽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還保留著金碧輝煌的帝居紫禁城、美不勝收的明清皇家園林、神聖的皇家寺廟、恢弘的帝王陵墓以及數不勝數的歷史遺蹟、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日月如梭,時代變遷,儘管寬闊的道路替代了環繞北京的城牆,高樓大廈正在逐步取代青磚灰瓦的四合院,但北京仍保留著濃郁的帝都歷史風貌。
聳立在世界最大城市廣場——天安門廣場前面巍峨的正陽門城樓,就是北京當年內城南面的正中大門,號稱“國門”。它的正前方,新修復起來的永定門,則是外城的正門。與正陽門南北斜向相對的西北方向的德勝門城樓,是當年內城德勝門的箭樓。
如果把正陽門與東西兩個地名崇文門和宣武門用長線連線起來,再把東二環路上的朝陽門、東直門,與北二環路上的安定門、德勝門和西二環路上的西直門、阜成門總計9個地名,全部用直線連線起來,就是一道完整的北京內城的城牆。而那9個城門地名,便是北京內城的九座城樓所在地。
外城,如果把東便門、廣渠門與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和廣安門、西便門以直線連線,就是外城的輪廓。不消說,那7個城門名稱,就是外城當年的城門。
20世紀以來,北京城門與城牆不斷被改觀,先是在正陽門與宣武門之間的城牆處開闢了和平門。接著,又在北京城東長安街延長線的城牆處闢建國門,在西長安街延長線的城牆處辟復興門。這樣,北京內城便在九門之外多出3個城門。這3個城門地名,也被遺留在今天北京城牆沿線的二環路上。北京的城牆,從清朝末年被進入中國的外國人開拆豁口起,到城牆的逐漸損毀,到最終的消失,走完了它的歷史。這是北京的喜還是悲,自有今人和後人評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