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年富力強、敬業奉獻、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職工隊伍。現有市、區級骨幹教師、區級青年教學能手、區級首席班主任、區級師德優秀教師40餘人。學校致力傳承北京師範大學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蘊、學術積澱及嚴謹作風,汲取北師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現代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概況
北師大勵耘實驗學校 是2010年7月1日由北師大與石景山區教委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國小、國中、高中十二年一貫制的公辦學校,包括國小部、中學部和國際部三個校區。國小部位於西山楓林小區,毗鄰北京射擊館;中學部位於風景秀麗的西山八大處公園南側,與北京軍區機關大院相鄰;國際部位於西黃村地區,緊靠中關村科技園石景山園。學校周邊環境幽雅,空氣清新,交通便利,名勝古蹟和現代科技園相彰顯,人文底蘊和科技韻味濃厚,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辦學思路
建校以來,全校師生繼承傳統、立足現實、面向未來,通過不斷摸索、反思、總結,提出“勵耘教育”理念,建設一所民主、開放、和諧、高效、優質、富有國際視野、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學校已經成為全體師生的價值追求。通過“勵精圖治,勤奮耕耘”,學校形成了較為清晰、系統的辦學思路,構建了勵耘教育的核心價值體系與實踐體系。
勵耘教育是勵耘實驗教育的簡稱 ,其含義來自勵耘和實驗兩個詞的組合。勵耘實驗的核心價值體系包括核心價值觀、勵耘·實驗精神、育人目標和辦學目標、校訓與校歌、學校標識和勵耘話語六個部分。我們樹立了“卓越於勵耘,首創於實驗”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勵精圖治,勤奮耕耘;求是創新,勵志尚勤;成就自我,服務他人;首創為先,卓爾不群”等三十二言來詮釋“勵耘·實驗”精神。育人目標和辦學目標分別為“培養勵志尚勤、求是創新的勵耘人”和“建設勵耘· 實驗文化主題的卓越學校”。“勵精圖治,勤奮耕耘”的校訓銘刻師生腦海,“勵耘之歌”藝術化地表達了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學校的標識使用北師大附屬中學統一標識。勵耘話語肯定向上,具有人文底蘊,表述別致溫暖,不使用否定話語評價任何人。
勵耘教育的實踐體系包含勵精圖治的治理文化、慎獨濟世的德育文化、求是創新的課程文化、實驗為先的課堂文化、蘭心蕙質的教師文化、勵志尚勤的學生文化、古樸典雅的儀典文化和大方之家的環境文化等八個方面的內容。
辦學實踐
勵耘實驗在正確的辦學思路 指引下,在規範辦學制度基礎上,繼往開來,科學探索,勇於實踐,堅持創新,在諸多方面都取得較大進步。
1. 努力建設“蘭心蕙質”的教師文化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勵耘實驗的不懈追求。通過引進和培養,勵耘實驗當前在職教師150餘人,其中博士後2人,博士2人,碩士33人。學校共有高級教師38人,中學一級教師46人,基本形成了包括博士後、博士、碩士、成熟的優秀教師相結合的教師隊伍。
勵耘實驗培養蘭心蕙質的教師,具體措施包括:分類培養;分等考核;制定蘭蕙指南指引教師工作。
2012年,學校啟動“名師帶高徒”項目,陸續聘請了11位經驗豐富、業務精湛、專業各異的特級教師和專家學者作為青年教師導師,有30餘位青年教師投入名師門下,藉此培養“蘭蕙名師”。
2. 努力建設“求是創新”的課程文化
勵耘實驗在遵循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科學實驗,從四個方面努力建設“求是創新”的課程文化。
第一,選修課實行學分制。
第二,課程的設定和分類實行模組化,初步建立了“四項技能·五彩課程”的課程體系。
四項技能”指勵耘學子必須掌握包括運動技能、音樂技能、書法技能和語言技能(英語之外再掌握一門小語種)在內的多項技能,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五彩課程”指將三級課程有機組合,分為紅橙藍綠紫五個模組。
第三,國小和中學貫通考慮,構建十二年一貫制課程體系。
第四,著力打造一門特色課程(手球),及一門傳統課程(排球)。
3. 努力建設“實驗為先”的課堂文化
勵耘課堂是貫徹和落實勵耘·實驗精神的課堂,是體現和實施學校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陣地。勵耘課堂的建設有四種重要途徑。
第一,開展教學方式的革新。
第二,制定勵耘課堂評價標準。課堂評價包括9個評價標準,2個記錄反思點,稱為勵耘課堂十一條。
第三,開展課例研究活動。學校構建以教研室為主,教學校長親自掛帥,全體教師參與,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例研究。
第四,從三個方面著手構建教學研究體系。一是從課例研究做起;二是深入實行導師制;三是實行蘭蕙首席教師和博士後工作室制度,發揮優秀教師的能量。
4.努力建設“勵志尚勤”的學生文化
勵耘教育培養勵志尚勤、求是創新的勵耘人,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設立勵耘節。設立勵耘學術研究節、體育節、藝術節、心理節、國際文化節。
第二,評比勵耘學生。設立勵志、尚勤、求是、創新四個單項獎,設立全面素質綜合獎——勵耘獎。
第三,制定勵耘手冊。勵耘手冊是指引學生成長的行為手冊,每學年制定一次。
第四,在中國小同步推行勵耘導師制和勵耘導生制。學校不僅實施小班化教學,還給所有學生配備成長導師。
勵耘實驗是社會各界充滿高期待的新學校,學校以系統完整的核心價值體系指導辦學實踐,縮短奮鬥歷程,圖謀又好又快地發展。全校師生踐行北京精神,勵精圖治、勤奮耕耘,正處於努力建設民主、開放、和諧、高效、優質、富有國際視野、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學校的征途中。
辦學特色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 的核心工作,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核心載體。為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校穩定快速發展,北師大勵耘實驗學校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努力構建“實驗為先”的勵耘課堂文化。此活動是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以學校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教學實踐(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學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為主要目的,通過“自我反思,同行互助,專業引領”等形式開展的一種實踐性教學研究活動。
為此,我校首先制定勵耘課堂評價標準。從評價內容上來說,緊密圍繞勵耘教育主題確定,並轉化為適合課堂情境的評價語言,而且是從教師自我反思角度開始,從每一節課的角度著眼,從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進步和教師的專業進步著眼。可參考如下標準:我這節課做了一點價值引導——這是勵志尚勤教育(不僅僅是有志氣和勤奮的教育,代表價值教育,還需要老師有深厚的人文涵養);我這節課沒有一個知識錯誤——這是求是精神;我這節課製造了一個驚喜——這是創新意識和方法變化的追求,主要指教學方法的精細或新靈感;我這節課說的是勵耘話語——這是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我這節課給了學生時間並有效利用了——這也是勤勉有效工作的標誌;我這節課帶給學生一點進步;我這節課感覺很享受;我這節課的衣妝、舉止都很美;我這節課感覺學生很活躍;我這節課的精彩記;我這節課的遺憾點。一共是9個評價標準,2個記錄反思點,稱為勵耘課堂十一條。評估決定採取5分制打分方式,3.5分及格,4.5分以上優秀。評估者既包括教師自己,也包括同事、領導,還囊括學生和家長(微博)等。設計的用意是教師每節課自我評估,及時提醒自己,振奮精神,勤勉進步,處於新鮮追求之中。既追求深耕,更著眼樂育和成長。一課一驚喜,一堂一進步。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稱為自檢進步教學模式。
其次,積極開展課例研究活動。課例就是以一節節具體的課為例,反映課堂教學活動從設計到實施的過程,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等,可以一人同課或不同課多班多輪、多人同課或不同課多班多輪等四種形式進行。課例研究是一種以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指向的教學循環研究,有主題、有技術、有證據、有結果,講究科學和規範,具有規範的研究氣質。課例研究的管理過程包括制定計畫、課例呈現與課堂觀察、課例研討與溝通、撰寫報告等。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是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方案、說課文稿、反思稿、教學敘事研究報告、教學實錄、教學研究論文、課堂觀察與教學診斷報告、課例研究報告等不同的形式。勵耘實驗要成為卓越學校,教學管理上必須建立課例研究制度。每個學期重點開展若干學科的課例研究活動,以教研室為主組織,教學校長親自掛帥,全體教師參與。研究的主題包括:藍色模組以概念教學和思維訓練為主題,紅色橙色模組以價值教育為主題。無論什麼主題,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永遠是課例研究的核心所在。
第三,從三個方面著手構建教師研究文化。一是從課例研究做起。關於課例研究資料,可以採取教師蒐集、專家提供等多種方式,要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課例研究。各教研組應當制定專門的課例研究計畫,確定研究周期,以學校名義聘請相關專家做指導。一輪課例研究周期內,需要開展專家講座、開發課堂觀察工具、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等。同時,科研方面的設計和課例研究結合起來,以科研促進課例研究的發展。二是深入實行導師制。重點培養的“蘭惠名師”,聘請校外專家包括研究者和教研員老師作為學校骨幹教師的導師。同時,校學術委員會成員、勵耘智庫成員可以做全體教師的導師,分為幾個團隊,制定活動計畫。三是實行蘭惠首席教師和博士後工作室制度,發揮優秀教師的能量。
教學成績
經過高三年級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勵耘實驗2013年高考創下近十年來最好成績!
一、全校本科上線92人,上線率同比增長24.2%。
二、理科第一名曾涵同學620分。
三、文科第一名李思琪同學608分。
四、李思琪同學英語140分全區排名第四名。
五、曾涵同學理科綜合282分全區排名第四名。
六、盧欣甜同學文科綜合251分全區排名第四名。
校訓
勵精圖治 勤奮耕耘
乘車路線及地址
中學部:乘坐972路,958路,347路,389路,489路,311路,598路等公共汽車,即可到達。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