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校名
北京市海淀區清河第五國小,全日制公立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地處海淀區中關村與上地開發區之間,位於北京體育大學家屬院內。學校前身為朱房國小分校。1975年由北京體育大學和樹村村委會投資重建,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清河第五國小。學校占地面積384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575.75平方米,現在共有學生740人。
學校校訓
守正質樸 堅韌圖強
“守正”一詞出於《史記·禮書》:“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
司馬遷認為有周以來,禮廢樂壞,世風良莠不齊,而堅守禮儀之道的人在社會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因此他感慨“豈不痛哉”!
而縱觀當下的社會,確若李汝珍之語,“奈近來人心不古,都尚奢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也日益獲得滿足,物慾思想日趨嚴重,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恰當地面對物質文化的日益豐富,遵守社會主流的道德,我們提出“守正”教育。
“守正”即意味著恪守正道,按照社會主流的倫理道德規範行為做事。守正,首先是作為學生引領者的守正。“親其師,信其道”亦要求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固有的師德規範。
《禮記》曰:“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從教近卅年以來,經歷多多,然進入五小仍若大考,教師文化現狀令人瞠目結舌:竟有教師衝突之中爆粗口,視學校若市井;臨聘教師在沒有與學校進行任何溝通的情況下隨意藉口而辭職,視教業若兒戲;教師隨意呵斥,語言暴力屢屢見於課堂,視學生如草芥……
司馬遷在《禮書》中說道,“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民眾,豈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禮官,觀三代損益,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
學校上上下下沒有規矩,無禮無儀,憤憤然於既往而不忘懷。
孔子曰“必也正名”,於衛所居不合。學校必須要倡導“守正”,守正,就是要做到“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其心”就是要堅守教師之道。既然做一名教師就要做到敬畏自己的職業,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其次,做一名教師不可能掙大錢,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因此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再次,教師是要面對學生的,面對那雙雙淳樸的眼睛,我們老師就要做到信得過、靠得住。第四,做一名教師就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就得經得起批評、扛得住指責。
“正其心”就是要守住自己的教育理想。做一名教師是點燃學生希望之光的普羅米修斯。如果教師自己都對教育沒有期望,沒有任何的想法,那么你如何去激勵自己的學生。許多人都覺得五小那不到五畝之地,有何作為?混混日子,打發時光就算了。然三尺講堂,亦大亦小,大者,師者可闊學生之心胸於千里之外,小者,師者可領學生窺纖毫於顯微,何謂小?何謂大乎?教者之心而已。
“正其心”就是要有一種信。我們經常將信仰掛在腦中的,但我們連信都沒有的話,談什麼信仰!我們要信什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信人性中的善。教師要講善作為一種信仰去對待。只有相信了人性中的善,我們才能在與人交往中平和、淡然。我們才能驅除我們心中的那種與他人接觸的戒懼。我們才能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才能真正低提高自我的生活品質。
“守正”做到了才能“質樸”。質樸說的是心地,也說的是我們的行事做人。明末清初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四看六然”——
“六然”:
第一,自處超然。
“自處”從表面意思上是自己獨自靜處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自我如何面對自己的處境,自己如何對待自己,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自處”既有對外在形勢形勢的判斷,也包含著對自我的綜合評估。但不管是內與外的優與劣,我們都做到超然。超然是一種態度。超然即達觀、豁達。我們如何看待與對待現在的五小。身處足掌之地,面對外面的精彩,獨居一隅的群人是很容易浮躁與不安的,亦或抑鬱與糾結的。但浮躁與不安,抑鬱與糾結能改變現狀嗎?不能,只能導致我們的意志消沉,失去鬥志,進而渾渾噩噩。因此,我們想改變現狀,必須先沉下心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亦即超然,然後去成事。
第二,處人藹然。
處人就是對待別人,就是說對人要非常的和氣,與人為善。學校教師之間發生衝突是一種必然,但如何處置,是用爆粗口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憤懣嗎?同事之間不能做到藹然相處,談何教育學生?心不善者,言語必惡。因此,我們要做到從善如登,避免從惡如崩。
第三,無事澄然。
感覺孤獨或無聊的時候,要“澄然”。“澄”是清澈、寧靜的意思。沒事的時候,要控制自己做到寧靜。如果說自處超然有點淡泊的意思,無事澄然就是寧靜,寧靜就可以致遠。
第四,處事斷然。
就是處事要有決斷,不能優柔寡斷、猶猶豫豫。要做到三思而後行,行者果斷。
第五,得意淡然。
做成事了,得意的時候要淡然,不要居功自傲,忘乎所以。避免自己情緒化工作。
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時候要泰然處之,要鎮定地看待結果,從原點開始查找原因。
“四看”:
第一,大事難事看擔當。遇到大事難事,要看我們能不能面對,不迴避、不逃避,勇敢地擔當起來,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則。
第二,逆境順境看襟懷。碰到逆境了,或者處於順境了,這時就要看你的襟懷,夠不夠豁達,能不能夠承受得起。逆境,可以說是我們做事的外在環境不利於我們,反之則為順境。但不管哪種情況,心胸要開闊,不斤斤計較。
第三,臨喜臨怒看涵養。碰到了好事或者令人憤怒的事,換句話說,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養,能不能寵辱不驚。不妨先做到榮也驚,辱也驚,這能令我們小心謹慎,做事更加嚴謹。
第四,群行群止看識見。所謂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問題,大家可能各有各的主意,這就要看你的識見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該去就去,該留就留,不輕易地隨大流,不做牆頭草。
我用王夫之的“四看六然”來解讀“守正質樸”,是想讓我們的老師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五小的現在與過去,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五小。我想,當我們在意識與行為上做到了守正,我們就抵達了那心靈的質樸。
在《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話——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而改節。
我希望五小的每個老師都能夠記住孔子的話。我期望五小的老師能夠做到——
守正質樸,馨若芝蘭。
楊 暢
201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