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京市 “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現將《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3日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
前言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建設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城鄉一體的現代能源體系是最佳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構建首都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時期。
本規劃是依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的市級重點專項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和重大舉措,是指導本市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也是編制電力、燃氣、供熱、油品、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專項規劃和年度計畫,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實施能源行業管理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能源發展步入新階段
一、站在轉型發展的新起點
“十二五”時期,本市能源領域攻堅克難、多措並舉,大力推進燃煤壓減和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大幅提升設施保障能力,節能降耗成效顯著,能源運行安全平穩,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確立,為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城鄉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保障。“十二五”能源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十三五”時期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設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1.供電能力顯著增強。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基本建成,全市發電裝機容量1071萬千瓦,比2010年增長83.1%,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達到80.1%。加快受電通道建設,形成6個方向、10條通道、20迴路的外受電格局,受電能力達到1700萬千瓦。初步形成“外圍成環、分區供電”的主網架結構,建成500千伏樞紐站6座、220千伏變電站80座,全市35千伏及以上電網設施變電容量達到10817千伏安,比2010年增長26%。配網改造加快推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86%,戶均年停電時間減至60分鐘。
2.多源多向燃氣供應體系基本形成。建成陝京三線、唐山液化天然氣(LNG)、大唐煤制氣等外部氣源工程,形成“三種氣源、六大通道”的長輸供應體系,年總供氣能力達到410億立方米。建成西沙屯、閻村等8座輸氣門站,日接收能力超過1.2億立方米,城市輸配體系日趨完善。燃氣管網向新城、鄉鎮和農村地區加快拓展延伸。天然氣用戶達到589萬戶,管網長度達到2.2萬公里。
3.清潔供熱規模不斷擴大。加快推進“‘1+4+N’+X”清潔供熱體系建設。建成以四大燃氣熱電中心、燃氣調峰鍋爐為主力熱源的中心供熱大網,供熱面積達到1.8億平方米。加快推進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城六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清潔化。首次引進域外熱源,實現三河熱電廠向通州供熱1000萬平方米。全市供熱面積達到7.96億平方米,清潔供熱比重提高到85.8%。
4.油品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完成燕山石化第五階段油品升級改造。建成東六環成品油管線,推進油庫設施資源整合,“一廠、一線、多庫、千站”的成品油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啟動新機場航油管線建設前期工作。
(二)能源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十二五”時期累計壓減燃煤近1400萬噸,煤炭消費比重由2010年的29.6%降至13.7%,天然氣、電力等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86.3%。關停大唐高井、京能石熱和神華國華燃煤電廠。完成各類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萬蒸噸,實現民用散煤清潔能源替代18.4萬戶。核心區基本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市級以上開發區基本取消燃煤鍋爐。率先實施第五階段車用汽柴油標準,淘汰老舊機動車183.2萬輛和全部黃標車。
- 8 -
(三)能源運行安全平穩
首都能源運行保障機制不斷完善。統籌做好天然氣、電煤、油品等能源供應和總量平衡。完善政府與企業多級能源儲備體系,強化綜合協調與專項調度,提前制定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障方案,建立熱電氣聯調聯供機制,強化能源運行監測、預測預警及應急保障,應對極端天氣和突發事件能力顯著增強。圓滿完成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重大活動能源保障任務。
(四)節能降耗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制定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累計淘汰退出1300多家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率先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三級雙控”機制,廣泛開展全民節能行動,深入推進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全市以年均1.5%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7.5%的經濟成長,2015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0.34噸標準煤,比2010年下降25.1%,是全國唯一連續10年超額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的省級地區,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國首位。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快速提升
以太陽能和地熱能利用為重點,實施金太陽、陽光校園等示範工程,加快延慶、順義等一批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出台分散式光伏獎勵、熱泵補貼等鼓勵政策,可再生能源利用由試點示範向規模化套用轉變。2015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達到450萬噸標準煤,比2010年翻了一番,占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6.
- 9 -
6%。全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6.5萬千瓦,太陽能集熱器800萬平方米,地熱及熱泵供暖面積5000萬平方米,風電裝機容量2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0萬千瓦。
(六)能源惠民取得實效
聚焦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堅持能源設施建設與改善民生、治理大氣污染相結合,推進實施一批老舊小區管網消隱改造、核心區及部分農村地區“煤改電”“煤改氣”等能源惠民工程,城鄉居民用能品質顯著提升。五年來,完成960多個老舊小區1800公里老舊熱網改造,186個老舊小區居民用電容量和可靠性大幅提高,10.8萬戶核心區居民用上“電採暖”,7.6萬戶農村居民採暖實現了清潔能源替代,優質低價液化石油氣基本覆蓋全部農村地區。
(七)能源改革不斷深化
大幅取消下放能源類行政審批事項,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能源價格改革深入推進,全面實施居民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實施企事業單位用氣用熱分區域差別定價,完成機關事業單位熱費改革。制定出台一批加快清潔能源發展、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標準。初步建立能源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試點實施鎮域供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領域加快引入社會資本。
二、適應首都發展新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首都能源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要求能源保障更加安全可靠
“十三五”時期,首都核心功能將不斷強化,“四個服務”保障要求越來越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區域布局最佳化調整、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等重點任務繁重艱巨,超大型城市能源需求更加複雜多元,這些都對能源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從未來能源供需形勢看,隨著能源消費增長的減速換擋,供需緊平衡的矛盾將有所緩解,但部分能源品種、局部區域、局部時段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安全保障的重點將從“保總量”向“保總量與保高峰”並重轉變。
(二)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能源發展在更大空間實現統籌
本市需進一步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深化與天津市、河北省等周邊地區清潔能源合作,系統謀劃、統籌推動能源設施布局及安全運行,加快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的現代能源系統,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三)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氣污染治理進入攻堅階段,要求能源結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兌現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和2022年冬奧會環境承諾,必須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最佳化能源供給結構,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從空間區域看,“十三五”期間,農村地區將是本市能源結構調整的主戰場;從能源品種看,加快燃煤壓減,強化天然氣、電力保障,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將成為本市能源結構轉型的主方向。
(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要求能源運行管理服務更加精細便捷
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運行管理需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能源運行綜合協調,完善熱電氣聯調聯供,健全能源安全預警及應急回響機制,加快提升能源運行管理信息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更 好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能源服務需求。
(五)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要求能源利用方式更加智慧型高效
能源網際網路、儲能技術不斷發展,新能源微電網、電動汽車等新業態方興未艾,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為能源智慧型高效利用創造了條件。應緊緊抓住世界能源新技術突破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優勢,推動以智慧型微電網為紐帶的多能融合發展,構建以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現代能源體系,不斷提升能源智慧型高效利用水平。
面對“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的新特徵、新趨勢,必須主動適應、積極引領、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努力實現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發展質量提升的新突破。
第二章 構建現代能源新體系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能源革命新趨勢,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確保能源安全為核心,完善設施體系及運行調節機制,著力提升能
源安全保障水平;以推進壓減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為重點,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著力提升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以推廣現代能源新技術套用為手段,促進多種能源融合協同發展,著力提升能源智慧型高效利用水平;以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完善能源市場體系,著力提升能源管理服務水平,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城鄉一體、區域協同的現代能源體系,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強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安全可靠。圍繞重點能源品種、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建管並重、適度超前、提升品質,加快構建多源、多向、多點的能源設施供應體系,完善智慧型、精細、高效的運行調度和應急回響機制,確保首都能源安全可靠。
2.堅持綠色低碳。加快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及大氣污染治理任務,以更大力度、超常規措施進一步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和發展水平新跨越。
3.堅持節約優先。科學劃定能源消費總量紅線,改變粗放型能源消費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降低用能成本。
4.堅持智慧型高效。充分運用現代能源新技術,強化多種能源融合發展,推進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套用,打造綠色智慧型能源示範區,推動能源綠色智慧型高效轉型。
5.堅持區域統籌。圍繞京津冀區域能源清潔轉型總體要求,著力推進壓減燃煤,協同推進京津冀現代能源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等重點區域能源供應保障,加快推進農村地區能源設施建設和清潔轉型。
6.堅持改革驅動。深化電力、燃氣、熱力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放開能源市場,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培育多元競爭的能源市場主體。強化能源市場監管服務,創造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7.堅持服務民生。補齊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老舊小區等能源發展短板,著力提升設施保障能力和清潔用能水平,更好服務民生需求。
“十三五”期間,本市能源發展要著力推動實現四個轉變:更加注重從保障總量、供需平衡向保障總量、最佳化結構、提升效率並重轉變;更加注重從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供應保障向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的供應保障以及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轉變;更加注重從能源布局的市域內統籌向市域內、市域外兩個統籌轉變;更加注重從傳統運行調控向信息化、精細化、智慧型化運行調控轉變。
二、供需平衡分析
(一)能源需求總量預測
綜合考慮“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速、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規模調控、汽車保有量等因素,預計2020年全市能源需求總量為7500至7700萬噸標準煤。
(二)主要能源品種供應潛力
總體判斷,“十三五”期間,本市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初步構建,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各能源品種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但受源頭生產能力、調峰設施能力、極端天氣、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不排除部分能源品種在部分時段、局部區域出現供應緊張的可能性。
1.天然氣資源壓力有所緩解,尖峰時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十三五”期間,預計國際天然氣供應逐步寬鬆,國內天然氣產量進一步提升,天然氣供需總體進入寬平衡狀態。隨著陝京四線等外部氣源通道的建成,能夠滿足本市2020年190億立方米的用氣需求。但日高峰用量接近1.5億立方米,採暖尖峰時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必須加快儲氣庫等調峰設施建設。
2.油品供需總體平衡,市場不確定因素不可忽視。“十三五”時期,燕山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汽柴煤油年生產能力達到550至600萬噸,加上北京周邊地區中石化、中石油等相關煉化企業,合計加工能力約4500萬噸。總體判斷,能夠滿足本市2020年1600萬噸的成品油需求。但受原油供應及運輸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仍可能存在供應波動。
3.調入電力穩步增長,需求側管理仍需加強。“十三五”期間,北京外受電通道增至14條,受電能力達到3500萬千瓦左右,本地電源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300萬千瓦,可以滿足2020年2600萬千瓦的高峰電力需求。但在冬、夏高峰期間仍需加強需求側管理,努力降低最大負荷需求。
三、主要目標
(一)總量控制目標
在強化能源節約、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前提下,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7600萬噸標準煤左右,年均增長2.1%。
(二)結構調整目標
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500萬噸以內,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8%以上。到2017年,城六區及通州區、大興區和房山區的平原地區實現基本無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區實現基本無煤化。
(三)節能減排目標
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併力爭儘早實現。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
(四)能力保障目標
1.電力。形成東南西北多向送電、500千伏雙環網主網架格局,外輸通道能力達到3500萬千瓦左右。本地清潔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0%,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達到15%左右。建成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的電動汽車充電網路。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5%,戶均年停電時間下降到27分鐘以內,其中四環路內、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等重點區域戶均年停電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2.燃氣。建成“三種氣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環”的多源多向氣源供應體系。管道天然氣覆蓋全市,基本實現全市城六區外平原地區管道天然氣鎮鎮通。
3.供熱。最佳化完善“‘1+4+N’+X”供熱格局,全市供熱面積達到9.5億平方米,餘熱和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達到7000萬平方米,清潔供熱比重達到95%以上。
4.油品。油品儲運能力和設施布局進一步完善。
(五)能源惠民目標
累計完成280個老舊小區14萬戶居民配電網升級改造,農村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戶均變電容量達到7千伏安,農村電採暖用戶戶均變電容量達到9千伏安。基本完成全市老舊管網消隱改造。
第三章打好壓減燃煤攻堅戰
加快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及大氣污染治理任務,加快電力、燃氣配套設施建設和可再生能源推廣利用,由內向外、集中連片、分步實施,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壓減燃煤,全力打好全市燃煤治理攻堅戰。
一、完成平原地區散煤治理
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規模調控,制定全市民用散煤清潔能源替代實施方案,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屬地責任,統籌推進、分類實施,實現全市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一)率先實現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統籌多種方式削減城六區散煤。對納入棚戶區改造規劃的區域,加快實施搬遷削減,其他區域加快推進煤改清潔能源,確保2017年底前實現城六區與通州區、大興區和房山區的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二)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加大資金投入,加快電力、燃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對距離天然氣管網較近的村莊,優先通過“煤改氣”替代,其他區域以“煤改電”為主替代。鼓勵可再生能源、“煤改天然氣(LNG/CNG)”等多種方式替代。2020年底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
(三)加快削減山區村莊散煤。結合區域資源稟賦條件,加大山區散煤治理工作力度。優先利用地熱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勵採用“煤改天然氣(LNG/CNG)”“煤改電”等多種方式削減山區村莊散煤。未實施清潔能源改造的村莊全面實現優質煤替代。
二、基本完成燃煤鍋爐清潔改造
按照先平原地區、再山區的步驟,統籌推進實施燃煤鍋爐清潔改造,細化落實配套政策,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供暖和工業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
(一)加快工業企業燃煤替代。定期修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和生產工藝,基本完成工業企業用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
(二)完成平原地區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推進城六區外平原地區管道天然氣鎮鎮通工程,加快實施“煤改氣”替代。鼓勵西集等地熱資源豐富地區實施“煤改熱泵”替代。通州、房山等具備域外熱源的地區通過“域外引熱”等方式替代。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大興區、房山區的平原地區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
(三)基本完成山區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結合資源稟賦條件,通過“煤改熱泵”“煤改天然氣(LNG/CNG)”等多種方式改造山區燃煤鍋爐。以籌辦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加快實施延慶區“煤改綠色電力”替代燃煤鍋爐。
三、全面關停燃煤電廠
加大項目協調力度,加快完成東南熱電中心新建燃氣機組及配套燃氣鍋爐建設,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全面建成投運,實現華能電廠燃煤發電機組停機備用,本地清潔發電比例達到100%。
第四章全面增強設施保障能力
以建設現代能源體系為目標,完善“多源、多向、多點”設施布局,強化外送通道和本地管網建設,提升應急調峰設施水平,全面增強設施保障能力。
一、建成安全高可靠電網
統籌華北電力資源,加快外受電通道建設,顯著提高外受電能力,完善主網結構,提高配網可靠性,實現“主網、配網、農網”協調發展。
(一)提高外受電通道能力。加快電網一體化建設,增強京津唐多方向外受電通道能力。結合國家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建成北京東—順義、北京東—通州、北京西—新航城500千伏下送通道;加強西電東送和北電南送通道建設,建成蔚縣—門頭溝、張南—昌平第三迴路等500千伏送電工程,研究推動內蒙古多倫—通北送電工程建設。新增周邊地區綠色電力直送北京通道,研究推動張北—北京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建設,研究推進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和烏蘭察布市等新能源基地向北京送電工程建設。到2020年,外受電達到14條通道30迴路,輸電能力達到3500萬千瓦左右。
(二)完善本地電源支撐。全面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加快推進通州運河核心區、海淀北部地區區域能源中心項目建設,形成以四大燃氣熱電中心為主、區域能源中心為輔、可再生能源發電為補充的多元電源支撐體系。到2020年,本地電源裝機規模控制在1300萬千瓦左右,清潔能源發電比例達到100%,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例達到15%左右。
(三)最佳化主幹電網結構。完善500千伏雙環網結構,提升外受電接納能力,建成新航城、通北500千伏變電站,完成安定500千伏變電站增容工程。提升負荷中心電網支撐能力,建成商務中心區(CBD)、麗澤500千伏變電站。最佳化供電結構,加密變電站布局,新建高碑店、梨園等220千伏變電站,新建東夏園、辛安屯等110千伏變電站。到2020年,形成“以雙環網為骨架、分區運行、區內成環、區間聯絡”的運行格局。
(四)建設高可靠性配網。最佳化10千伏網架結構,合理安排開閉站、配電室布局,推進配網“格線化”發展。提升配網自動化水平,依託地下綜合管廊,加快實施架空線入地工程,完成老舊小區配電設施改造及老舊電力管線消隱改造。加快配網智慧型化配套設施建設,光纖覆蓋率達到100%。到2020年,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5%,年戶均停電時間下降到27分鐘以內。
(五)實施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以農村“煤改電”為抓手,加快網架結構最佳化、低電壓治理、裝備水平提升和智慧型化建設。到2020年,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戶均停電時間降至1小時左右,戶均變電容量達到7千伏安,農村電採暖用戶戶均變電容量達到9千伏安,農村產業和生活用電環境顯著改善。
二、完善燃氣設施體系
按照“保總量、保高峰、保儲備”的原則,加快外部輸送通道建設,完善本地輸配管網,提升季節調峰能力,確保天然氣供應平穩安全。
(一)強化多源多向氣源供應體系。建成陝京四線幹線及高麗營—西沙屯、密雲—平谷—香河、西集—香河—寶坻聯絡線,形成北京外圍10兆帕供氣環網。加快推進中俄東線建設,預留天津方向海上液化天然氣(LNG)輸氣通道。到2020年形成“三種氣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環”的多源多向氣源供應體系,實現多個氣源間銜接和綜合調度,滿足本市年用氣量190億立方米需求。
(二)增強儲氣調峰能力。推進大港和華北儲氣庫群擴容工程,完善上遊資源調度體系,滿足本市2020年50億立方米季節性調峰需求。
(三)完善城鎮輸配系統。加快建設西六環中段天然氣管線工程,建成六環路4兆帕城市核心配氣平台,保障城市用氣安全。新建延慶、大灰廠、密雲等接收門站及分輸站,實現日接收能力3.5億立方米。推進市內輸配管網建設,建成小湯山等高壓A調壓站、潘家廟等高壓B調壓站及配套管線工程,提高六環路天然氣配送能力及城六區天然氣管網輸配能力。到2020年,形成“一個平台、三個環路、多條聯絡線”的城鎮輸配系統。
(四)實施城六區外平原地區天然氣鎮鎮通工程。加快天然氣幹線及配套管網建設,隨陝京四線等北部氣源同步建設延慶地區供氣管線,實現10個新城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氣。2020年基本實現平原地區管道天然氣鎮鎮通。
(五)完善農村天然氣供應體系。在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和懷柔等天然氣設施相對完善地區,加快天然氣管網向周邊農村延伸,實現有條件的農村連通管道天然氣。在門頭溝、平谷、密雲和延慶等燃氣設施相對薄弱地區,加快天然氣(LNG/CNG)儲運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天然氣使用率。
三、發展城鄉清潔供熱
堅持多種方式、多種能源相結合的清潔供熱發展方向,最佳化城市供熱管網布局,完善安全清潔的城鄉供熱體系,加快調峰熱源和區域熱網建設,2020年全市清潔供熱面積達到95%以上。
(一)增強城區供熱保障能力。建成東南熱電中心燃氣供熱機組,實現城區中心大網100%清潔供熱。加快北小營二期、八角中里等調峰設施建設,大幅提高熱網調峰供熱能力。新建新街口內大街、學院路等連通管線,打通熱網斷頭斷點,最佳化熱網運行方式。建成海淀北部地區等區域熱力網,積極發展電廠餘熱回收、再生水源熱泵等新型供熱方式,完善城區供熱體系。到2020年,中心大網供熱面積控制在2億平方米以內,逐步形成中心大網和區域供熱等方式相結合的城區供熱格局。
(二)提高新城清潔供熱水平。完成通州運河核心區區域能源中心建設和燃煤鍋爐清潔改造,擴大三河熱電廠向通州供熱規模,實現北京城市副中心清潔供熱。以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22年冬奧會籌辦為契機,加快延慶新城清潔能源供熱替代,推進張家口綠色電力向延慶供熱。實現涿州熱電廠向房山供熱,提升房山清潔供熱比重。積極推進未來科學城區域能源中心供熱向周邊輻射,擴大清潔供熱面積。
(三)發展鄉鎮地區清潔供熱。管道天然氣通達的平原地區鄉鎮,優先採用天然氣供熱;未通達地區優先採用熱泵或“煤改天然氣(LNG/CNG)”等方式供熱。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地源熱泵等新型供熱方式。加快供熱市場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在門頭溝區城子地區、平谷區馬坊鎮等供熱規模較大、發展速度較快的重點鎮,推行供熱特許經營試點。推進農村地區“煤改電”“煤改天然氣(LNG/CNG)”集中供熱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