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文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十三五"時期是首都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勝階段。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為進一步明確2016-2020年首都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與形勢要求
(一)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首都教育堅持優先發展、統籌協調、優質育人、改革創新,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提高了首都教育現代化水平。
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升。0-3歲嬰幼兒親職教育指導網路進一步健全,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義務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就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比例超過50%。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超過60%。
教育公平取得新突破。優質均衡的"北京教育新地圖"初步形成,人民民眾教育的實際獲得感明顯提升。2015年國小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4.1%,國中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0.6%。16個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覆蓋全市基礎教育階段全學科的信息資源庫建成,"北京數字學校"提供全天候線上服務。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不斷擴大。
教育質量持續提高。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素質教育持續深化。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基層創新經驗不斷湧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在探索中推進,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顯著提升。課程和教材建設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最佳化。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和監測評估機制更加健全。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綜合素養不斷提高。
教育綜合改革向縱深發展。改革招生計畫分配方式和考試錄取方式,統籌拓展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推進職業教育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實施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高質量就業創業和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等計畫。調整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機構編制和職能,推進建立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教育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教育系統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教育督導職能有效發揮,學校章程建設取得進展。教育投入顯著增長,新建改擴建幼稚園843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200所,增建城鄉一體化學校65所。教師遴選、引進、管理和發展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與運行機制更加健全,形成了以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務模式。
教育開放和輻射影響力不斷擴大。首都教育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能力不斷增強,與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交流合作的平台進一步拓展。國際學生教育體系持續最佳化,2015年在京國際學生規模近12萬人次。以孔子學院(課堂)建設和北京教育國際宣傳為依託,教育對外影響力持續擴大。京港、京澳、京台教育交流日益頻繁,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穩步推進,教育對口幫扶任務高質量完成。
"十二五"時期首都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的成就,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推進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首都教育現代化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二)形勢要求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市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首都教育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加強統籌協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基固本。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高等學校聚集地,教育需要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要加強資源統籌和政策協調,穩步推進部分教育功能疏解,最佳化調整教育結構布局,大力創新高等學校發展機制,成為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領頭羊、國家戰略發展的助推器、國際教育競爭的主力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貢獻。
要精準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服務核心功能,更好發揮教育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中央明確了首都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緊密結合首都產業、就業、人口等布局調整,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首都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課題。要從強化首都核心功能出發,主動把握,精準定位,在各類人才培養和國際人才聚集、思想價值引領和文化傳承弘揚、全國教育示範和國際教育合作、科技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貢獻。
要積極回應人民民眾教育期待,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隨著首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民民眾的教育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高質量等特點。滿足人民民眾教育需求,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是首都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始終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堅持問題導向,深化綜合改革,強化內涵發展,維護穩定環境,全面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不斷增強人民民眾對教育改革成果的實際獲得感,提高人民民眾對首都教育的滿意度。
要更好順應國際教育發展潮流,創新發展方式,不斷提升首都教育的內涵和水平。當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都將教育作為促進智慧增長、可持續增長與包容性增長的基石,強調從"全民教育"向"全民學習"轉變,更加突出教育公平與卓越,更加突出教育國際化和競爭力。"網際網路+"深刻影響著教育資源的配置和整合,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實現教育公平與卓越創造了有利條件。要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更好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不斷提升首都教育發展水平,切實打造首都教育的好形象與好品牌。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清醒認識到首都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教育資源供給還不適應學齡人口總量快速增長帶來的新需求;教育資源配置還不能跟上城市人口分布的新變化;科學的育人觀、人才觀、用人觀還未普遍樹立;人才培養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家和首都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滿足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要求;教育對外開放與區域合作還不適應新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還不適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
(余略)
規劃實施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是指導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必須周密部署、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強化監督,確保規劃內容落到實處。各區、各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制訂本區、本部門、本學校實施規劃的具體方案、年度計畫和政策措施,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各區、各部門要把規劃作為項目審批和安排資金的重要依據。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確定的各項指標要納入市政府,以及各部門、各區的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市教委對《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發布年度監測報告。市政府教育督導部門定期開展《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重大任務實施情況的督導,並向社會公布督導檢查報告。
配合市人大、政協定期開展《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建立法定程式和渠道,使社會公眾能夠有效參與對《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
內容解讀
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2016年9月,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布。其中提到將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十三五”期間,北京將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推動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有序遷出。同時,減少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引,發揮教育在首都人口調控中的積極作用。
規劃提出,要控制在京高等學校辦學規模,逐步壓縮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規模。推動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有序遷出,老校區向研究生培養基地、研發創新基地和重要智庫轉型。同時,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通過重點扶持、聯合辦學、加強培訓等方式,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升教育配套保障水平。
北京市教委表示,今後北京將不再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教育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城六區高等教育不再校內擴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疏解;推進良鄉、沙河高教園區建設。
同時,部分中等職業教育功能也將疏解。今後不再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中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校內擴建。有序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發展重心向河北轉移,鼓勵中等職業學校在河北獨立或合作發展。
市教委表示,將減少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引,發揮教育在首都人口調控中的積極作用。壓縮市屬高校京外招生人數,普通高校不再新增招收京外生源的成人教育機構和辦學功能。壓縮中等職業學校京外招生人數。鞏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化解向中心城區流動的壓力。嚴格規範義務教育階段非北京市戶籍適齡兒童入學工作,堅持“五證”審核。支持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遠郊區辦學,接收非北京市戶籍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北京部分高校將轉移至天津、河北
根據《規劃》,北京不會再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中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校內擴建;將以區政府為主,疏解城市功能核心區的中等職業學校向郊區轉移;將有序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發展重心向河北轉移,鼓勵中等職業學校在河北獨立或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