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2000年9月,北京大學在原電子學系電路基礎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中心,全面負責全校電子信息類基礎實驗的教學組織、教學研究和實驗室管理工作。2001年6月,實驗中心通過北京市教委評估。2001年以來,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中心在985工程和世行貸款等項目的支持下,實驗中心的整體實力得以大幅度提高,並促進了中心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的改革,使中心真正成為了一個集教學、研究、管理為一體的,實現資源最佳化、共享的一個有機實體。
2003年提出了新的實踐教學指導原則:“加強基礎、注重綜合、尊重選擇、體現先進、突出創新”,並建設了具有理工科大學特點的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課程體系。圍繞該課程體系進行了實驗室、教學隊伍、環境及網路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實驗室開放試運行,實驗教學開始從基礎課拓展到專業基礎實驗課程。
2005年,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中心完成了5大類實驗室,共15個實驗室,22門實驗課程的建設工作,為全校電類和非電類共12個院系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服務。
2006年,通過了北京市示範中心的評審,成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規模
實驗中心設有5大類別的實驗室:電路基礎類、電路系統類、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類、專業基礎類和創新實驗室。各實驗室中配備了由惠普/安捷倫(HP/ Agilent)、泰克(Tek)、德州(TI)、(美國)國家儀器(NI)、Cadence公司等國際著名公司生產的教學儀器設備、電子設計軟體等。中心實驗用房總面積1400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約1300萬元,實驗設備台件數1400台/件。中心現可提供22門實驗課程,每年接納12個院系的學生人數2300人,每年完成的實驗教學工作量達13000人時數。
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中心始終貫徹北京大學“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教改方針,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的培養,造就具有寬厚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以“加強基礎、注重綜合、尊重選擇、體現先進、突出創新”的原則指導實驗教學改革,建設具有理工科大學特點的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教學體系。注重在保持理科教學特色的基礎上,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研究性、創新性實驗內容,提供多層次、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服務,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素質、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實驗中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創新。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了原理驗證性、綜合設計性、研究創新性的一系列實驗課程和項目;在教學方法上,採用固定時間段教師現場授課與指導、多時間段開放輔以教師指導和全開放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學生單人實驗與組隊合作相結合,單元實驗、專題實驗和項目實驗相結合,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在實驗技術上,系統引進EDA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將軟體仿真和硬體實驗緊密結合,通過建設信息化網路教學環境,結合全部實驗課程課件,實現“網路助教”和實驗室開放管理;在實驗考核方法上,教師嚴格把關,對實驗預習、平時表現、實驗數據、實驗報告、項目報告、答辯驗收等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檢查,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態度、實踐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
課程體系建設
中心以培養學生綜合研究創新能力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分層次的電子信息基礎實驗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共分為4個層次:基礎實驗層、綜合設計層、研究創新層和專業基礎層。每個層次中都包含多個獨立開設的實驗課程(模組),每個實驗課程中又包含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創新性實驗項目。整個實驗課程體系體現了系統性、層次性、綜合性以及模組化的特點。每個層次中都規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理科大學學生基礎紮實的特點,精心組織實驗課程內容,尤其是必修課程的建設,增加了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性內容,使學生學會在基礎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科學探索。實驗教學既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又自成體系;既訓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綜合創新能力。
實驗課程體系中增加專業基礎實驗課程,使學生了解掌握一些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啟發專業研究的興趣,為今後的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積極開展課外小組、校長基金等項目、競賽培訓等的課外第二課堂活動,作為課內實驗教學體系的有利補充,培養和選拔優秀創新人才。
隨著課程體系的建設,實驗教材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電路基礎實驗”、“電子線路實驗”、“數字邏輯電路實驗”“嵌入式系統設計開發原理”“電子線路B實驗”“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已經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配合新的課程體系的實驗講義也已全部更新,並建設了網路信息化實驗教學輔助平台,提供了大量網路教學資源。
管理模式和隊伍建設
實驗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中心設主任1名(學校任命),負責中心的全面工作;常務副主任1名,負責中心的日常工作;副主任2名,分別負責中心的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5大類實驗室中,每類實驗室設實驗室主任1名,並配備實驗室管理人員,輔助實驗教學。根據實驗課程規模要求,組織實驗教師隊伍;信息學院根據中心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設定工作崗位。實驗室建設、管理等教輔工作設立專職崗位,實驗教學指導設立專職/兼職崗位。所有崗位人員實行公開招聘、定期考核的管理制度;實驗課程管理實行主持人負責制。主持人負責組織其課程組進行實驗課程的建設、改革和授課,課程質量受學院督導組和學生課程評估的評價與監督;
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配置實行統一規劃、專家論證,建設經費由學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進行管理。日常實驗教學經費根據實際教學規模由教務部劃撥,並由中心進行統一管理和支配;儀器設備由中心統一管理和調配,除實驗教學外,還可為科研和社會提供服務,提高設備資源的使用效率;
實驗教師隊伍由專職人員和來自各個學科專業的兼職人員組成,使得理論課與實驗教學、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達到人力資源的有機結合和利用;中心現有專/兼職教師4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9人,中級11人。
中心特色與成果
實驗中心堅持先進的教學理念,圍繞培養理科特點的--寬厚、紮實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這一目標,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與建設,已經形成了具有科學的實驗課程體系、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信息化的教學管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及豐富教學成果的實驗教學平台。具有理工科大學特點的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課程體系,力求因材施教,實驗內容注重深度,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創新素質;多元化、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符合理工科大學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課內與課外教學的相互結合,即保證了學生的大面積成才,又有利於優秀人才的培養;由專職、兼職結構組成的實驗教師隊伍,保證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教學與學科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也有助於教師隊伍的穩定;網路信息化技術的套用,提高了實驗教學與管理的水平,促進了實驗教學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實驗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
在實驗教學體系建設並漸趨完備的過程中,相繼有6屆本科生得到訓練。這種新的教學體系與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熱情,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競爭力。跟蹤他們在本科畢業論文階段和研究生階段的表現來看,綜合套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和系統實現的能力、提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以往的學生有了明顯提高。在2001年~2007的全國性學科競賽中,獲得了全國一等獎8項(Intel杯1項),二等獎4項的好成績。
新的教學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也造就了一支教風嚴謹、勇於創新的教學隊伍,並取得了多項教學成果:與兄弟院校合作(排名第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北京大學教學成果獎8項。國家級精品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教材2本,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2本,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教材三等獎1本,“十五”國家規劃教材2本,入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10本,面向21世紀教材9本,新獲北京市精品立項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課程1門,北京大學精品課程1門。
實踐表明:中心實驗教學的改革建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學科指導教師的肯定,同時也促進了相應理論課教學的改革和學科建設的發展,在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管理等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國內高校,尤其是理科大學的電子信息科學基礎實驗中心中起到了示範作用。
發展思路與規劃
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教學管理模式和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把中心建設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今後建設的發展思路與規劃如下:(1)積極吸收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先進理念,探索和完善理工特色電子信息基礎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實踐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課程體系建設成果,進一步處理好基礎、發展和創新的關係。
(2)進一步發揮學院多學科優勢,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跟蹤新技術的發展,加強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豐富和完善實驗教學內容。
(3)進一步廣泛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實踐活動,完善開放式教學與管理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提供實踐平台。
(4)進一步加強精品教材、精品課程建設,高質量出版實驗教學系列教材,高水平建設實驗教學精品課程。
(5)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和實驗教學資源建設,加強與國際著名公司的合作,建設更多代表新技術發展的實驗室,進一步擴大實驗教學的學科領域,營造先進的軟硬體實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