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法語系

北京大學法語系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語言文學系的前身可上溯到1863年京師同文館的法文科。1902年法文科隨京師同文館併入京師大學堂,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1919年法文科更名為法文系。

背景介紹

20世紀30年代初,北大文學院院長鬍適曾聘請在法國留學、年僅28歲的詩人梁宗岱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1932年,北京大學的英、法、德文系合併為西洋文學系,後改稱外國文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學校的外語系合併為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下設法語專業。當時的法語專業雲集了來自以上各所學校以及中法大學的知名教授和學者,如曾覺之、吳達元、聞家駟、郭麟閣、沈寶基、羅大岡、李熙祖、陳占元、盛澄華、陳定民、齊香等人,他們為法語專業的學科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經過以徐繼曾、楊維儀、劉自強、桂裕芳、蔡鴻濱、張冠堯以及王文融、王庭榮、顧嘉琛、羅芃等學者為代表的兩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北京大學法語專業治學嚴謹、謙和互讓、議事民主等優良傳統,並在法語基礎教學和法國文學研究這兩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相關作品

● 由本系教師編寫出版的《大學法語課本》、《漢法詞典》、《法語語音學》、《法語辭彙學概述》、《法語系統語法》、《法語文體學教程》、《法語三百句》、《研究生法語》、《中級法語教程》、《法語發音與糾音》、《法語學習背景知識》等多種法語教材和參考書曾在法語界廣泛流傳或仍在本學科及國內同類學科中使用;

● 由本系教師參與主編或翻譯的《巴爾扎克全集》、《莫泊桑小說全集》、《薩特文集》、《紅與黑》、《梅里美短篇小說集》等法國文學經典以及普魯斯特、紀德、杜拉斯、昆德拉等現當代名家名作一直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由本系教師主持並參與撰寫的《新編歐洲文學史》、《20世紀歐美文學史》、《法國文化史》等重要專著,由本系教師翻譯出版的《批評的批評》、《自由交流》、《符號學原理》、《法語簡史》、《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塑形》、《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真實》、《火的精神分析》、《看、聽、讀》、《方法:思想觀念》、《自傳契約》、《文學空間》等當代西方語言學、文藝理論、人文科學理論名著都已成為國內相關研究領域必不可少的專業參考書。

歷史溯源

北京大學於1956年設立法語語言文學碩士點,1987年設立法語語言文學博士點,並隨後設立博士後流動站,長期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法語人才。本學科點主要覆蓋以下三個研究方向:"法語語言與語言科學"(包括文體學、敘事學、法語史、符號學)、"法國文學與法語文學"(包括法國和法語國家作家作品研究、法國文學理論與批評、法國文化思潮)、"文學翻譯與翻譯學"(包括翻譯理論、翻譯批評、翻譯史)。

1999年6月北京大學成立外國語學院,原西方語言文學系法語教研室更名為法語語言文學系。本系目前擁有全國一流的師資力量,形成了紮實的老中青三級梯隊,既有學養深厚的知名學者,又有出類拔萃的青年骨幹。知識覆蓋面廣闊,強調高水平學術研究與基礎教學齊頭並進,科研碩果纍纍,備受同行稱道。

截止2010年4月,本系共有在職教學科研人員13人,其中教授5人(包括4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5人,講師3人,其中10名教師為博士學位獲得者。

法語系長期聘用兩位來自法國巴黎高師和里昂高師的法語教員參與法語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並同法國、瑞士、加拿大等法語國家的多所大學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合作方式包括互換教師和學生、聯合培養博士等。

法語系每年招收本科生18名左右、碩士生4-5名、博士生若干名,現有在讀本科生65人,在讀碩士生16人,在讀博士生(含中法聯合培養博士)16人。

為適應非法語專業的學生學習法語的需要,本系還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法語輔修專業",同時開設"公共法語"選修課。

法語系致力於學生全面系統的法語技能訓練以及法國文學文化、法語國家人文歷史知識的傳授。本科畢業生目前的主要就業方向為國家機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三資企業。願意繼續學習的學生可選擇語言、文學、翻譯三個方向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中一部分可納入與國外大學合作培養博士計畫。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可經學校選拔、國家教育部公派,享受中、法政府獎學金赴法國進一步深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