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環線
有軌電車的環線
明清的北京,城內無一條環路。20世紀20年代,繼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改善京都交通在北京打通了許多路之後,1921年北京修了有軌電車路。1924年12月18日通車。分別稱1、2、3……路。1950年3月16日開闢有軌電車四路環行路,由平安里經西四、西單、天安門、東單、東四、北新橋、地安門返回平安里。1958年起有軌電車陸續停駛,在原來的四路電車路線上開通了一條環行汽車路線,仍延續了原來的名稱,就是老北京人熟知的“四路環行汽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四路環行被取消。以後的發展,環線公交在二環路上是44路;在三環路上是300路;四環路的環線公交是740路......
在50年代的北京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循著城牆,北京城還有一條環城鐵路,在城外形成一條運輸線,它與前門東西的兩座車站連成一體,直達外埠。後來隨著交通的發展,環城鐵路也漸漸成為障礙而被拆除。
在原北京內城城牆舊址進行的捷運第二期工程,仍採用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方式“明挖法”, 施工後在捷運線路之上修建了第一條快速環形路。這條新建的快速環形路從已存在多年俗稱的“三環路”將錯就錯得名,稱為二環路。
與現在環內外城的二環路不同,最初的二環路是純粹的捷運地面道路,“前三門大街”都曾經屬於二環路。
其他說法
除了本世紀才被傳說的“內環路”,並進而被傳說“內環路就是一環路”的說法外,還有種種有關“一環路”的說法。
多年存在的公交四路環行,北京歷年的“環城長跑比賽”也一般都按四路環行的路線進行。在這個意義上,就產生了“四路環行即一環路”的說法,並認為後來的二環路等諸多環路均以該路為基礎。此說比“內環即一環”之說更有公信度。
此外還有環紫禁城“一號路”的說法,環皇城道路的說法,等等,等等,都成為“就是一環路”的根據。不止一種說法把天安門前的長安街作為一環。
紫禁城一號路
在明初紫禁城建城時,就出現了環繞紫禁城轉的“一號路”
明代北京城內城城牆是1420年在元大都城的位置建立的。周長合今制35.5公里。但北京內城內,還有紫禁城、皇城兩層城。紫禁城在最中心,是皇帝辦公及皇帝和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周長3.42公里,周圍修有護城河。這就是人們平常說的皇宮、宮城。清皇帝溥儀遷出後,人們稱為故宮。於紫禁城外,圍繞紫禁城又修了一城,就是皇城,周長9公里。為皇室服務的32種不同的作坊和專為勛戚、宦官、皇室設定的內市也都建在皇城內。皇城建四門,南門就是今天的天安門。
明朝皇帝圍繞紫禁城的護城河邊上修了一條“一環路”,其實是專供皇帝和他的群僚眾妃遊玩服務的。“一”為所有數字之首,為大為天。環,即圓,環形路,乃圓形路也。
三環路
先有三環路再有二環路 從修建歷史看,北京最早出現的是三環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就有了,當時只有人民大學往東經牛王廟(今三元橋)再往南經大北窯、分鐘寺再往西到木樨園這么一段,分別叫北環路、東環路、南環路,統稱三環路(也許這就是三環路名字的由來)。從木樨園往西經玉泉營、公主墳到人民大學的南三環西段和西三環是七十年代末期完成的。當時還沒有立交橋。1994年9月完成全封閉、全立交。
二環路
二環路是在修環線捷運後才出現的,最早出現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先出現西直門到復興門、東直門到建國門兩段。在此之前根本沒有道路,是城牆或者護城河。在出現道路的時候同時出現了北京最早的立交橋。1992年 9月完成全封閉、全立交,成為全國第一條沒有紅綠燈的城市快速路。
四環路
四環路最早出現的是學院路到四元橋一段,是八十年代後期為迎接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配套工程。完成全封閉、全立交是在2001年6月。
五環路
五環路一開始就是按高速公路設計、施工的。全線通車是2003年11月。
一環路
一環路,一直就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在城市規劃中也見不到。可能是因為最早的環路叫三環路,在那以後出現的、在三環之內的環路就順理成章地被叫做二環路,在三環之外的分別叫四環路、五環路。而在二環之內,再也容不下這么一條全封閉、全立交的城市快速路,所以實際上北京是沒有一環路的。當然,在二環以內是市區,道路密集,你可以隨便找幾條路形成一個圈把它叫做一環路。最好是把故宮包在中間,保持對稱和同心的統一風格。不過每增加一種一環路的說法,都是在證明著北京沒有一環路的事實。
一環路的新編故事
2001年7月5日“橫跨崇文和宣武兩區的廣安大街建成後,將和東單、西單大街的延長線及北邊的平安大街一起,構成北京路網的“內環”——內環“環”起來之後,老北京核心部分的交通擁堵狀況將得到改善。”原來,在北京的城市規劃中一直存在著一條內環,就是因為這條內環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二環路,而內環路,就是一環。
在廣安大街道路規劃說明中我們還能再次看到北京市環路規劃的思路:“1992年,北京市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修訂,在修訂的過程中對廣安大街的功能作用也作了進一步的深化研究。總體規劃中指出:廣安大街是城市內環路的一部分,對中心城區起著一定的禁止作用。廣安大街是南城地區唯一的貫通東西的主要幹道,是北京市東西向六條主要交通幹道之一,是南城地區交通集散的必經之路。廣安大街是內環與二環路、三環路之間的聯絡線,是內城與外城之間的聯繫通道。北京市街道分布格局是以故宮為中心的,外部方格網式的街道形成了一個個相對封閉的環(其就像北京四合院中院與院相通的迴廊)。廣安大街從菜市口至磁器口一段是內環路的一部分,其與平安大街、西單(西四)南北大街、東單(東四)南北大街共同組成的“迴廊”,把北京舊城的內城、外城分隔成相互獨立院落,同時又使它們相互聯繫。“迴廊”上人和車在流動,而“院落”卻保持相對安靜的狀態,襯托出院內院外亦靜亦動的效果。(作者: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郭占全) ”
在解放初期的規劃圖中,甚至可以看到,在這條內環路的主要路口還設計了立交橋,甚至可以理解為一條環狀的快速路。但由於拆遷、文物保護、古都風貌等原因。內環的建設遠遠慢於二、三、四、五、六環的建設。內環北段的平安大街1999年9月才建成通車,南段的廣安大街2001年7月通車,東單、西單大街現在仍未改造完成。原有設計的立交橋,也已經取消。比如:西單路口曾構想修立交橋,因顧慮破壞長安街的整體一致性,就提出了“立交平座”的概念,結果1999年底建成西單“平面立交”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