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稱“晉陽”。“原”指寬廣平坦的地形。最早詮釋詞義的專著《爾雅》說:“廣平曰原。”太,古通“大”;“太”,大加一點,表示大之不盡。
其由肇建始,至隋唐達於鼎盛,持續發展15個世紀,曾長期為太原郡、太原府治,以至被兼稱“太原”。晉陽還先後為東魏、北齊別都。唐代定為北都,又為北京。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北都為北京”。《國小紺珠》:“唐四京:京兆(今西安)為中京,河南(今洛陽)為東京,太原為北京,鳳翔為西京。”
五代十國時期,太原建制依唐未變。唐末,沙陀族酋長李克用占據晉陽,唐王朝封其為晉王。後梁龍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又以晉陽為依託,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帝,建立後唐,滅後梁,以晉陽為西京,不久復為“北京”。後唐清泰三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占據晉陽,起兵稱帝,南下河洛,滅後唐,建後晉。此後,劉知遠任後晉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勢力日益強大,遂於晉陽稱帝,並於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下中原,建立後漢。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滅後漢建後周。同時,劉崇在晉陽稱帝,建北漢政權,割據河東十州之地與後周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