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起源
化學符號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是化學最早的發源地之一,現代西方語言中“化學”一詞就來源於古埃及的國名“chēmia”。
早在公元前3400年(第一王朝)之前,埃及就會冶金了。從其遺物中發現,古埃及人很擅長加工金屬。最早利用的是金,它以天然的金屬形式存在,並以其燦爛的色澤引人注目。其次知道的是銅,不久又發明了青銅(銅錫合金)。
在公元前3400年(前王朝)時期,埃及人也知道了鐵、銀和鉛等金屬。埃及人製造玻璃、釉陶和其他材料的工藝也日益完善,後來還發展了天然染料的提取技術。最初這些技術是靠父子或師徒之間口傳心授的,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隨著文字的產生和技術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將一些化學配方和工藝記錄下來,以備查閱和傳之後代。
為了保密以免技術落入外人之手,一些關鍵性的物質、設備和工藝都不能用通用的文字表達,而需藉助於一些特定的,只有自己人才能看懂的符號。其中表示物質的符號就是最早的化學符號。
由此可見,化學符號的產生有兩個前提:一是化學工藝的發展達到一定成熟的階段,使得有東西值得記錄;二是文字的產生,使得信息的記錄成為可能,並受文字的啟發,制定出一些特定的符號。
但因年代久遠,記錄材料落後,古埃及時所用的化學符號是什麼樣子對世人來說很難知道了。
符號演變
古希臘
古希臘的化學符號
是通過日月星辰演變和天文現象制定的化學符號。
其設計雛形來自巴比倫的占星學研究與來自埃及的化學研究在所謂“交感”的基礎上聯繫起來,即把已知的七種金屬與日、月和五大行星聯繫起來,用行星的符號表示金屬。古希臘手稿中金屬及其他一些物質的符號,其中一些僅僅是該物質的希臘文縮寫,例如醋(ξOS),汁液(xνμòs)等,其書寫困難並且不易記住,又因為當時局限於東西方交流障礙,此類古希臘化學符號未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推廣。
但是此類符號在化學符號的演變過程中起到了先驅開導作用。
鍊金家
在鍊金實踐中鍊金家編輯出了一整套技術名詞,使在鍊金過程中不僅有了記錄所用物品的簡捷方法,還能對公眾保密,終於形成了一套龐雜的名稱符號體系,這就是鍊金家化學符號的前身。後來隨著神秘主義傾向的增長,又加上大量哲學臆測,終於把流傳至今的鍊金術情況弄得模糊混亂。但經常有一些鍊金家熱衷於實驗科學,發展下去終於使它變成了化學。在長達15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許多新物質和新的化學反應,發明了一些新設備,為近代化學作了方法與素材上的準備。鍊金家所用的符號因時因地而有一定差異。
17世紀至19世紀鍊金家與化學家所使用的部分化學符號,其演變過程基本上是由複雜趨於簡單,由不規整趨於規整。到18世紀為止,仍保留著圖形、符號的形式,說明在變化中又有連續性。這些神秘性的符號正適合於帶有神秘性的鍊金術的發展。由於當時所知道的物質不多,且從事鍊金術的只是一少部分人,這種符號的不方便和難以傳播等缺點還不太突出,以致於仍被早期的化學家們所沿用。
道爾頓
17世紀中葉,經由近代化學的奠基者波義耳(1627~1691)提出科學的元素概念,使化學走上科學化發展的道路,開始了近代化學的發展時期。17、18世紀的化學家們衝破了鍊金術的羈絆,在化學的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陸續發現了許多新元素,化學知識面更為擴大。1803年,道爾頓(1766~1844)提出了化學原子論,還設計了一整套符號表示他的理論,用一些圓圈再加上各種線、點和字母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用不同的原子組合起來表示化學式,從此化學符號的演變就一直與原子論的發展緊密相連。
道爾頓的符號具有統一的形狀,比起鍊金術符號要簡單系統得多,但仍沒脫去圖形符號的巢臼,表示起稍複雜的化學式仍不方便。如明礬,用了大小24個圓圈,用作實驗記錄要畫較長的時間。並且道爾頓化學符號所占篇幅也太大,不好記住,比起舊的鍊金術符號好不了太多。
貝采里烏斯
化學原子論與古代原子論的本質區別在於把不同元素的原子與一定的相對原子質量聯繫起來。因此要在化學的各個領域鞏固原子論,就要把已知所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測出。貝采里烏斯就把這件工作作為自己科學生活的目的,在短短几年內測定了所有已知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幾乎所有已知化合物的組成,其工程之巨,精度之高可說是前無古人,從而為原子論的確立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對原子論發展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字母式化學符號的提出,這是化學符號演變過程中一次徹底的革命性變化,從此解除了圖形式符號對人們的困擾。
貝采里烏斯仿照托瑪斯·湯姆遜(T. Thomson,1773~1852)在礦物的式中用A、S等表示礬土、矽石等,建議用元素的拉丁文起首字母代替道爾頓不方便的圓圈,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加上下一個字母,並且用字母表示化學式。最初他建議在與氧或硫化合的元素符號上加一小點或一撇作為氧或硫的符號,如SO寫成O',FeS寫成Fe,實際上是圖形符號的殘餘,因此沒有流行多久。後來他又建議在元素符號上劃一橫線來表示雙原子,如H2寫成,HO寫成O等,這些劃線的符號流行時間稍長些,後雖經多次修改,但終被棄置不用。
貝采里烏斯這套符號具有簡單、系統、邏輯性強等優點。由於用通用的拉丁字母作符號,每個符號最多兩個字母,非常容易認記;統一使用字母,使整套符號系統一致;符號是由其名稱而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同時能表示確定的相對原子質量,具有方便性,因此很快譯成多種語言,成為現代化學語言的基礎。隨著原子——分子論的確立,元素周期律和化學結構理論的誕生,人們不僅用化學符號表示化學式,還用來表示反應式、結構式;隨著電離學說的建立,用來表示離子式;隨著核化學的興起,又用來表示原子核、同位素和核反應。翻開當今世界上任何一本化學書,無論是什麼語種,書中所用的化學符號都是相同的。貝采里烏斯的化學符號極大地推動了並將繼續推動現代化學的發展。
基本介紹
化學符號以拉丁字母縮寫的形式表達化學元素或官能基。
官能基是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原子和原子團。又稱官能團、功能團。官能團和原子團的區別在於,前者不帶電,不能夠穩定存在,而後者帶電,可以穩定存在。
多數元素的符號縮寫都是來自它的英語名稱,但亦有部分縮寫是來自它的拉丁語或德語名稱。如鈉(Na)來自拉丁語natrium、鎢(W)來自德語wolfram。
除此之外,氫的同位素氘(2H)會以 D 來表示,氚(3H)會以 T 來表示。
符號寫法
化學元素符號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大寫)來表示。如果幾種元素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就在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後面加上元素名稱中另一個字母(必須小寫)以示區別。參考標準“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分類
金屬元素:“釒”旁,汞除外;非金屬元素:“氵”“石”“氣”旁表示其單質在通常狀態下存在的狀態;稀有氣體元素:“氣”,現只有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氡(Rn)六種;
元素符號的寫法
一大二小的原則:鐵(Fe)、銅(Cu)、鎂(Mg)、氫(H)等。
離子符號寫法
離子符號:在元素符號右上角表示出離子所帶正、負電荷數的符號。 例如,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後成為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用“Na+”表示。硫原子獲得二個電子後帶元素符號:統一採取該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的符號。(往往正負電的數字寫在正負號的前面)
化學方式
寫法
遵循正前負後的的原則(氨氣例外,NH3中氮為-3價,氫為+1價)
讀法
無機物中的氧化物讀作“氧化某”,不含氧的鹽從後往前讀作“ 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KI讀作碘化鉀。
含氧酸除去氫離子和氧後按剩下的元素種類讀作“某酸”,如:H2SO4讀作硫酸,H2CO3讀作碳酸(HNO3例外,一般叫做硝酸,因為硝酸是在製取硝石時發現的)。
無氧酸按除去氫離子後的元素種類讀作“氫某酸”,如:HCl讀作“氫氯酸”(俗名鹽酸),HI為氫碘酸。
鹼按除去氫氧根後的元素種類讀作“氫氧化某”,如:KOH讀作氫氧化鉀。
含氧的鹽按照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種類讀作“某酸某”,如CaCO3讀作碳酸鈣;酸式鹽讀作“某酸氫某”,如NaHCO3讀作碳酸氫鈉,含有多個氫的鹽還要讀出氫的個數,如KH2PO4讀作磷酸二氫鉀;鹼式鹽讀作“鹼式某酸某”如Cu2(OH)2CO3讀作鹼式碳酸銅。
其他類的無機化合物從後往前讀作“某化某”,含有多價態元素的化合物還要讀出原子個數。
有機化合物沒有一定的讀法。
化學符號記憶口訣
常見元素符號名稱歌 (可邊寫邊讀)(寫)C H O N Cl S P,(讀)碳氫氧氮氯硫磷。 BR>(寫)K Ca Na Mg Al FeZn, (讀)鉀鈣鈉鎂鋁鐵鋅。 (寫)Br I Mn Ba Cu Hg Ag, (讀)溴碘錳鋇銅汞銀。(寫)Sb Si Sn Pb W和Au, (讀)銻矽錫鉛鎢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