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tor of complex chlorine dioxide by chemical reaction
2006=09-14發布
2007-02-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發布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化學法複合二氧化氯發生器的術語與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誌、標籤、包裝、運輸、貯存。
本標準適用於各種水體的殺菌、消毒、滅菌、除臭、漂白、脫色及氧化等處理的化學法複合二氧化氯發生器。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定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準。
GB 191-2000 包裝儲運圖示標誌(ISO 780:1997 EQV)
GB/T 1250 極限數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4064 電氣設備安全設計導則
GB/T 4219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 5083 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
GB/T 5750-1985 生活套用水標準檢驗法GB/T 9969.1 工業產品使用說明書 總則
GB/T 13384 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 13922.1-1992 水處理設備性能試驗 總則
HG/T 3696.1 無機化工產品化學分析用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
JB 2932-1999 水處理設備製造技術條件
SB/T 10339-2000 家用管道增壓泵
QB/T 3802-1999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衛生部《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範》
3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採用以下術語和定義
3.1
化學法複合二氧化氯發生器generator of complex chlorine dioxide by chemical reaction(以下簡稱:發生器)
以氯酸鈉和鹽酸為主要原料經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氣等混合溶液的發生裝置。
3.2
二氧化氯產量production of chlorine dioxide
指發生器在設計的正常工作狀態下,每小時產生二氧化氯的質量,單位為g/h,kg/h。
3.3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劑氧化能力的標誌,是指與含氯消毒劑氧化能力相當的氯量(非指消毒劑所含氯量),本標準特指發生器出口溶液中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氣全部按氧化價態換算成氯氣的質量。
3.4
有效氯產量production of available chlorine
指發生器在設計的正常工作狀態下,每小時產生有效氯的質量,單位為g/h,kg/h。
3.5
二氧化氯濃度concentration of chlorine dioxide
指每升出口溶液中所含二氧化氯的質量,單位為mg/L。
3.6
有效氯濃度concentration of available chlorine
指每升出口溶液中所含有效氯的質量,單位為mg/L。
3.7
二氧化氯轉化率yield of chlorine dioxide
每小時產生二氧化氯的摩爾數與每小時進入反應器的氯酸鈉的摩爾數之比,以百分數表示。
3.8
氯酸鈉耗率sodium chlorate consumption
二氧化氯發生器在額定狀態下運轉時,每生成1kg有效氯所消耗原料氯酸鈉的質量,單位為kg/kg。
4 、規格系列
化學法複合二氧化氯發生器應按以下格式表明規格。
XXX-YXL-EYHL-T(Z)
其中:XXX——化學法複合二氧化氯發生器代號;
YXL——額定的有效氯產量,單位為g/h或kg/h;
EYHL——額定的二氧化氯產量,單位為g/h或kg/h;
T——溫控型(帶溫度控制的產品);
Z——自動型制型。
5 、要求
5.1 基本要求5.1.1 發生器的設計及電器設計應符合GB/T 4064 和GB 5083或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國際組織認可的標準要求。
5.1.2 發生器採用的PVC材料應符合GB 4219和QB/T 3802-1999或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國際組織認可的標準要求。
5.1.3 發生器的製造應符合JB 2932-1996或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國際組織認可的標準的規定。
5.1.4 發生器的反應系統應設定安全防爆裝置。
5.1.5 各管道應無泄漏現象。
5.1.6 原料液輸送應有連動裝置。
5.1.7 發生器的外觀應無明顯脫漆、裂縫。
5.1.8 發生器運行時所用原料鹽酸、氯酸鈉應符合相應國家標準的規定。
5.2.1 出口溶液外觀:黃色或淡黃色,清澈透明,無可見機械雜質。
5.2.2 發生器的性能應符合表1要求。
表1
項目 | 指標 | |
一等品 | 合格品 | |
二氧化氯產量/(g/h) ≥ | 額定值 | 額定值 |
有效氯產量/(g/h) ≥ | 額定值 | 額定值 |
二氧化氯與氯氣的比值/%≥ | 0.90 | 0.75 |
二氧化氯轉化率/% ≥ | 60 | 50 |
氯酸鈉耗率/(kg/kg) ≤ | 0.70 | 0.90 |
出口溶液pH值 ≥ | 2 | 2 |
5.2.3 本發生器用於飲用水處理時,應保證處理後的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範》要求。
5.2.4 連續運轉穩定性要求:發生器調試穩定後,72 h內平均抽樣不少於10次,二氧化氯轉化率應達到表1要求。標準相對偏差不大於15%。
6 、試驗方法
6.1 安全提示二氧化氯是強氧化劑,其氣體對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因而要保持操作環境通風。採樣時須帶防護手套,必要時戴上專用呼吸面罩以保護呼吸道免受刺激。移取樣品應在通風櫥中進行。同時,部分分析試劑具有強腐蝕性,操作時應小心謹慎,避免濺到皮膚上。
6.2 出口溶液外觀的測定直接從取樣口將溶液放入一個清潔的200mL量筒,用目視法檢驗。
6.3 出口濃度的測定發生器出口溶液的主要成分濃度按附錄A測定。
6.4 流量的測定方法6.4.1 原料進口流量的測定
6.4.1.1 操作步驟
原料罐與進料之間連線一個固定體積的容器。先將液面控制在初始標記之上,關閉原料罐的閥門。當液面到達初始標記時,開始用秒表計時,當液面到達最終標記時,停止秒表,記下時間(t)。根據計時時間和兩標記之間的體積差計算得到此原料進口流量。流量測定計時時間應在10 min 以上,平均測定3次。計算流量。
6.4.1.2 結果計算
原料進口流量L1按公式(1)計算:
L1=(V1 -V0)/t/3600 …………………………………(1)
式中:
L1——原料進口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V1——測量時記錄的最終刻度所示的體積,單位為升(L);
V0——測量時紀錄的初始刻度所示的體積,單位為升(L);
t——測量所用的時間,單位為秒(s).
6.4.2 出口溶液流量的測定
6.4.2.1 方法提要
將發生器調整到正常生產要求的出口流量,記錄一定時間內流出的液體的體積,計算出口溶液流量
6.4.2.2 儀器
秒表。
6.4.2.3 操作步驟
取一適當體積的容器,預先校正好某個標記段的體積,將發生器排除口的導管與容器連線,打開閥門,待液面到初始標記刻度(V0)時,啟動秒表,當液面上升至最終標記刻度(V1)時,停止秒表,記下時間(t)。流量測定計時時間應在60 s以上,平均測定3次,相對偏差不大於1%。
6.4.2.4 結果計算
發生器出口流量L2按公式(2)計算:
L2= (V1-V0)/t/3600 ………………………………(2)
式中:
L2——發生器出口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V1——測量時記錄的最終刻度所示的體積,單位為升(L);
V0——測量時記錄的初始刻度所示的體積,單位為升(L);
t——測量所用的時間,單位為秒(s)。
6.5.1 二氧化氯產量Q1按公式(3)計算:
Q1=L2×c1/1 …………………………………(3)
式中:
Q1——二氧化氯的產量,單位為克每小時(g/h);
L2——產品正常運行時與採樣同周期出口溶液的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c1——發生器正常運行時出口溶液中冊的的二氧化氯的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6.5.2 有效氯產量Q2按公式(4)計算:
Q2=L2×(2.63×c1+c2)/1000 …………………………………(4)
式中:
Q2——有效氯的產量,單位為克每小時(g/h);
L2——產品正常運行時,與採樣同周期出口溶液的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c1——發生器正常運行時出口溶液中測得的二氧化氯的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c2——發生器正常運行時出口溶液中測得的氯氣的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2.63——二氧化氯換算成氯氣的係數。
二氧化氯與氯氣的質量比值R按式(5)計算:
R=c1/c2 …………………………………(5)
式中:
c1——發生器正常運行時出口溶液中測得的二氧化氯的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c2——發生器正常運行時出口溶液中測得的氯氣的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以百分數表示的二氧化氯轉化率y按公式(6)計算:
y= [(c1×L2)×10/M1]/ [ (L1×ρ×ω)/M2]×100 ………………(6)
式中:
c1——發生器出口溶液中二氧化氯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L2——出口二氧化氯溶液的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L1——原料氯酸鈉進口溶液的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ρ——原料氯酸鈉溶液的密度,單位為千克每升(kg/L);
ω——原料氯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
M1——二氧化氯的摩爾質量,單位為克每摩爾(g/mol)(M1=67.45);
M2——氯酸鈉的摩爾質量,單位為克每摩爾(g/mol)(M2=106.45)。
氯酸鈉耗率H的計算按公式(7)計算:
H=[(L1×ρ×ω)×10 ]/[ (2.63×c1+c2) ×L2]×100…………(7)
式中:
c1——發生器出口溶液中二氧化氯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c2——發生器出口溶液中氯氣濃度,單位為毫克每升(mg/L);
L1——原料氯酸鈉進口溶液的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L2——出口二氧化氯溶液的流量,單位為升每小時(L/h);
ρ——原料氯酸鈉溶液的密度,單位為千克每升(kg/L);
ω——原料氯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
2.63——二氧化氯換算成氯氣的係數。
6.9.1 方法提要
用配有複合電極或玻璃測量電極和飽和甘汞參比電極的酸度計直接測量試樣溶液的pH值。
6.9.2 儀器、設備
6.9.2.1 酸度計:分度值為0.1pH單位,配有複合電極或玻璃電極和飽和甘汞電極。使用前進行校正。
6.9.3 分析步驟
取約80mL試樣,置於100mL燒杯中,用攪拌子緩緩攪勻。用酸度計測量。
6.9.4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值之差不大於0.2pH的單位。
6.10.1 方法提要
設備開機達到穩定,調整好發生量後,按附錄A的要求取樣,測定二氧化氯的濃度,分別計算出產量\二氧化氯轉化率及其相對偏差.
6.10.2 測定
6.10.2.1 開機、調試設備達穩定後,調整好發生量,在72 h內,平均時間間隔採取不少於10次樣品,按6、5、6、7分別計算產量和二氧化氯轉化率。應符合5.2.2的要求。
按GB/T 13922.1——1992進行試驗。
6.12 發生器有關電氣試驗。按SB/T 10339——2000有關規定進行試驗。
7 、檢驗規則
7.1 本標準採用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7.1.1 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項目為型式檢驗項目。
7.1.2 其中5.1.1~5.1.7規定的要求為出廠檢驗項目。正常生產時,每生產100台(年產少於100台的每年進行1次)進行1次型式檢驗。進行型式檢驗時,以每台發生器為採樣單元,隨機抽取不少於採樣單元數3%的樣機,但最低不少於1台。
7.2 每台發生器由生產廠的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按本標準的規定進行檢驗。生產廠應保證所有出廠的發生器都符合本標準的要求。
7.3 使用單位有權按照本標準的規定對所收到的發生器進行驗收,驗收應在到貨之日算起的一個月內進行。
7.4 檢驗結果如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應重新加倍抽樣復驗,仍不符合要求應停止生產,待查清原因後,重新進行型式檢驗。
7.5 化學分析數據按GB/T 1250 的修約值比較法判定結果是否符合本標準。
8、 標誌、標籤、使用說明書
8.1 發生器包裝上應有牢固清晰的標誌,內容包括:生產廠名、廠址、產品名稱、商標、規格、淨含量、批號或生產日期、執行標準編號GB/T 191-2000中規定“防止倒置”和“怕雨”標誌。
8.2 每台設備應在明顯的位置固定銘牌,銘牌的內容主要應包括:生產廠名、產品名稱、商標、規格、產品日期或批號、產品的主要技術參數、產品執行本標準編號。
8.3 每台出廠的發生器應附有產品使用說明書,編寫應符合GB/T 9969.1的要求。內容應包括:生產廠名、廠址、產品名稱、商標、規格、批號或生產日期、產品的主要技術參數、產品使用說明、產品質量符合執行標準的證明和執行標準編號。
9 、包裝、運輸和貯存
9.1 包裝方式:發生器採用木板箱裝,個別備件也可採用捆裝。箱裝應防潮、防震、包裝件外形尺寸和重量應符合GB/T 13384的規定。
9.2 隨機檔案應包括:使用說明書、安全操作規程、產品合格證、裝箱單、隨機備件、附屬檔案清單、其他有關技術檔案資料。
9.3 發生器運輸過程中防止碰撞和震動,發生器不得倒置,應防止日曬和雨淋。
9.4 發生器應貯存在乾燥通風的場地,應防止日曬和雨淋,周圍無腐蝕性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