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愛光。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全書分7章,包括流體的流動與輸送、傳熱過程和傳熱設備、精餾、吸收、氣液傳質設備、化學反應工程學和膜分離過程。為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書中提供了典型的例題和習題。書末附有做化工習題常用的物性參數圖表及管子、泵、通風機的部分規格。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工科有關專業及理科化學和套用化學專業“化工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供上述專業從事設計、開發和運行的科技人員參考。

圖書前言

同行及專家對本教材的厚愛,承蒙高度評價:“該教材概念清楚,內容全面,重點突出,闡述嚴謹。在保證化學工程學科特徵的前提下,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能夠力求符合培養目標的需要。"

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學的需要,第2版更新和增加了部分內容,適當介紹一些新近發展的技術,拓寬了課程覆蓋面,以為學生髮展提供了空間,激發學習興趣。第2版繼續保持各章自成體系,適應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教學時數教學的特點,賦予使用者較大的機動性,使用者可根據教學要求進行選用。

第2版對第1版內容進行了修訂,並新增了第7章膜分離過程,更新了部分附錄。第2章傳熱過程和傳熱設備、第3章精餾及部分附錄的更新整理由陰金香負責完成,其餘工作由林愛光負責完成。

在再版過程中,作者參考了國內外有關書籍及教材,並引用了其中的一些材料和數據,在此向各書的作者和出版社表示深深的謝意。

本書第1版問世以來,承蒙許多讀者和同行的支持和鼓勵,並提出不少有益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感謝清華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的同事在修訂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出版過程中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關負責人、審稿人和編輯的關心和支持,對此表示感謝。

本書有配套教材《化學工程基礎學習指引和習題解答》(清華大學出版社,林愛光,2003) ,還有配套教學軟體《化學工程基礎多媒體課件》(清華大學出版社,林愛光等,2006) 。這些將有益於對本書內容的深入理解與掌握。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圖書目錄

緒論1

1 流體的流動與輸送11

1.1 概述11

1.2 流體靜力學方程12

1.2.1 流體的性質12

1.2.2 流體的壓強13

1.2.3 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14

1.2.4 流體靜力學方程的套用16

1.3 流體流動的基本方程18

1.3.1 流量與流速18

1.3.2 粘度20

1.3.3 流體流動的類型及其判斷22

1.3.4 流動邊界層24

1.3.5 流體穩定流動時的連續性方程26

1.3.6 流體流動過程的能量守恆和轉化(伯努利方程式)26

1.4 流速與流量的測量32

1.4.1 測速管32

1.4.2孔板流量計33

1.4.3轉子流量計35

1.5 流體流動時的阻力37

1.5.1 管路的沿程阻力37

1.5.2 非圓形管內的流體阻力46

1.5.3 局部阻力46

1.5.4 烏氏粘度計測粘度的原理51

1.6 管路計算52

1.6.1 管路計算的類型和基本方法52

1.6.2 簡單管路的計算53

1.6.3 複雜管路的計算55

1.7 兩相流動56

1.7.1 球形顆粒在流體中運動時的阻力56

1.7.2 曳力係數與雷諾數的關係57

1.7.3 重力沉降58

1.7.4 固體流態化61

1.8 流體輸送設備69

1.8.1 離心泵70

1.8.2 離心壓縮機80

1.8.3 往復壓縮機和往復泵82

1.8.4 其他常用流體輸送設備88

習題91

討論題96

本章符號說明97

2 傳熱過程和傳熱設備99

2.1 概述99

2.1.1 化工生產中的傳熱99

2.1.2 熱傳遞的基本方式101

2.1.3 熱量衡算101

2.1.4 穩定與不穩定傳熱101

2.2 熱傳導102

2.2.1 基本概念與傅立葉定律102

2.2.2 熱導率103

2.2.3 通過平壁的穩定熱傳導106

2.2.4 通過圓筒壁的穩定熱傳導109

2.3 對流傳熱113

2.3.1 基本概念與牛頓冷卻定律113

2.3.2 用量綱分析法求無相變時流體的給熱係數?α?115

2.3.3 管內強制對流時的給熱係數116

2.3.4 大空間自然對流傳熱119

2.3.5 保溫層的臨界直徑120

2.4 輻射傳熱121

2.4.1 基本概念與定律121

2.4.2 物體間的輻射傳熱124

2.4.3 對流和輻射的聯合傳熱126

2.5 熱交換過程的傳熱計算128

2.5.1 熱交換器的傳熱機理和傳熱基本方程式128

2.5.2 總傳熱係數130

2.5.3 傳熱的平均溫度差132

2.5.4 傳熱面積的計算135

2.5.5 熱交換設備137

2.5.6 熱交換過程的強化途徑142

習題144

討論題148

本章符號說明148

3 精餾149

3.1 傳質分離過程149

3.1.1 混合物的類型、分離方法和分離目的149

3.1.2 混合物組成的表示方法149

3.1.3 精餾概述151

3.2 雙組分溶液的氣液相平衡152

3.2.1 氣液平衡時的自由度152

3.2.2 氣相為理想氣體、液相為理想溶液時的氣液平衡153

3.2.3 液相為非理想溶液的氣液平衡簡介158

3.3 平衡蒸餾和簡單蒸餾160

3.3.1 平衡蒸餾(閃蒸)160

3.3.2 簡單蒸餾163

3.4 雙組分連續精餾的分析和計算165

3.4.1 精餾原理165

3.4.2 精餾過程的物料衡算168

3.4.3 精餾段操作線方程170

3.4.4 理論塔板和理論塔板數176

3.4.5 回流比的影響和選擇181

3.4.6 理論塔板數的簡捷算法185

3.4.7 實際塔板數與塔板效率187

3.4.8 連續精餾裝置的熱量衡算189

3.4.9 兩組分精餾過程的幾種特殊情況191

3.5 間歇精餾194

3.5.1 回流比恆定的間歇精餾194

3.5.2 餾出液組成恆定的間歇精餾197

3.6 兩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與操作199

3.6.1 兩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199

3.6.2 連續精餾操作條件的最佳化201

3.7 特殊精餾205

3.7.1 恆沸精餾205

3.7.2 萃取精餾206

3.7.3 加鹽精餾和加鹽萃取精餾207

3.7.4 水蒸氣蒸餾208

習題209

討論題214

本章符號說明215

4 吸收217

4.1 概述217

4.2 氣液相平衡218

4.2.1 氣液平衡關係(溶解度曲線)218

4.2.2 亨利定律220

4.2.3 相平衡與吸收過程的關係224

4.3 傳質機理和傳質速率225

4.3.1 分子擴散226

4.3.2 對流擴散231

4.4 兩相間的傳質233

4.4.1 雙膜理論233

4.4.2 吸收傳質速率方程234

4.4.3 其他傳質理論簡介240

4.5 吸收塔的設計及計算242

4.5.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線方程243

4.5.2 吸收劑的選擇和用量244

4.5.3 塔徑的確定247

4.5.4 吸收塔填料層高度的計算247

4.5.5 理論級數與塔高的計算255

4.5.6 吸收過程的操作型計算257

4.5.7 解吸259

4.6 多組分吸收與化學吸收262

4.6.1 多組分吸收262

4.6.2 化學吸收264

習題264

討論題268

本章符號說明269

5 氣液傳質設備270

5.1 填料塔270

5.1.1 填料塔結構271

5.1.2 填料271

5.1.3 填料塔的附屬檔案275

5.1.4 填料塔的流體力學特性276

5.1.5 填料塔的傳質與塔高的計算280

5.2 板式塔280

5.2.1 板式塔結構281

5.2.2 常用塔板類型281

5.2.3 板式塔主要工藝尺寸的計算285

習題293

本章符號說明294

6 化學反應工程學296

6.1 概述296

6.1.1 化學反應器的作用296

6.1.2 化學反應工程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296

6.2 基本反應器297

6.2.1 化學反應器的類型297

6.2.2 幾種典型的基本反應器298

6.3 物料在反應器內的流動模型301

6.3.1 全混流模型301

6.3.2 平推流模型301

6.3.3 軸向返混模型302

6.3.4 多釜串聯流動模型302

6.4 均相反應器的計算303

6.4.1 間歇釜式反應器303

6.4.2 連續操作的管式反應器306

6.4.3 連續操作的攪拌釜308

6.4.4 多釜串聯反應器310

6.5 理想均相反應器的最佳化選擇314

6.5.1 以生產強度為最佳化目標選擇反應器314

6.5.2 以產率和選擇性為最佳化目標選擇反應器317

6.6 物料停留時間分布和流動模型321

6.6.1 物料返混合停留時間分布321

6.6.2 停留時間分布的測定方法326

6.6.3 理想反應器的停留時間分布330

6.6.4 停留時間分布在非理想流動均相反應器中的套用和計算335

6.7 非理想流動反應器內的流動模型--擴散模型339

6.7.1 擴散模型339

6.7.2 擴散模型參數的確定341

6.8 氣固相催化反應器343

6.8.1 固定床催化反應器344

6.8.2 流化床催化反應器357

習題362

本章符號說明364

7 膜分離過程366

7.1 膜分離概述366

7.1.1 膜分離概況366

7.1.2 膜分離機理367

7.1.3 膜的種類和結構368

7.1.4 膜分離組件369

7.2 微濾371

7.3 超濾372

7.4 納濾和反滲透373

7.5 氣體分離374

7.6 滲透汽化376

7.7 電滲析377

習題380

本章符號說明380

本書配套多媒體課件簡介382

附錄387

附錄1 化工常用法定計量單位387

附錄2 常用單位的換算387

附錄3 某些氣體的重要物理性質390

附錄4 某些液體的重要物理性質391

附錄5 乾空氣的物理性質(101.33?kPa)394

附錄6 水的物理性質395

附錄7 飽和水蒸氣表(按溫度排列)396

附錄8 飽和水蒸氣表(按壓強排列)397

附錄9 一些有機物的蒸氣壓399

附錄10 常用固體材料的密度和比熱容400

附錄11 某些固體材料的熱導率401

附錄12 某些液體的熱導率402

附錄13 某些氣體和蒸氣的熱導率403

附錄14 管內流體常用流速範圍404

附錄15 列管換熱器的傳熱係數的參考值404

附錄16 壁面污垢的熱阻406

附錄17 管子規格(摘錄)407

附錄18 泵規格(摘錄)409

附錄19 4-72型離心通風機規格(摘錄)416

附錄20 某些工業管道的絕對粗糙度417

附錄21 泰勒標準篩的規格418

附錄22 換熱器規格(摘錄)418

參考文獻4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