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承志在中國作家群中是一個異類,虔敬的宗教情懷和長期的邊疆經歷,使他的散文擁有一種讓人不敢逼視的光芒。放棄了營造故事的小說體裁之後,他選擇藉助散文體、使用最直接的方式傳遞思想。
他的遊記散文擁有無比開闊的地理意識,這是它們區別於一般遊記的顯著特點。無論《匈奴的讖歌》里的祁連山口,還是《兩海之聚》里的直布羅陀,張承志總是喜歡把一個小小的地點融進雄渾開闊的大陸版圖中展開描寫。他尤其偏好那些洲際之間、民族之間的交界點,尤其擅長描寫不同族系的文化在同一個地理位置上的碰撞與融合。他喜歡在文章里加入歷史考據,類似《幻視的橄欖樹》里對泉州地名的考證推敲;喜歡在文章里描畫地圖,《水路越梅關》里他借用文天祥的詩,居然勾畫出了從廣東一直探入北京的一條古代水路。所以讀他的散文會有一點累,不過一篇讀罷卻會讓你大呼過癮。
作者簡介
張承志 原籍山東濟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於北京。 高中畢業後在內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插隊,放牧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1年畢業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碩士。曾就職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現均退職,為自由作家。 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 1978年以來,分別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二屆及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若干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獎。2009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 迄今出版著作(單行本)約六十部,主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鮮花的廢墟》、《誰是勝者》、《聾子的耳朵》、《心靈史》、《敬重與惜別——致日本》等。
目錄
第一輯 粗飲茶
語言憧憬
狗的雕像
夏台之戀
南國問
粗飲茶
第二輯鞍與筆
水路越梅關
近處的卡爾曼
幻視的橄欖樹
匈奴的讖歌
早期意味
嗚咽的馬頭
自由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