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包家立,浙江杭州人。生理學教授,九三學社成員。1983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獲浙江大學自動控制理論與套用專業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學位。現任浙江大學臨床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任中國電子學會生物醫學電子學分會委員,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浙江省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2002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二層次培養。
早年經歷
早年從事核反應堆測量工作,為我國核潛艇和核電站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主持的“穩壓器動態液位測量系統”、“反應堆動態溫度測量系統”為核反應堆最佳化設計和安全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實驗研究條件。
研究成果
發明了“超聲旋渦流量計”,成功地解決了呼吸流量測量中低流量低壓損的難題,獲得了浙江省科技進步優秀獎,並獲中國發明專利。
主持項目
主持研究的“經皮給藥電穿孔技術”是對傳統給藥方式(打針吃藥)的改革,設計成功的“經皮給藥電穿孔儀”系列儀器為該技術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條件。在《儀器儀表學報》、《核動力工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有9篇論文獲浙江省和杭州市優秀論文獎。
主講《高級生理學》中“Hodgkin-Huxley模型”,發表論文76篇,其中被SCI、Ei、SITP收錄31篇。主要學術創新觀點是提出了物質經皮轉運的唯象理論、非平衡態理論和轉運通道的網路熱力學模型。目前研究細胞內環境中鈣的物質交換、信息轉導、能量轉換的反饋調節魯棒性、複雜性和網路性等系統整體特性,以此創建系統生理學的研究方法。主持過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過三項中國發明專利。主要研究有:經皮給藥電穿孔技術;生物系統的魯棒性;電磁場對生物體的相互作用;神經網路對蛋白質結構預測;隱含馬爾可夫模型對生物序列的分析;醫療儀器的生物學評價等。
研究方向
系統生理學 ¾¾ 生理系統中物質、能量、信息的整合。 目前任教於浙江中醫藥大學信息技術學院,主要教授《普通物理學》及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