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廟[福州市包公廟]

包公廟[福州市包公廟]

包公廟位於福州市南郊蓋山鎮高湖村

地理位置

位於福州市南郊蓋山鎮高湖村。

年代

始建不詳,據廟內《募緣重建碑》、《孝肅公英烈王碑》記載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文化大革命”中,廟廢像毀,1989年鄉人集資重修塑像。

歷史

提起鐵面無私的清官包公(包拯),我國民間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死後,在他的故鄉安徽省合肥市,建立有一座包公祠,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

然而,包公沒有來過福州,在福州倉山區高湖村的一條小巷裡,卻有一座古老的包公廟。據當地鄉老介紹,早在宋代,高湖村裡有一位文人在河南開封府當官,與包公相識,關係甚篤。他退老回福州後不久,聽說包公逝世,十分緬念。為了表達他的崇敬心情,便捐資塑了一尊包公像並建廟予以紀念。

風格

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在福州地區獨一無二的包公廟,保存得十分完好,包括戲台和大殿兩大部分,系古典全封閉式結構,觀眾看戲風雨無阻,面積有一百多平方米。廟宇坐北向南,磚木石結構,由戲台、左右走樓、大殿等組成,建築面積274平方米。門牆為牌樓建築形式,氣勢雄偉,裝飾華麗,戲台靠近大門,戲台藻井裝飾花卉圖案,雕工精巧。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用20根石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屋頂,兩邊設封火牆,大殿後牆壁正中設神龕,內供包拯塑像。柱上鐫刻8幅聯對,落款均為光緒己酉年長壽堂、三寶堂同敬立。尤其難得的是,宮殿里保存有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的石碑一塊,以及光緒乙酉年(1855年)的石柱對聯三副:“剛毅立朝貴戚宦官斂手,纂修特筆忠臣孝子齊名”、“宋代權奸互鏡應慚渭濁,湖濱善信捧觖塊睹河清”、“峭直不阿允推良宰輔,陰陽攸攝共拜福閻羅”,表達了人民民眾對清官良吏的敬仰與對貪官權奸的譴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