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爾·普雷維什簡介
勞爾·普雷維什(1901~1986)是阿根廷著名的經濟學家,是20世紀拉美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被公認為是"開發中國家的理論代表"。
勞爾·普雷維什的歷程
普雷維什是拉美發展主義理論的創始人, 是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積極倡導者。1981 年他榮獲第三世界經濟和社會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三世界基金獎”。他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經濟理論家, 1923 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後, 他先是進入阿根廷統計局工作(1925) , 然後任阿根廷財政部副部長(1930~ 1932) , 阿根廷中央銀行行長(1935~ 1943) , 拉美經委會執行秘書(1949~ 1963) ,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第一任秘書長(1964~ 1969) , 聯合國特別顧問及經濟和社會事務副秘書長(1973~ 1976) ,《拉美經委會評論》雜誌主編(1976~ 1986)。
勞爾·普雷維什的理論
貿易條件惡化論貿易條件惡化論是阿根廷著名的經濟學家勞爾·普雷維舒什針對1929年大危機後拉丁美洲國家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的不斷惡化、在1949年5月向聯合國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提交的一份題為《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及其主要問題》的報告中提出來的。理論提出後經過索洛的歷史考查,辛格的進一步完善,得到了大多數發展經濟學家的認同。
該理論認為:由於技術變遷,市場容量以及需求彈性,收入彈性等一系列條件的變化對開發中國家的初級產品的出口產生了不利影響,在國際市場上,存在著開發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相對於已開發國家工業製成品的價格長期(下跌)惡化的趨勢,這對開發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
1949年5月,普雷維什向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簡稱拉美經委會》遞交了一份題為《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及其主要問題》的報告,系統和完整地闡述了他的“中心—外圍”理論。在這份報告中,普雷維什指出:“在拉丁美洲,現實正在削弱陳舊的國際分工格局,這種格局在19世紀獲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為一種理論概念,直到最近仍繼續發揮著相當大的影響。在這種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這個世界經濟體系外圍部分的專門任務是為大的工業中心生產糧食和原材料。”(註:Raúl Prebisc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tca,Vol.7,No.1,February 1962, p.1.)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國際勞動分工下,世界經濟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大的工業中心”;另一個部分則是“為大的工業中心生產糧食和原材料”的“外圍”。在這種“中心—外圍”的關係中,“工業品”與“初級產品”之間的分工並不像古典或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是互利的,恰恰相反,由於技術進步及其傳播機制在“中心”和“外圍”之間的不同表現和不同影響,這兩個體系之間的關係是不對稱的。對此,普雷維什進一步指出:“從歷史上說,技術進步的傳播一直是不平等的,這有助於使世界經濟因為收入增長結果的不同而劃分成中心和從事初級產品生產的外圍。”(註:Raúl Prebisch, "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XLIX,May 1959,p.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