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潛能

因此,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生物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 因此,社會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 因此,理性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社會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

什麼是勞動潛能

勞動潛能是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向勞動價值轉化過程中的過渡形式。

勞動潛能的來源

在總體上講,人們消費各種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主觀動機在於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而客觀動機(即客觀需要)在於維持和發展自己的勞動能力,更直接的客觀動機在於為自身機體積累必要的勞動潛能。

勞動潛能的轉化過程

一般情況下,價值的循環運行可分為三個基本階段:消費階段(使用價值→勞動潛能)、勞動階段(勞動潛能→勞動價值)、生產階段(勞動潛能→勞動價值)。
一、消費階段:使用價值向勞動潛能轉化
人們消費各種各樣的生活資料,雖然在主觀動機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主觀需要,但在客觀目的上是為了維持和發展自己的勞動能力,更直接的意義是為勞動過程積累必要的勞動潛能。通常把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勞動潛能的過程稱為消費。
在生活資料被消費以前,即在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勞動潛能以前,往往需要進行使用價值形式上的多種變換,例如,將大米煮成米飯,把水燒成開水,生活資料的交換與貯運等,這種變化通常需要一定的家務勞動來完成,可以看作是一個由勞動者的家務勞動力為作用力,由生活資料為作用對象所組成的外部生產系統。
消費效益:消費過程中產出的勞動潛能Qp與投入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Qu的比值,定義為該消費過程的消費效益,用E1來表示,即
E1=Qp/Qu (1)
消費效益反映了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增長比例,反映了消費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將自己有限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儘可能多的勞動潛能。一些人“將一分錢當作兩分錢用”,而另一些人“將兩分錢當作一分錢用”。一般來說,生活越是節儉的人,消費效益就越高。消費效益的提高需要通過勞動者消費信息的積累來完成。如果消費者是一名擁有基本生活常識的普通消費者,他在消費過程既沒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沒有任何舊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將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等量轉化為勞動潛能。
二、勞動階段:勞動潛能向勞動價值轉化
勞動者在生產系統中通過具體的勞動方式,把勞動潛能釋放出來並轉化為勞動價值。通常把勞動潛能轉化為勞動價值的過程稱為勞動。
勞動效益:勞動過程中產出的勞動價值Qv與投入的勞動潛能Qp的比值,定義為該勞動過程的勞動效益,用E2來表示,即
E2=Qv/Qp (2)
勞動效益反映了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的勞動潛能的增長比例,反映了勞動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將自己有限的勞動潛能轉化為儘可能多的勞動價值。勞動效益的提高需要通過勞動者勞動信息的積累來完成。如果勞動者是一名擁有基本勞動技能的普通勞動者,他在勞動過程既沒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沒有任何舊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將積累的勞動潛能等量轉化為勞動價值。

勞動潛能的四個基本層次

根據人的勞動能力的四個不同層次,勞動潛能可相應地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1、生理化勞動潛能。用以維持和發展人的“生物化學反應能力”。人類的所有活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之上,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生物化學反應能力,人才能有更高級的行為和思維能力。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可以集中表現出生物體對於外界的能量交換情況,即生物化學反應總量可以用能量代謝量來描述,生物化學反應能力可以用能量代謝率來描述。
2、個體化勞動潛能。用以維持和發展“個體化勞動能力”。在一般的自然環境和人的生理條件下,並不是所有的生理化勞動潛能都能最終轉化為個人的實際勞動潛能,這是由於人的壽命總是有限的,任何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因為內部的健康原因和外部的安全原因而喪失其勞動能力,即個人所積累的生理化勞動潛能總會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這種失效率稱為“生命失效率”(或生理失效率),它由兩部分構成:①內部生命失效率,它是由個人的健康狀態來決定的;②外部生命失效率,它是由個人所處的自然環境的安全性能來決定的。因此,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生物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
3、社會化勞動潛能。用以維持和發展“社會化勞動能力”。在一般的社會環境情況下,並不是所有的個體化勞動潛能都能最終轉化為社會認可的勞動能力,這是由於任何個人都會因為某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其勞動崗位並不能完全與其勞動能力相匹配,或者找不到可以釋放勞動能力的勞動崗位,從而造成部分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失效和浪費,即個人所積累的個體化勞動潛能總會因勞動崗位的不匹配而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這種失效率稱為“社會失效率”,它由兩部分構成:①內部社會失效率,它是由個人對於社會的選擇傾向性來決定的,其大小取決於個人對於社會或他人的愛與尊重的程度;②外部社會失效率,它是由社會對個人的選擇傾向性來決定的,其大小取決於社會對於個人的愛與尊重的程度。如果一個人對於社會或他人有較高程度的愛與尊重,他就會在一切可能的場合積極主動地為這個社會或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自覺地把自己的所有個體化勞動潛能與社會或他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實現他對勞動崗位的最佳選擇,從而使個體化勞動潛能儘可能地轉化為對社會或他人有用的勞動能力;如果社會對於這個人有較高程度的愛與尊重,就會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為他提供相匹配的勞動崗位,為他盡情地發揮聰明才智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使他的所有個體化勞動潛能儘可能地與社會的需要或他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使個體化勞動潛能儘可能地轉化為社會認可的勞動能力。因此,社會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
4、理性化勞動潛能。用以維持和發展“理性化勞動能力”。在一般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並不是所有的社會化勞動潛能都能最終轉化為對人類生存與發展有用的勞動能力,真正用於人類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這是由於任何一個社會在任何歷史時期都會存在各種社會性弊病,如貪污腐敗、思想僵化、分配不公等,這些社會性弊病必然引導部分社會化勞動潛能投入不合理的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而造成流失與浪費,即社會總會因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其部分社會化勞動潛能不符合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真正需要或理性需要,而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這種失效率稱為“理性失效率”,它是由社會對於人類理性目標的選擇傾向性來決定的,其大小取決於該社會內部的實際運行狀況與人類理性目標相符合的程度。如果一個人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信仰,真正把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作為自己的人生使命;按照正確的人生信仰來確立自己的職業追求和勞動能力的發展方向;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來釋放出自己的全部勞動能力;把“自我”融化在人類發展的長河之中,那么他所造成的社會勞動潛能的流失與浪費就會大大下降,從而形成最大的理性勞動能力。如果一個社會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努力使自己的社會行為符合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致力於對外和平共處、對內安全穩定,致力於經濟建設、人口控制和科學文化等事業的發展,那么它所造成的社會勞動潛能的流失與浪費就會降到最低限度;相反,一個社會如果錯誤地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對外搞侵略、對內搞迫害,忽視經濟建設、人口控制和科學文化等事業的發展,那么它所造成的社會勞動潛能的流失與浪費就會大大提高。因此,理性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社會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