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水河西村

1953年前,勝水村為一自然村,1953年,因水災,居民分散居住,1963年分為4個村,勝水河西村因坐落於勝水的西部,故名為勝水河西村。 舊社會,該村大多數村民生活較為困苦。 近年來,該村加大了村莊的建設力度。

勝水河西村位於大場鎮駐地北3公里處,東鄰吉利河,西與諸城市桃林鎮接壤,北與理務關鎮相望,省道由村西側經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村域東西0.5公里,南北1公里,耕地面積1187畝。現有210戶,總人口682人,多為王、潘、劉姓居民,還有周、侯、陳、丁姓等少數居民。
據《張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張乾由江蘇海州遷此立村,相傳,同時王、曲等姓亦從海州遷此。元末在此建船型“海覺寺”一座,因建在一個“海眼”上,戰勝了水患,故名勝水村。清中期設集,稱勝水集,民國時設鎮,稱勝水鎮,又稱勝水街。
據明嘉靖版《青州府志 · 諸城縣境圖》標繪,此地有河名勝水,源出勝山。
1953年前,勝水村為一自然村,1953年,因水災,居民分散居住,1963年分為4個村,勝水河西村因坐落於勝水的西部,故名為勝水河西村。
舊社會,該村大多數村民生活較為困苦。解放後,相繼整改了土地資源,並興建大口井等水利設施,使土地旱澇保豐收,農業生產逐年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突飛猛進。該村兩委適應經濟及社會發展潮流,引導村民走出去,開展第三產業,村民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2001年村回響黨委政府的號召,進行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該村因地制宜發展了苗圃和草莓大棚建設,新上苗圃80畝,草莓大棚10個,增收20多萬元,到2004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00元。
近年來,該村加大了村莊的建設力度。2002年春,在廣大民眾的大力協助下,投資十二餘萬元,興建了“同心橋”一座;2003年,投資8萬元整修了排水溝,綠化了街道,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時,廣泛開展了普法教育,創建平安村莊等活動,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該村多次被鎮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村莊”、“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