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國禮

動物國禮

動物國禮是各國的外交手段。國禮動物中,大部分為來源國的珍稀野生動物,甚至是瀕危物種,但隨著國際上保護動物意識的提升,野生動物的比重也在下降,馬、魚等養殖動物在上升。

外交晴雨表

尼泊爾前國王1959年贈送給我國的雄性印度犀尼泊爾前國王1959年贈送給中國的雄性印度犀

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共接收過24個國家49種動物。

50年代

50年代初,收到的國禮動物都是和中國最早建交的國家贈送的。例如,1953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送給中國兒童一頭亞洲象,被轉交給北京動物園飼養,成為動物園接收的首隻國家級禮品動物。僅半個月後,越南主席胡志明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一對亞洲象,也進駐動物園。1950年代隨後的7年中,和中國建交的亞洲鄰國緬甸、巴基斯坦、尼泊爾等相繼贈給中國的大耳羊印度犀等動物,陸續“搬家”至動物園。

60年代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中印、中蘇等雙邊關係的緊張,北京動物園接收的動物國禮也就進入了低谷。整個60年代,北京動物園僅有1次接收動物國禮的記錄,即1962年日本大臣贈給周恩來總理的100尾錦鯉

70年代

進入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了突破進展,陸續與加拿大、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建交,並在聯合國恢復了合法席位。外交上的成功,也直接反映在了國禮動物清單中。

70年代,北京動物園22次接收來自15個國家的珍稀動物。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所贈的一頭麝牛,身長約3米、體格健壯,死後作為標本被自然博物館保存收藏,仍栩栩如生。

80年代

進入80年代,北京動物園接收動物國禮的數量開始下降,10年間收到9次。

90年代至今

90年代,北京動物園接收的動物國禮只有1對兒雪豹,而到了本世紀後的十四年,也只是收到了三種動物。

外交效力

在動物們在國際舞台上盡顯其風采的時候,其外交效力也常常被人質疑。

2012年,中日關係因釣魚島主權問題一度惡化,日本八木山動物公園引進大熊貓的項目也被迫暫停。該項目曾經中日兩國首腦親自敲定。當時日本仙台市議會一議員稱,“正是因為大熊貓太具有象徵意義,所以我們不敢冒此風險。”

事實上,早在1958年美國反共熱潮正酣的時候,美國國務院就拒絕了毛澤東政府提供的一隻大熊貓。當時美國沒有一家動物園擁有熊貓,不少園長都懇請豁免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禁令。

而在2005年,中國大陸提出送一對熊貓給台灣,陳水扁當局選擇了拒絕。當時有評論稱,“熊貓是可愛,不過它們是用來瓦解台灣的心理防線的”。直到2008年台灣大選後馬英九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才從四川成都抵達台北。《紐約時報》報導稱,“熊貓抵台一事已運作了三年多,它們的到來標誌著台灣海峽兩岸的新氣象。”

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競爭中,政治大背景決定了動物外交效力的極限。對和平的追求不能只靠動物,還需要各國領導人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接收與贈與

接收

動物國禮動物國禮

根據統計,日本是贈送給北京動物園國禮最多的國家,從60年代到80年代,先後6次贈送的國禮動物移交至北京動物園,6次所贈的動物,分別為錦鯉、日本鬣羚、智利火烈鳥、猩猩、屋久鹿長頸鹿。清單中記載的外國贈國禮動物次數第二的,是尼泊爾和高棉,均為4次。美國和斯里蘭卡均為3次,英國、緬甸、巴基斯坦、越南和菲律賓為2次。印度尼西亞、加拿大、印度、西班牙等其他國家,所贈國禮動物入駐北京動物園的次數則均只有一次。

贈與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動物外交官”非大熊貓莫屬。

大熊貓

中國的“熊貓外交”其實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日本史料記載,早在公元685年,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大熊貓和70張毛皮。

1941年,宋美齡向美國贈送一對大熊貓以示對其救濟中國難民的謝意,這是中國現代歷史上首次“熊貓外交”。

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熊貓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這份大禮的是蘇聯。

而最著名的事件則是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周恩來將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友誼大使送給美國。當年“玲玲”和“興興”乘專機抵達華盛頓國家動物園時,8000名美國觀眾冒雨迎接。僅開館第一個月參觀者就多達100餘萬。
東北虎

中國曾兩次將東北虎贈送給韓國。第一次是在1993年,贈送的一對東北虎沒有生育。2005年,中國再次向韓國贈送了一對東北虎。
朱䴉

還有一種中國特有的動物也曾成為國家禮品——朱䴉。這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85年至2007年間,中國共向日本贈送朱䴉5次總計8隻。2008年,中國政府也向韓國政府贈送了一對朱䴉。

動物種類

在動物園接收的國禮動物中,大部分為來源國的珍稀野生動物,甚至是瀕危物種,目前國際社會對國家間互贈動物也變得越來越慎重。另外,動物國禮中野生動物的比重也在下降,馬、魚等養殖動物等隨著外貿升溫也逐漸變得頻繁。

在歐美國家的“動物外交”中,狗常常扮演著重要角色。

冷戰時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為了緩和蘇美關係,曾送給美國時任總統甘迺迪一條名叫“絨毛”的狗。雖然小狗很可愛,可是甘迺迪不敢大意,對狗進行了嚴密檢查,以防其身上有竊聽器或定時炸彈。

2012年7月,日本時任外相玄葉光一郎訪俄時,向普京贈送了一隻日本名犬——秋田犬。普京則回贈日方一隻西伯利亞貓。俄日之間投之以“犬”,報之以“貓”,媒體紛紛把這次外交行動稱為“寵物外交”。秋田犬以忠誠、穩重和勇氣著稱,是日本最受歡迎的犬種之一。西伯利亞貓也稱“西伯利亞森林貓”,這種耐寒名貴長毛貓是俄羅斯的特產。2014年索契冬奧會期間,普京帶著秋田犬與安倍會面,同樣引起注意的還有安倍和普京的俄語會話:“好狗”,“是的,有時會咬人”。

2012年9月,普京曾向委內瑞拉時任總統查維茲贈送了一隻俄羅斯黑梗犬幼崽。

大象

大象在南亞、東南亞一些國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經常被作為國禮送出。

1953年6月,越南時任國家主席胡志明通過越中友協贈送給毛主席一對亞洲象,雄性叫“阿吐”,雌性叫“阿邦”。這一對亞洲象曾參加過越法奠邊府戰役。上世紀50年代,尼泊爾曾贈給中國一對印度獨角犀牛,還有猴、鸛等,而中國回贈的禮物中則有鴛鴦、錦雞、娃娃魚等。1956年,宋慶齡訪問緬甸時,緬方贈送兩隻馬來熊、12隻長耳山羊等動物。中國則回贈了梅花鹿一對、大金魚100條。1960年,越南再次送給中國一頭21歲的雌性亞洲象。除了越南,印度、斯里蘭卡也向中國贈送過大象,其中斯里蘭卡曾贈送3次。最近一次在2007年,斯里蘭卡總統向中國贈送小雄象“米蓋拉”,作為中斯建交50周年的禮物。

動物繁衍生活

國禮動物雖然對國家間的外交做出貢獻,但在收禮國繁衍生息則是大問題。國禮動物被送至北京動物園時,“形單影隻”的情況極少,比如,墨西哥螈等群居性動物,一次贈送的數量往往較多。而體型較大的野生動物,也是“成雙成對”進駐北京動物園。動物園的養殖人員會竭盡全力促成物種的延續。動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國禮動物如出現不適應環境、疾病、死亡等情況,除了全力開展救治,均會第一時間報告給外交部門,外交部門也會通知來源國駐華使館。

61年內接收的這些國禮動物,大部分壽命有限,已先後離世。具體多少存活,則未能做出詳細統計。能確定的是,象館內2007年斯里蘭卡所贈的亞洲象米蓋拉、塞席爾所贈的象龜等少數幾種被送至此的動物還活著。

去世的國禮動物,不少被送往北京自然博物館製作成標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