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動腦筋

動物動腦筋

動物界的動物們, 你們了解的多么? 我們人類遇到困難,會自己動腦筋思考解決。 而它們, 同樣也是。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快來看看吧。

動物也會動腦筋嗎?是的,它們通過開動腦筋,使自己適應環境的變化。

有一隻禿鼻烏鴉殘廢了,無法飛行,只好住在一戶人家的附近,靠吃殘渣剩飯過日子。一次,主人拿一塊乾麵包給它,禿鼻烏鴉用嘴啄了一下,發現麵包很硬,便叼起麵包走了。走不多遠,禿鼻烏鴉停了下來,把乾麵包放到給雞、鴨飲水的盆子裡,然後再取出來。麵包吸水後變得柔軟了,烏鴉就一點一點地吃了起來。

那戶人家把水盆挪動了地方,再給烏鴉一塊乾麵包,看它怎么辦。果然,禿鼻烏鴉叼著乾麵包仍向原來放水盆的地方走去,可是那兒已經空空如也。它叼著那塊乾麵包來回不停地走了幾次,最後,終於發現狗食盆里有水,於是欣喜若狂地向狗食盆那兒走去,蘸著水把麵包吃到了肚裡。

會動腦筋的動物是不少的。在英國,送牛奶的人每天把瓶裝的牛奶、優酪乳酪和奶油送到各家門口。有一隻小山雀把鋁箔制的瓶蓋啄出來,把牛奶偷吃了。不久,其他山雀也如法地制,紛紛偷吃各家的牛奶。有些法國的山雀對牛奶和優酪乳徹感興趣,專門偷吃奶油。而且,這些小山雀竟能根據瓶蓋的不同顏色,分辨出哪個瓶里裝的是奶油。

有人用細繩把一片肥肉吊在瓶里,看山雀能不能得到這片肉。一開始,飢餓的山雀隔著透明的瓶玻璃用嘴去啄,當然,這是枉費心機。碰壁之後,它停在瓶口一動也不動,似乎是在“思索”。最後,它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嘴咬住細繩,再用力往外拉,企圖把肥肉取出來。不料這條細繩很長,拉一次還無濟於事,山雀就動用它的腳,用腳踩住已經拉上來的細繩,再用嘴咬住繩往外拉,拉一段,用腳踩住一段,如此反覆多次,美味便到手了。

水獺也是足智多謀的。這種動物擅長築壩,它的前爪像靈巧的耙子,四枚鑿子似的門齒,鋒利無比。一次,加拿大某地區的鐵路被淹,事後查明,罪魁禍首竟是水獺。它在附近水源上築壩,擋住了水的去路。為了對付水稻鐵路修護工在壩的出水處裝了個水輪。輪上吊著鐵罐,讓水流帶動水輪發出響聲一,把水獺嚇跑。修護工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萬事大吉了。誰知第二天跑去一看,水輪不轉,鐵罐不響,原來水輪上插了根木棍!這個地方人跡罕至,看來一定是水獺乾的。

美國緬因州有位動物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水獺的堤壩捅了個大洞,看它們怎么對付。首先前來搶救的是3隻小水獺,由於洞口較大,它們忙得團團轉,最後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這是時一隻小水獺回去請來了有經驗的老水獺。

這隻水獺畢竟是個“老手”,只見它潛人水底,搬來一塊大石頭,放進洞去,並用爪抓住,讓小水獺用泥土塞住縫隙,便出色地完成了“堵漏工程”!

看上去傻乎乎的熊,有時也很會動腦筋。在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雅斯克,有一條河。河岸上,伐木工人的帳篷附近,原木堆得像一座小山。一天清晨,伐木工人發現岸上站著一隻大熊,正望著水面出神。工人們見它在岸上來回走了幾步,便向原木堆走去,在木堆上拿起一根原木,一邊“哼哼”叫,一邊往河裡推。大熊把一根原木放到河裡後,又拿起另一根原木,水面上激起了水柱。這時,熊大叫一聲,向河的下遊走去。

熊的這些舉動激起了工人們的好奇心,他們悄悄地跟蹤著它。在離河岸較近的淺水處,大熊停住了腳步,開始用兩隻前腳掌拍打水面,原來它是在抓魚呢。熊抓住一條魚就往岸上扔,而那些魚一動也不動,就像死了一樣。至此人們才明白,大熊把原木推到河裡,為的是能擊中魚群,把魚打麻痹,使它們被衝到離河岸較近的淺水地方,這樣抓魚豈不是方便多方嗎?

在國外的動物園裡,有時人們會看到大象用鼻子吮吸硬幣的表演。一次,一位遊客用力太大,把一塊硬幣扔出欄桿針,硬幣滾到了牆腳邊上。大象伸長鼻子去吸,怎么也夠不著。人們以為它會就此作罷。誰知大象並不甘心,它盯著那塊硬幣開始動腦筋了。不一會兒,大象已經有了辦法。它開始行動了:用力把長鼻摔出圈外,吸足氣後猛吹土牆,這口氣像族陣風那樣,遇到土牆又返回來,把硬幣帶了過來。大象輕而易舉地吸住硬幣,高高舉起。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