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伯恩·霍加思是紐約市視覺藝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設計、藝術
內容簡介
中央美院雕塑系的金屬材料工作室成立以來,經常有國外的雕塑家來掛單——短期任教或工作。在他們的言談話語中,總要提到一本書的名字——《生動的材料》。金屬工作室的孫璐,就想方設法找到了這本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的英文書,花了工夫去認真研讀。後來,乾脆整段地翻譯過來,作為教課的基本資料。廣西藝術學院的黃月新看到這大段的翻譯材料,就把這事向廣西美術出版社的老姚推薦,老姚正到處搜尋這類的東西,所以一拍即合。孫璐就從一段段地翻譯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變為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全翻。這不是件容易事。為了能翻譯得準確明白,他向所有他見到的外國朋友、雕塑家請教,有時還向懂法語,西班牙語的老師和朋友刨根問底。廣西美術出版社則向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聯繫;找到作者安德魯的兒子,爭取對出版的許可支持。
前前後後一兩年的時間,一大厚本的中文翻譯稿就擺在了我的書桌上。我大略地通讀了文本後,產生了不少感慨。第一個感慨,與我自己有關,20多年前,當我開始走上雕塑之路的時候,如果有這么一本雕塑家手冊在手,那該有多好!第二個感慨是有關雕塑系教學的。從1997年起,雕塑系開始摸索著調整教學系統,在二廠時代先建起陶瓷、金屬工作室,到2001年,金屬焊接。木雕、石雕、陶藝、鑄造、新材料構成,六間工作室全面啟動。四五年的時間,從空間籌劃到設備安裝,從教員配備到課程設定,從大到小多少工作都是由主持教學的孫偉帶著教員們摸索著搞起來的。當然這期間也少不了出國參觀考察、拍照、紀錄,回來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實踐。如果當時有這樣一本手冊做參考,也會節省不少力氣,少走不少彎路。這第三個感慨是對中國雕塑界而發的。中國雕塑界對建立在材料語言基礎上的現代雕塑的自發性探索,始於改革開放的80年代。各美院在教學上的探索,斷斷續續也有不少。直到進入2l世紀,一個完備的教學系統,才在中央美院建立起來。2005年底,全國十大美術院校的雕塑材料教學研討會上,檢閱了各院校材料教學的情況。可以說是已經展開到相當的程度了。擁有材料教學背景的專業雕塑畢業生,這一兩年剛剛開始走上社會,還不知這些知識背景在他們身上會發揮多大的作用,我們
將拭目以待。
作為一個教學系統,當然需要較大的知識積累。我很熟悉中央美院圖書館的雕塑類書架。從二三十年代的法文、德文、英文圖書到五六十年代的俄文書,發黃的書頁,排在書架上,也就五六十本的樣子;然後是80年代後進口的歐美圖書,開本大,彩色印刷,也就二三十本。師生們借閱多半是舍文就圖;從90年代起,陸續有中國雕塑家編譯的出國考察圖片集之類,也有雕塑家自編的一些簡單的教程和雕塑工具書類。有分量的著作不多。孫璐與廣西美術出版社的合作,無論怎么說,是填補了一塊空白。最後一個感慨是與安德魯此書寫法有關。安德魯在美國出生於30年代,所受教育應該是從寫實雕塑開始。但作為雕塑家的成長,則是伴隨著抽象雕塑的全面勝利。在歐美,大概是從70年代起,抽象雕塑系統全面占領學院陣地。安德魯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籌建的材料工作室,應該也是這樣一個背景。所以,在安德魯的視角中,即使是“泥塑”,作為材料也是與泥的直接使用,然後燒製成陶藝有關,而不是中國雕塑家思維格式中寫實雕塑的“泥塑”二字。在中國雕塑家之間,說到泥塑,只是因其在塑形上的方便而作為一種中間材料,它沒有自己的性格。而在安德魯的眼中,在這本手冊中,材料特性,及其特性所要求的處理技術系統,成為雕塑中材料語言的基礎。雕塑家是站在材料與處理技術之間的魔術師。每一個中國讀者,要理解本書的審美指向,對這一背景,不得不有所了解。
還需要補充的一點是,這本雕塑家手冊,一般的翻譯家還真譯不了,因為它的內容太專業。孫璐在翻譯上下的工夫大,不但在於表達準確,行文流暢,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工具,材料,技術等辭彙,都得準確;還有人名、地名,超出了英文的範圍,得標出是哪個國家的什麼人,什麼地方。考慮到中國人的理解和使用習慣,翻譯過來的度量衡也都作了轉換或者對比。孫璐甚至還把書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材料,比如木材、石材,增加了有關中國的資源;比如都有哪些產地,什麼特色。在書中的附圖部分,中文翻譯本還增加了部分中國雕塑家的作品圖片,看起來有些中國特色。總之是替讀者考慮得很周詳。我看這本書一定會成為中國雕塑家人手一本的工作手冊。
以上幾點感受,粗略地寫下來,就算是此書的中文版前言吧。
作者編後感
 無論是採石、開礦、收穫,還是生產,所有的材料都是自然力量
的表達。藝術家就像建築師、築路者、科學家所做的那樣,將這些力
量置於作品之中。藝術家與科學家都意識到區別堅硬。銳利和獨特,
從柔軟、模糊及混沌中分離出來,這不是感官與非感官差別的問題,
而是觀察距離的問題。胚胎開始生長時的組織結構類似銀河系。在顯
微鏡下觀察水晶就像有機物。將所有材料理解為“生命體”,讓我們
一方面感覺到自然的連續性,另一方面感覺到對具有不同性質的材料
的認知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此書中我試圖展示在被叫做“做雕
塑。的複雜過程中,材料的性質是如何與藝術家的願望互動的。
任何想在當代雕塑中歷險的人,都有必要對當代藝術的觀念及技
術形式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換句話說,“做什麼”與“怎么做”是糾
結在一起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有人從這一種書上學到方法,從
另一種書上學到藝術審美。關於當代雕塑家怎樣達到他們的創作目
的,我試圖在這本書里通過展現實際的製作過程,來進行一個整體的
探討。我希望通過這些插圖和圖解,來展現這些過程是如何影響到欣
賞雕塑的方法。
我已經在儘量腳踏實地地描述雕塑的方法與意義。許多當今雕塑
家所需要的信息,是從關於科學或工業的文章中找到的,因此具有復
雜的技術性。進一步說,從工業過程中得到的方法,也並不總能符合
雕塑家的願望。雕塑家真正需要的是將機械原理翻譯成淺顯易懂的常
識。在過去的幾年裡,有一些富有想像力的天才雕塑家,學著把工業
工具的知識引入到雕塑家的工作中來。我們同時也看到被更新的古
代、近代的方法。
這種沿襲著廚房實驗室和後院工作室的美國手工傳統,影響許多
家庭的做事方法,尤其是這些方法被證明是最有效和套用最廣泛的。
我希望把這些實踐推薦給學生和普通的藝術家們。正如從櫥櫃吸取靈
感那樣,這本書對車庫、機械車間、科學實驗室的工作,都具有實踐
意義。用許多以前消逝的有趣絕妙的手工方法,並不是帶著一種懷舊
的刺痛,而是支持更多的實踐方法。我在每天的課上已經解釋了許多
古代的商業秘密,展示了為什麼它們剛出現時成為秘密。然而,材料
互動的某些方面,仍然是秘密,並且似乎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我希望在最後一章“規劃一間工作室”中,匯總一下前面所描述
的不同方法。設備與空間的永久配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那將會保證
工作室的功能與工作整體節奏的和諧。
圖書目錄
生動的材料,生動的形式 1
泥土 9
石膏建構 33
模具製作與冷澆注 49
水泥與混凝土 73
石雕 89
木頭 111
塑膠 133
金屬 165
金屬成型 187
焊接 219
失蠟法青銅鑄造 245
砂型鑄造與水玻璃模具鑄造 273
新形式 293
規劃一間工作室 317
譯者說明 337
編輯推薦
在雕塑做出來之前,我們就對形式懷有熱切的期望,並想見到它的模樣。圖像與願望先於工作而至。正如藝術家對於我們人類的夢想,具有敏銳的觸角一樣。是音樂、詩歌以及對夜空中點點繁星的冥想,將我們引入了對物種的深深夢想之中。因為雕塑是連線繁星與音樂的紐帶,比詩歌協調得更準確,琢磨得更犀利。
本書的要旨就是將想像變成現實。我建議你不要被批評家那些關於你的作品和雕塑的辭藻和評論所愚弄,因為雕塑的實質是深刻而本質的。如果雕塑中的真理被藏匿,就看不見那是什麼,用編後記遮擋它,就會陷入當代世界的兩難之中:口齒伶俐的圈套,或言語上的皇帝(批評家),的新衣。我們每人都與眾不同,藝術不但接受而且讚美我們的這些不同。正如我們不會從我們自身來掩蓋我們的不同一樣。想像在雕塑中可能以最準確的方式來實現,它或許是與材料的互動,因此材料就可以起到指導的作用,於是有目標的想像就被改變了方向,結果作品被最初想像控制的因素就減少了很多,從而更接近自身的本質。無論你採用
何種創作方法,現代雕塑的材料種類是非常多元的,時空、光線、地球表面、新鋼材。新化工,正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圖景,我們社會對於真材實料的需求,使雕塑成為當前最年輕和最生機勃勃的領域。
人類最早的雕塑和人類的歷史,就像某種實際的記憶,與我們緊緊地綁在一起,於是在我們身後就擁有了一個造型的巨大樂趣,技術的智慧,實現形式的輝煌。這會激勵我們帶著加工機器與形式交流,去迎接這個新世界的困惑,這樣我們就可以來塑造真正的雕塑,在同輩人的同樣激盪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如何來歌唱形式。照片急劇地改變了繪畫;印象主義者們走出了第一步(人走出第一步是最難的——但回報是最高的,只是稍晚):腳步朝向抽象。當全息照片在60年代第一次出現時,我也以為它會全面地替代雕塑。或許僅僅是合作,讓這部分現實超越了全息的門檻。
布朗庫西作品的宏大體量是給我們所有人的例證,他對我們大家講的言語非常有力:“工作並不難,難的是開始工作。就像在心理分析中,當涉及性慾層面時會產生牴觸一樣,對於雕塑的努力也並非易事(那些最強大能量的生動象徵,精神的脊樑,歌唱的穿透力量),對我們的抵抗越深刻,我們的探索也就越有意義。但回報總是更多一些,因為藝術緊緊地圍繞著生活資源,以某種方法純粹地表達生命能量,因此藝術永恆不變的法則是:你提取的要比你注入的多。這種藝術容量的生命力是如此頑強,以至於當你改變現實時(做雕塑),你也被改變了:你進入完全健康的狀態,就像陽光下的向日葵:你的雕塑會告知你到底是誰。要了解工業過程,我們必須參與到工廠、加工場中去,在那裡,現代工業技術是每天的家常便飯。學習常規的工業控制,會使你獲得一種成為現代雕塑家的自由。正如學習的秘密是實踐、實踐、再實踐一樣,雕塑的秘密就是做雕塑,而用不著到醫院去了解我們是如何依賴物理形式的。視覺形式的實質,就是我們最近看到的東西,從這些根本與生存的需要,我們得以表達對人性在對待像死亡、愛情、永恆這樣的終極問題時的渴望。但是有什麼比看到一種強烈的感覺,或一個絕妙的創意被不恰當的材料控制並抹殺更悲哀的呢?所以在這個存在的延續中,材料渴望擁有一個形式,只需要調整我們的觸角(那就是鐵的張力或水的流動),我們就可以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僅僅能夠達到我們既定的目標:詩歌和音樂是雕塑家的目標造就者。很少有人談及雕塑的樂趣,然而雕塑所說出的每一個字,看見雕塑成型的樂趣,還有它和你在時空中翩翩起舞,這都是它的要旨所在。勇敢一些,給你一雙翅膀,在這本書中,古代的秘訣會成為你熟知的方法。工作雖然艱苦、孤獨、髒亂,然而它一旦完成,那閃著光輝的作品,那種你自己的作品給你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