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阿拉祜族鎮

勐阿拉祜族鎮

勐阿鎮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北部,東北連景洪市,東南連勐宋鄉,南鄰勐海鎮,西接勐滿鎮,西北與瀾滄縣交界,北依勐往鄉。

基本信息

簡介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東連景洪市,東北鄰思茅市,西北接瀾滄縣,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46.56公里,總面積5511平方公里,全縣轄12個鄉(鎮),總人口近30萬人,是一個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邊疆縣。勐海屬亞熱帶高原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四季之分,唯有乾濕之別,年平均氣溫18.1℃,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動植物適生範圍廣;自然地理條件十分優越,水能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河流縱橫交錯,屬瀾滄江水系,水能蘊藏量為54.85萬千瓦,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錳、銅、鋅、金、煤等14種;生物資源極為豐富,素有“生物基因庫”美譽,設有國家級曼稿自然保護區和布朗山原始森林保護區。

歷史

漢代前,隸屬昆明、嵩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漢,隸屬益州郡。東漢光和年間,劃歸永昌郡。唐南詔時,隸銀生節度。宋代屬景隴王國,宋淳熙七年 (1180年),境內設九勐土司地。元代屬徹里路軍民總管府。明屬車裡宣慰使司,明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應勐將轄區劃為十二版納,本縣境內設四個版納。清朝,沿襲明制。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境內重置九勐土司地。民國元年(1912年),改設勐海、勐遮、勐混3個區。民國二年(1913 年),置第三區行政分局,屬普思沿邊行政總局。境內設勐遮、勐混(實駐勐海)兩個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區設佛海縣、南嶠縣、寧江設治局,屬普洱道。1950年2月17日,境內解放,3月置佛海縣,屬寧洱專區。1953年置版納勐海,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州),1958年改為勐海縣,1959 年勐遮縣併入勐海縣,屬西雙版納自治州。(一說

地理氣候

地處怒山山脈向南延伸的余脈部,屬滇西南山原地貌區的西南邊緣。境內山峰、丘陵、平壩相互交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四周峻,中部平緩。最高點在縣境東部勐宋鄉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屬州內第一高峰。最低點為縣境西南的南桔河與南覽河交匯處,海拔535米。有大小河流159條,總流長 1832.3公里,屬瀾滄江水系。有大小盆地(壩子)15個,5萬畝以上的有勐阿、勐海、勐混、勐遮4個,其中勐遮壩23萬畝,是西雙版納州最大的盆地,是水稻、甘蔗、魚類主產地。打洛、勐板、勐往、勐滿4個熱區盆地盛產橡膠。屬熱帶、亞熱帶西南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為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8.7℃,年均日照2088小時,年均降雨量1341毫米,全年有霜期32天左右,霧多是勐海壩區的特點,平均每年霧日107.5~160.2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