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勐梭鎮政府所在地位於西盟新縣城的東南部,距縣政府所在地3公里,有12米寬的三級 路面相接,介於北緯20°23'至22°43'和東經99°43'之間,東南與瀾滄縣的拉巴鄉接壤,西南分別與本縣的力所鄉、翁嘎科鄉毗鄰,北部與中課鄉相連。距瀾滄縣城92公里,距孟連縣城58公里,距普洱市263公里,西南距緬甸國境線62公里。勐梭鎮總面積251.8平方公里。勐梭鎮轄區內有6個村民委員會,49個自然村,74個村民小組,是一個以佤族、拉祜族、傣族等10餘種少數民族雜居的鄉鎮,2007年勐梭鎮總戶數3493戶、總人口13128人,其中:佤族5144人,占總人口39.2%,拉祜族4617人,占總人口的35.2%,傣族2659人,占總人口的20.3%,漢族588人,占總人口的4.4%,其他民族120人,占總人口的0.9%。農業戶3099戶,農業人口1221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7‰。勐梭鎮有耕地面積46887畝,主要以糧食、茶葉、甘蔗、蠶桑、香蕉、畜牧等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糧食總產626.7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90元,農民人均有糧422公斤;森林覆蓋率達40.16%。
自然資源
勐梭鎮地處瀾滄縣、孟連縣交界,四周高山縱橫,河谷交錯,地勢複雜,98%以上土地屬於高山區,轄區最高海
拔2192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對高差1472米,主體屬亞熱帶立體氣候特徵,濕潤而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558毫米,最高年為3200毫米,夏秋季節雨量高度集中,占全年的90.1%,冬春季節雨量偏少,占全年的9.9%,年平均氣溫29°C。1月最低氣溫10°C,7月份最高氣溫33°C,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1158.8小時,太陽輻射強,分布不均,平均輻射量為131.8千卡/平方厘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日照適中,有利於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適宜亞熱帶各類作物的生長,由於受地形、海拔的影響,垂直氣候特點明顯,從低到高依次可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三種氣候。產業
勐梭鎮境內有河谷小壩,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合發展糧食作物和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許多深山峽谷儲存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待開發。目前,有8萬畝可耕種面積,2萬畝草場可放養大牲畜,發展養殖業前景十分壯闊。在新縣城的輻射下交通建設,通電通水工程有較快發展,人力資源豐富。勐梭鎮經濟開發潛力很大。
2003年8月,勐梭鎮在距縣城8公里的戈約村民小組引入組培香蕉種植,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廣西南寧水果商簽訂了購銷契約。給勐梭鎮民眾帶來較高的經濟收入,保證了項目種植有規模,產品有質量,技術有保障,產品有銷路。
經濟
2000年末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3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5.3萬元,財政支出220萬元,人均純收入505元,糧食總產量598萬千克,人均占有糧382千克。
2008年財政總收入3499388元,比上年同期的2311343元增加1188045元,增長51.4%。地方財政預算一般預算收入289325元,比上年同期的250280元增加39045元,增長16%。農村經濟總收入2395萬元,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55萬元,同比增長24%。糧食播種面積4萬畝,產量642萬公斤,年均增長2%;人均有糧429公斤。一年來新植茶葉面積2142.8畝,累計茶葉面積7673.3畝;蠶桑累計種植面積2629畝,養蠶565張,蠶繭15102.8公斤,產值29萬元;新植甘蔗面積2826畝,累計甘蔗面積12787畝;2008年入榨甘蔗2.5萬噸,產值374.4萬元;新植橡膠面積1941畝,累計橡膠面積23030畝;西盟小米蕎種植面積3897畝,產量24.7萬公斤。
基礎設施
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盟新縣城城市規劃戰略的穩步推進,勐梭鎮的水利、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西盟新縣城至瀾滄、思茅公路實現柏油路面鋪設,新縣城至勐梭鎮至孟連公路也通了柏油路面,6個行政村委會公路暢通無阻,縣鎮公路3公里,鎮村公路98公里,村組公路148公里,綜合好路率達62%,有69個村民小組通電,通電率為93.2%,電視進入農村家庭2939台,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4%,農村通訊服務網路基本形成農村經濟信息流通的主要途徑。
人口衛生
勐梭鎮轄勐梭、班母、秧洛、里拉、王莫、他朗6個村委會,49個自然村,74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全鎮總人口13123人,總戶數3493戶,其中,佤族5144人,占總人口的39.2%,拉祜族4617人,占總人口的35.2%,傣族2659人,占總人口的20.3%,漢族588人,占總人口的4.40%,其他民族120人,占總人口的0.9%。農業人口12212人,農業戶3099戶,農村勞動力6508人,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有359人,占總勞動力的5.5%。人口密度71.1人/平方公里。
勐梭鎮有中心衛生院一所,病床15張,醫生17人;有村級衛生機構6個,衛生技術人員17人。抓好村級衛生所建設,推進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農村衛生保健水平逐年提高。
有計生服務站1個,全面推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深入推進“獎優免補”,強化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全鎮計畫生育率達9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7‰以內,完成農業人口家庭新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4戶。
全鎮共有332戶557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每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9740元,人均月領取89.3元。
文化教育
2006年末全鎮有9所學校,其中:村完小5所,共3個辦學點,在校生1339人,2006年國小畢業生39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7%,鞏固率99.6%,畢業率100%。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專科以上學歷75人,占教師總數的70.75%;中專學歷28人,占教師總數的26.42%;高中以下學歷3人,占教師總數的2.83%,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7.17%。
有文化站1個,藏書3602冊,圖書流通1740冊,村級黨員活動室2個,村文化活動室6個,業餘文藝宣傳隊6個。有線電視覆蓋率85%,廣播覆蓋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