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特勒,S.
正文
英國小說家、科普作家。出身於宗教家庭,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牧師。1858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由於對基督教的教義發生懷疑,他拒絕加入教會,並於1859至1864年移居紐西蘭,經營養羊場。回到英國後,從事繪畫、音樂、生物學和文學等多種工作。勃特勒是傑出的生物學家,論進化論的著作有《生命和習慣》(1877)、《新舊進化論》(1879)、《不自覺的記憶》(1880)和《僥倖或狡詐?》(1881)。文藝創作和評論方面,他的諷刺傑作是《埃瑞洪》(1872)。這個書名來自英語nowhere(烏托邦)。在這部烏托邦小說里,勃特勒借用斯威夫特的諷刺手法,揭露英國社會的罪惡和不合理現象,著重攻擊教會和家庭制度。同時他也諷刺達爾文主義。在埃瑞洪這個烏托邦里,機器必須加以廢除,因為機器也在進化,勢必威脅到人類的前途。之後,勃特勒又寫了《埃瑞洪》的續篇《重遊埃瑞洪》(1901),主要攻擊宗教。《埃瑞洪》是19世紀歐洲烏托邦小說中最優秀者之一。勃特勒最佳的作品是他的自傳體現實主義諷刺小說《眾生之路》(1903),它的矛頭針對英國社會的家庭制度。維多利亞時代,家庭被看作是神聖的、幸福的社會核心,是逃避嚴峻的社會現實的安樂窩。但是,勃特勒打破了被人崇拜的家庭的偶象,他尤其痛恨愚昧、驕橫的家長、宗教騙子和暴虐的教師,反對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的專制和壓迫。這部小說的前50章是作者的自傳,甚至收入了作者真實的信札。勃特勒對文學批評有獨到的見解,富於創造性,他寫了《〈奧德修紀〉的女作者》(1897)一文,論證《奧德修紀》的作者是一位婦女。他還寫了《重新考慮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1899)。勃特勒是兩個世紀之交英國很有影響的一位作家和思想家。伯納·蕭得益於勃特勒的進化論學說,並且十分欣賞勃特勒的社會批判。英國小說家勞倫斯和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模仿勃特勒寫了他們的自傳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