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歷程與技巧

《助人歷程與技巧》作者:黃惠惠,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本書旨在為從事心理諮詢、教育、社工、醫護等助人工作的人員,提供一個系統完整、架構清楚的助人模式。助人不僅是理論的傳授和教導,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受輔導者邁向自我成長。因此助人工作對助人者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要求。本書將一般的助人理論具象化為過程和技巧,通過案例困境分析和設計精巧的訓練,來幫助助人者提高諮詢的敏感度、同理心和面質的能力。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助人歷程與技巧

該書旨在提供一個有系統、架構清楚的助人模式給新進輔導之門的初學者,以更多的案例解析困境的處理,實用性更高,有助於學習者能更靈活地運用咨商技巧。

本書旨在為從事心理諮詢、教育、社工、醫護等助人工作的人員,提供一個系統完整、架構清楚的助人模式。助人不僅是理論的傳授和教導,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受輔導者邁向自我成長。因此助人工作對助人者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要求。本書將一般的助人理論具象化為過程和技巧,通過案例困境分析和設計精巧的訓練,來幫助助人者提高諮詢的敏感度、同理心和面質的能力。

作者簡介

黃惠惠,中國台灣地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美國奧克拉荷馬西南州立大學輔導學碩士。曾任台北縣三重國中指導活動執行秘書、張老師心理輔導組組長、私立德明技術學院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現任私立德明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著有《助人歷程與技巧》、《我的未來不是夢》、《團體輔導工作概論》、《五年制商專學生生涯成熟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自我與人際溝通》、《邁向成熟——青少年的自我成長與生涯規劃》、《情緒與壓力管理》等書,譯有《心聲愛意傳千里》。

目錄

第一章 助人工作概論

助人行為的發生

助人工作是什麼

助人者

助人者的需求

助人工作的層次

助人工作是科學,也是藝術

第二章 助人的模式

諮詢的歷程

有效的學習

第三章 學習準備

準備扮演當事人的角色

練習1:我的困擾

團體的形成

練習2:自我介紹

練習3:訪問報告

練習4:信任跌倒

第四章 協助前階段:輔導關係初建

環境布置

助人者的心理準備

專注行為(Attending):搭建關係之橋

練習5:專注與不專注

練習6:聽的練習

練習7:觀察非語言行為

練習8:盲人走路

第五章 第一階段:諮詢員的反應與當事人的自我探索

初層次同理心(Primary level of empathy)

練習9:觀察自己的感覺與行為

練習10:辨識感覺(一)

練習11:辨識感覺(二)

練習12:辨識感覺(三)

練習13:情緒反映(一)

練習14:情緒反映(二)

練習15:簡述語意(一)

練習16:簡述語意(二)

練習17:同理心辨識練習

練習18:同理心反應練習(一)

練習19:同理心反應練習(二)

練習20:秘密大會串

尊重(Respect)

練習21:尊重的新知識練習

練習22:辯論比賽

真誠(Genuineness)

練習23:真誠的辨識練習

練習24:戴面具

練習25:鏡中人

具體(Concreteness)

練習26:具體(一)

練習27:具體(二)

練習28:具體(三)

結構(Structuring)

第六章 第二階段:諮詢員的挑戰與當事人動力性的自我了解

挑戰

高層次同理心(Advanced level of empathy)

練習29:自由聯想

練習30:初層次與高層次同理心

面質(Confrontation)

練習31:我的寶藏

練習32:自我面質與面對面質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練習33:助人者的自我表露

立即性(immediacy)

練習34:我們在哪裡

練習35:立即性反應練習

第七章 第三階段:行動計畫

問題解決技術(Problem-solving)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

家庭作業(Homework)

練習36:腦力激盪

練習37:重要可行性比較法

練習38:平衡單

練習39:案例討論

第八章 諮詢員的困境與調適

主要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中國輔導學會會學專業倫理守則

書摘

助人是一種關係

有了求助者,也有了助人者,於是助人行為就在他們兩者之間產生了。

這個基本的觀念說明了助人行為是一種“關係”(relationship)的型態。我

們想了解“助人”是什麼,就是要了解“助人關係”是什麼。所謂“助人關

系”(helping reIationship)是指在這種關係中,兩個個體共同解決其中一

人的困擾,以期使有困擾的個體能增進能力,克服生活中的困擾或做出更有

效的決定,以促進其成長。因此,這兩個人只是在為其中一人工作,所以助

人關係並不完全是相互或互惠的,它是為了其中一人的利益(指求助者),而

不是為了另一人的利益(指助人者)。它不同於朋友關係(friendship),在朋

友關係中,雙方可以自由分享他們所想到的、有興趣的、共同關心的事項,

也可以熱心地給對方忠告、建議。當然它也不像兩個完全陌生的人的第一次

會面。助人行為或助人關係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互動作用,不是為了解決某

一個問題,就是為了鼓勵更進一步的發展。比在一般的朋友關係中,助人者

有更多的責任。朋友之間有較多的私人感情介入,不易客觀;而專業助人者

應盡力客觀,並且以有目的、有方向的方法去幫助人。

例如某甲小姐有了感情方面的困擾,去找她的好朋友某乙小姐談,和去

找一位專業助人者(如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員)談是不一樣的。很顯然的

,彼此之間交談的音調、口氣及過程都不一樣。乙小姐會聽也會問,會給甲

小姐建議並提供自己的看法,她對甲小姐的問題關心,感興趣,同時也有興

趣分享自己的經驗。例如甲小姐與其男友之間有爭執或誤解,乙小姐在聽她

說的過程中,也會和甲小姐一起罵男友,替甲小姐抱不平,也會把自己和男

友的交往情況告訴甲小姐,也可能會告訴甲小姐,她自己和男友種種的爭論

或不愉快,也會對甲小姐的感情做主觀喜惡的評論,給予主觀的意見或建議

。而在專業助人關係中,助人者對求助者關心,感興趣,但並不會有興趣表

露自己,不會也趁機談起自己與男友的種種,除非這樣的表露對輔導有積極

意義。相對而言,助人者所給的回饋都是具體、有意義的——澄清感受、確

認矛盾、擬定具體目標與計畫、增強行為的改變等。因此助人關係不像朋友

關係中的私人感情介入,沒有相互的坦露及建議。這樣比較能使求助者了解

自己、看清自己,也能使他更為自己的改變負責——給自己建議、計畫並實

行。

助人是一種過程

助人工作當然有它的目的,是要促使受輔導者邁向成長的目標,以解決

問題和增進面對危機的能力。但最重要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