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來源】《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白朮9克 附子6克 乾薑6克 茯苓9克 厚朴6克
【用法】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功用】溫中祛寒,健脾燥濕。
【主治】脾陽不振,寒濕中阻,自利腹滿,小便清長,脈濡而小者。
《醫學探驪集》
【藥物組成】炙附子3錢,炮姜3錢,木香3錢,焦檳榔3錢,吳茱萸5錢,枳實3錢,廣陳皮3錢,厚朴4錢,丁香3錢,桂心3錢。
【處方來源】《醫學探驪集》卷五。
【方劑主治】陳寒結氣,合脾濕凝聚而成繞臍腹痛,大便順利,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竹葉1捻為引,水煎服。
【各家論述】其病因寒凝氣滯,用附子、炮姜、吳萸、厚朴、桂心祛寒;木香、檳榔、丁香、廣皮、枳實破氣,少佐竹葉引藥下行,其凝滯一開,疼痛自止矣。
《醫方簡義》
【來源】《醫方簡義》卷四。
【組成】淡附子2錢,元黨參3錢,炮姜8分,制香附2錢,澤瀉3錢,白芍1錢5分,天仙藤(即青木香藤)1錢半,川椒3分。
【主治】脹症將起,胸腹微滿,食物不運,身重足腫,不耐走動,早間腫消,午後腫甚,屬氣虛不行於脾者;亦治木乘土而作脹。
【功效】溫以和氣。
【用法】加通草8錢,煎湯代水煎藥。
【禁忌】忌食生冷水果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