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加布青同志在個人本職工作上盡職盡責,愛崗敬業,始終以教師職業道德觀范來嚴格要求自己,將自己所學知識儘量傳授給學生。在宣傳和弘揚藏族文化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面對草地文化,腳踏實地的深入生活,在社會發展、時代大變革中,他通過文學創作,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草地藏族生活現實的情形,更使我們驀然碰觸了宗教的神秘。文學創作是他思考人生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他以一顆虔誠的心對待文學,以一種虔誠的心對待生活。面對當今世界洶湧的經濟大潮,在人們的良知、道德紛紛崩潰的社會環境下,冷靜思考,戒除浮躁,甘於寂寞,肩負起反映和弘揚藏族文化的重任,他沒有追逐生活的浮沫,而是伴著草地人特有的堅實腳步走向了生活深處,草原深處,開啟那些需要開啟的心靈和黑暗之門,赤心做一名引路人。加布青同志至從1990年(國中時期)一篇散文《美麗的家鄉》榮獲甘南州藏族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以來,這種偶然或許是一種必然卻奠定了年青人為之奮鬥一生的基業,他開始了在藏族文壇上長途而又艱難的跋涉。
科研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1998年詩歌集《無暇世界》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1999年《青海藏文報》開闢專欄,介紹和推出作者的創作事跡,並被評價為“藏族青年作家的楷模”。同時論文《天下有能夠主宰詩歌的人》在藏族文壇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00年“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翻譯會議”上小說《歌聲蒼白》被譯成漢文,並推選為會議交流作品,並發表於《民族文學》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鐵木爾•達挖買提以“在中華民族全民復興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成為時代歌手”來高度讚揚和鼓勵入選作品的作者。到這一時期,他保持了自己對生存的敏感與關懷,並且以一種較為樸實的敘述直接進入到藏族人的生存領域裡面。他以一位現實主義作家必須具有的參與意識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面對這天高地闊,空曠孤寂的草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探索,他筆下的生活和人物性格變得像生活自身一樣,真實生動。在這一時期他開始在文學理論上探討和研究,開始和學習西方的文藝思潮,2001年開始創作長篇詩論《思想的幻覺》等有影響的理論作品,並在藏區唯一詩刊《崗尖梅朵》上連載發表。他生活在草原深處,面對生活本身的沉重,從而更加真實地反映生活,表達一個民族自身的喜怒哀樂和生與死等沉重的話題,這些內容在《拉薩故事》、《生與死》等短篇小說中能反映出作者本人的思想和性格特點。2001年小說《情歌與金錢》譯成法文,並被選入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大學藏族文學系的教科書中,並得到好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大學等國外高等學府的藏學研究生和作者長時間交流探討,實行採訪,將有關採訪內容寫入博士生畢業論文中,這對藏族文化在世界領域內的延伸和交流,對藏族文化的宣傳和帶動有積極的現實作用。榮譽
加布青同志做為一名辛勤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進行文學創作,沒有迴避生活,而是面對生活,真實地反映藏族的文化、生活,在他的筆尖無不透露出對自己民族的真摯熱愛和深深地憂患意識,他通過文學這特別的形式涉及到改革開放以後藏族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謳歌時代精神,倡導民族團結髮展,以一個藏族人特有的赤誠之心探索生活的真、善、美。2000年6月開始創作長詩《心靈的空白》;2003年參加青海西寧市舉辦的首屆藏區“青春的瀑布”詩歌朗誦會;2003年創作電視短劇《卓瑪》,該作品的拍攝工作已準備就緒;2003年開始翻譯古印度詩人迦梨陀裟的名作《沙恭達羅》;同時他本人2000年被《崗尖梅朵》雜誌社聘為特約撰稿人;2003年被聘為電視紀錄片《首由風韻》的撰稿人。至此,我們已經對加布青的文學創作歷程進行了初步的描述和簡單的介紹,可以看出這位生活在偏遠的瑪曲草原上的作家始終以藏族人的執著與赤誠親近文字,在文學上取得碩果纍纍的成績。我們相信,這位生活在草原深處的雄鷹一定會展翅飛翔在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