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薄荷葉四錢,生地黃(酒洗)、木通、元參、車前子、連翹、淡竹葉各七錢,黃連三錢。
用法用量
燈心、石膏為引。
功用
利小便,止驚泄,清胃瀉火。
主治
麻證發熱,五六日,欲出不出,或作驚候,吐瀉交攻;麻證內熱不除,不能盡收。
加減化裁
兼驚者,加辰砂、滑石粉,調服。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當代中醫名家醫話 外科卷》:“套用此方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效果良好。因濕熱性皮膚病均有心胸煩熱、肌膚瘙癢、口渴欲冷飲、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症,故用清心養陰、利水導熱之加味導赤散,上治口舌生瘡,下治小便短赤。使之心火清,毒邪從小便去,故藥後瘙癢得以解除,濕熱盡,皮疹消退而愈。”
2.《名中醫兒科絕技良方》:“除呈現“熱”的症狀外,多有陰虛、濕濁、食滯等兼症,予以清熱養陰、化濕導滯之法,常用加味導赤散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