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集支部在早期的革命鬥爭中,使用和保存了我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這本《共產黨宣言》是由陳望道先生首譯、1920年8月出版的,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由農村黨組織傳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貴文獻,屬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基本信息
劉集黨支部建立於1925年春,是山東省建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劉良才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後調濰縣任中心縣委書記,1932年在濰縣被國民黨殺害)。1927年8月,在劉集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廣饒特支,由劉良才任書記,同時兼任劉集支部書記。這一時期,劉集黨支部廣泛開展革命宣傳活動,積極發展黨的組織,領導農民民眾開展了“覓漢增資”、“短工增資”活動和“吃坡”、“砸木行”鬥爭。在抗日戰爭中,劉集黨支部帶領黨員民眾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劉集村被譽為四邊地區的“小莫斯科”。在解放戰爭中,劉集黨支部黨員帶頭參軍、參戰,帶領農民民眾踴躍支前,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紀念館總投資230萬元,占地1300平方米。設支部舊址一處、支部簡史陳列展一處。舊址內按當時生活環境條件進行了復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為掩護地下革命工作而特製的掩飾門、地道等設施再現了當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簡史陳列展館系仿古建築,頂部為仿古飛檐,外設走廊。展廳內分圖畫文字展、文物展兩部分,形象介紹了劉良才、劉子久、劉雨輝、延伯真等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跡及劉集黨支部的革命啟蒙作用。
該館是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東營市黨員教育基地。紀念館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斷強化對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截至目前,已接待2萬餘人到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活動。2006年11月24日,國家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親臨紀念館視察指導。2009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親臨劉集村視察參觀,在劉集支部紀念館東鄰的村民劉慶余家與基層黨員和民眾親切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