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橋: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政治部主任,武漢大學EMBA。
劉鐵橋:為了千萬個鮮活的生命
2009年5月13日,劉鐵橋作為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第一批趕赴災區的醫療隊員,配屬某空降部隊在災區連續奮戰了70多天。在災區,他和其他醫療隊員一起,冒著餘震、土石流、山體滑坡等次震災害帶來的生命危險,主動要求到最偏遠、最艱苦的鄉鎮搶救人民民眾。每次搶救傷員,他都衝鋒在前,挖掘被埋在廢墟下的民眾,抬擔架運送搶救出來的傷員。在搶救傷員的同時,他還十分注重做好醫療隊的思想鼓動工作,通過開展現場動員、組織火線入黨、火線立功等戰時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廣大醫療隊員抗震救災的積極性,確保整個醫院醫療隊始終保持了高昂的鬥志和醫療救治任務的圓滿完成。
醫療隊先後轉移民眾2000多人,救治民眾一萬多人,其中重傷員686人,從廢墟中成功挖掘搶救被埋傷員13人,創造了成功營救被埋107小時、124小時、196小時、216小時等生命奇蹟。劉鐵橋同志等十九名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勇闖斷頭崖的事跡經海內外媒體廣泛報導後,他和其他十八名官兵被譽為“斷頭崖十九勇士”,得到了部隊首長、友鄰部隊、當地政府和災區民眾的廣泛好評,醫療隊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
以下是劉鐵橋大校在抗震救災事跡報告團的報告內容。
為了千萬個鮮活的生命
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從5月13日開始,我院抽組3支醫療隊,緊急趕赴什邡、綿竹、中江等重災區,配屬空降兵某部,執行醫療救援和伴隨保障任務。在70個日日夜夜裡,我們110名醫療隊員牢記使命,救死扶傷,共救治傷員2萬餘人,特別是成功營救了被埋107小時、122小時、124小時、196小時、216小時等重傷員,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蹟。作為醫療隊代表,院長浦金輝受到了胡主席的親切接見。
5月13日凌晨1點,接到抽組醫療隊的緊急命令,我們乘飛機,轉大巴,當晚,就到了汶川與北川之間的重災區——什邡市洛水鎮。我們迅速兵分三路,浦院長和我帶領的第一醫療隊,開赴什邡市紅白鎮;劉幼英副院長帶領的第二醫療隊,開赴綿竹市金花鎮;專家組組長王啟全帶領的第三醫療隊,開赴綿竹市漢旺鎮,我們是到達這些重災區的第一批醫療隊,在縱橫百里的廢墟上,迅速投入了拯救生命的戰鬥。
我們醫療隊所在的“兩市六鎮”90%的房屋倒塌,道路和通訊中斷,特別是洛水國小、金花國小、紅白中學都成了一片廢墟,不知埋了多少孩子。劉副院長帶領隊員在金花國小一邊搶救傷員,一邊處理孩子遺體,在操場上把遇難孩子的臉一個一個擦一擦。一個遇難孩子的媽媽拉著劉副院長的手說:“解放軍醫生,我們的孩子已經走了,別管了,快去救活著的人!”劉副院長聽了這話,看了這情景,含著淚水帶著隊員衝進了廢墟。在紅白中學,我們挖出來的沒有多少活著的。一位叫湯紅的老師,她趴在三個孩子身上,用身軀保護孩子。有一個孩子得救了,孩子們的家長圍著我們,哭著說,“解放軍,求你們救救這位好老師吧!”但是,我們已無力回天。這一幕幕情景深深地震憾著我們,我們感到有一種沉重的責任壓在肩上,那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分奪秒,拯救生命。
在紅白鎮,公路兩旁聚集了大批傷員,很多屍體來不及掩埋,擺在路邊。我們就地展開搶救,一方面對輕傷員進行處理,同時,組織擔架隊把重傷員往山下轉移。一位叫蔡海英的重傷員,丈夫就死在她的身邊,四歲的孩子躺在她的懷裡。院長帶著秦尚振、陳忠慶等專家趕到現場,發現蔡海英左腳踝關節以下變黑壞死,傷口潰爛,如不及時手術,就會引發敗血症而危及生命。但山上沒有手術條件,必須儘快轉移下山。還有10多名重傷員,也急需手術。天快黑了,院長帶著我們抬的抬,背的背,把蔡海英等重傷員向山下緊急轉移。途中經過一座危橋,那是唯一的通道。這座鐵路橋廢棄多年,地震後斷成三截,一百多米長的危橋,有一半鐵軌歪歪扭扭變了形,30多米高的橋下面是土石流,橋頭“禁止通行”的標誌令人發悚。要過去,我們就有死的危險;不過,這些重傷員就沒有生的希望。在場的老鄉攔住我們說:“橋會垮的,太危險了,你們過不得呀!”生死攸關的時刻,浦院長果斷下令:就是死,也要把傷員抬過去!我們分散隊型,緩慢通過,鐵路橋上,一步三搖,沿著鐵軌一步一步往前挪……整整在橋上走了20分鐘。我們回頭一看,對面橋頭老鄉們還在招著手,注視著我們。這一刻,我們已經不僅僅是醫生和傷員的關係,而是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骨肉同胞!晚上8點30分,蔡海英等重傷員終於被護送到什邡市人民醫院。可是,由於傷員太多,醫院無法立即手術。情況萬分危急!我們當即向醫院借了一頂帳篷和一些手術器材,緊急展開手術。劉幼英副院長帶著王華松等醫生,及時趕到什邡市人民醫院增援。沒有呼吸機,隊員甘國勝就採用最原始的辦法,按照自己呼吸的頻率和深度,手捏皮球,幫助傷員呼吸。手術做了4個多小時,他手中的皮球就勻速地捏了4個小時。經過一夜奮戰,蔡海英等10多名重傷員得到即時搶救,他們從死亡的邊緣又回到了親人們身邊。
隊員們確實感到餓了、困了。這時,我們才想到,已經幾天幾夜沒合眼,沒吃過一頓熱飯,沒喝過一口熱水。什邡市人民醫院王院長十分感動,拿出他們僅有的四包速食麵送給我們,我們8個人分別嘗一嘗,天一亮,又奔向新的戰場。
搶救生命的72小時黃金期已經過去,但我們還是希望在廢墟里找到生命的奇蹟。5月17日,剛剛從廢墟下救出紅白中學的老師李克誠,我們又得知鎣峰化工廠廢墟下有倖存者。劉幼英副院長帶著楊銘、熊楚梅等隊員立刻趕到現場。化工廠一棟5層樓房垮塌後變成了3層,整座樓橫移了20多米,傾斜70多度,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再次垮塌。女工卞剛芬就困在一樓和二樓之間的狹小空間裡,一層層預製板壓在上面,營救工作十分艱難。推倒危樓,就會壓死下面的生命;不推倒危樓,搶救人員隨時就有生命危險。時間就是生命。隊員楊銘,借了一頂安全帽,衝進危樓,爬進狹小的隧道,大聲喊:“我是解放軍的醫生,來救你的,你先喝點鹽水,保存體力,我們一定會救你出來!”說著,他向裡面投了一瓶鹽水,傷員沒接住,又連續投了四瓶,還是沒接住。楊銘急了,完全趴下身子,下巴著地,再往裡爬了1米多,終於將第5瓶鹽水遞到了卞剛芬手上。這不是普通的鹽水,是一瓶救命的鹽水!從上午8點到晚上6點,整整10個小時,幾名隊員不吃,不喝,死死地“釘”在搶救現場,寸步不離!晚上6點30分,埋在廢墟下124小時的卞剛芬終於從救援通道里托出來,護士長熊楚梅迅速為她建立靜脈通道,傷員生命體症慢慢恢復,又一個生命奇蹟就這樣誕生了!一直守在廢墟上的傷員親人和數百名民眾激動得淚流滿面,人群中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那是對生命的禮讚,更是對我們崇高的褒獎!
在廢墟中挖掘搜救傷員的同時,我們醫療隊組成幾十個搜救小組,和空降兵某部官兵一起過石流、攀絕壁、上山寨、下礦井,在龍門山脈地震帶上展開了生死大營救。
綿竹市的天池鄉、清平鄉,道路完全毀損,通訊中斷,兩個鄉成為“生命孤島”,2000多名受困民眾危在旦夕。5月15日凌晨,王啟全、姚國慶帶領24名隊員隨部隊趕赴天池鄉、清平鄉,協助解救被困民眾。王啟全、鄧勝平、黃尚珍等年近六旬的老專家,像年輕人一樣頑強戰鬥。隊員們在亂石堆中手腳並用,艱難爬行,不時還有山石滾落。為趟過齊腰深的河水,正處於生理期的女隊員,像男隊員一樣,手挽手不顧一切地往前闖。為攀上懸崖,隊員們把10多根背包帶捆在一起,一頭固定在樹上,一頭捆在隊員的腰上,一個一個往上拉。就這樣,隊員們在“生命孤島”上,成功救治和轉移了2000多名傷員和民眾。
5月16日上午,聯指命令:選派一支醫療小組,跟隨空降兵偵察分隊,火速前往金河一級電站營救受困民眾。電站位於海拔2280米的斷頭崖上,山高路遠,加上山體大面積滑坡,此前沒有一支部隊上去過。從斷頭崖逃出來的老鄉說:那條路一個來回至少要走三天兩夜,餘震不斷,大石頭老是往下滾,很危險,去不得呀!
生死關頭,隊員們紛紛請戰。浦院長要親自帶隊,前指不同意,要他留守指揮!我二話沒說,挑起領隊的重擔。秦尚振和林武延兩位老專家主動請纓:“我們去!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他們還年輕,路還長……” 按照命令,4名醫療隊員、15名偵察兵還有2名嚮導一起向斷頭崖開進。我們列隊,敬禮,握手,擁抱,沒有說話,每個人的眼睛裡都含著淚水。這是一次令人刻骨銘心的送行!
一路上險象環生。途中,突然發生餘震,山上的石頭像雨點一樣傾泄下來,正好砸在隊員們中間。慌亂中,一名隊員差點摔下山崖,被老專家秦尚振一把抓住。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爬上了斷頭崖。這時,天已黑了下來,山頂兩邊不時傳來山體滑坡發出的“轟隆隆”的巨響,衛星電話也沒了信號,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死亡的陰影頓時籠罩在大家心頭。危急時刻,作為共產黨員,我、秦尚振和空降兵分隊長何剛,決定成立臨時黨支部。這是一個跨軍區、跨兵種的特殊臨時黨支部。大家圍坐在篝火旁,表決心,留誓言。一位隊員給他愛人這樣寫道:萬一我回不去,請告訴孩子,不是爸爸要狠心離去,而是因為災區有太多像她一樣可愛的孩子需要救助……這一夜,我們緊緊依偎在一起,把《團結就是力量》唱了一遍又一遍,一往無前、共赴危難的戰鬥激情在我們心中燃燒、升騰。
天一亮,隊員們分成四個小組繼續搜救,終於找到了電站洞口的具體方位。但無法靠近,只能返回指揮部,請求直升機救援。我們鳴槍、呼喊,再次向受困的鄉親發出信號。6名受困民眾在我們的引導下,與在半山腰接應的林武延等隊員會合,成功脫險。18日下午,我們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回到指揮部。顧不上生死重逢的激動,我們立即向聯指首長報告了金河電站民眾受困情況。20日,直升機順利將12名被困民眾救出。
在營救重傷員的緊急關頭,專家作出的科學判斷常常起到關鍵性作用。21日,隊員秦尚振隨海事救援直升機再上斷頭崖,營救一名叫崔昌會的女傷員。飛機懸停空中,兩名專業救援人員順著80餘米長的繩子滑向地面,準備用網兜將傷員吊上飛機。秦尚振通過對講機詢問情況後,判斷傷員可能伴有血氣胸,如用網兜吊,會加重傷情,甚至危及生命。他當即提出改用擔架起吊。飛機只好返回,換了一架有擔架的大型救援直升機。秦尚振第三次上斷頭崖,和專業救援人員一起用擔架把崔昌會托進機倉。經檢查,她右臂和5根肋骨骨折,還有嚴重的血氣胸,這些症狀與秦尚振開始的判斷十分吻合。秦尚振迅速為傷員做夾板固定,建立靜脈通道。如果不是這樣科學搶救,這位在山洞裡靠吃蚯蚓、啃青草、喝自己尿液,苦苦支撐了九天九夜的重傷女工,就會失去生命!病房裡,崔昌會的老父親跪倒在地,拉著浦院長和秦尚振的手,流著淚說:“你們幾次不顧生死爬上斷頭崖,救了我的女兒,我們一家三代永遠記住解放軍的恩情!”216小時,這是汶川大地震中,受傷被困時間最長的生命記錄!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百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
前方醫療隊屢創生命奇蹟的同時,在後方,周道裕政委率領全院官兵,成立3個“愛心病區”,樊光輝副院長帶領專家從綿陽接回了76名地震傷員,開闢了拯救生命的第二戰場,一級專家馬廉亭、三級專家陳莊洪和唐運章、蔡賢華、李曙平等醫護專家精心治療,實現了“零死亡、零截肢、零感染、零差錯”,受到全軍抗震救災醫學專家指導組充分肯定。
羌族婦女劉繼超和她的藏族丈夫額莫雅在地震中同時受傷,6名親人都遇難。當時劉繼超左腿砸成重傷,傷口出現嚴重感染,當地醫院確診:必須截肢才能保命。轉送到我們醫院後,周道裕政委組織有關專家反覆研究治療方案,採取抗感染、清創、植皮、多次手術等措施,終於保住了她的腿。在她第一次下床行走時候,夫妻倆想到當時地震的慘狀,想到失去的親人,感到這裡的溫暖,悲喜交加,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趴在病床上,給黨中央、胡主席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他們在信中寫道:是武漢總醫院的精心救治,保住了我的腿,給了我們重新生活的信心;是解放軍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黨中央、胡主席對我們少數民族的深切關懷!
大災凝聚人間大愛。為拯救生命,全院官兵付出了許多許多。我們的隊員在前面連續三天沒吃一口熱的,七八天沒洗過澡,一直住帳蓬,睡地鋪。隊員李敬安,母親生病,住院,直到去世,他都沒有離開災區那片土地;隊員許樺林,抗震70天,她年近九旬的母親就臥床了70天;隊員楊家榮,為了搶救一名被毒蛇咬傷的農婦,不顧中毒的危險,毅然用嘴吸出傷員手中的毒血;院長浦金輝,帶領醫療小組堪察堰塞湖,一天徒步10多個小時,累得尿血,但他一刻也沒有離開指揮崗位。醫院後方的官兵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工作,奉獻愛心。
在拯救生命的同時,我們也收穫了許多終生難忘的感動。為記住隊員郗二平的救命之恩,小傷員羅一梓的父母將孩子的名字改為羅郗。得知醫療隊要撤離,隊員甘國勝救出的老尼姑早早等在路口,給每個醫療隊員贈送一串佛珠。在這場艱苦卓絕的特殊戰鬥中,我們就是這樣奉獻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築起了一道拯救生命的鋼鐵長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