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標

劉錦標,男,1948年3月出生,傳統陽江漆器唯一傳承人。

劉錦標(1948.3-)——傳統陽江漆器唯一傳承人
對陽江傳統漆器,劉錦標師傅傾盡了一生的心血。劉錦標師傅從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陽江國營漆器工藝廠工作,由於善動腦筋,勤奮好學,兩三年時間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陽江傳統漆器工藝技術。那時候文化大革命餘波未平,社會上流行“技術無用論”,工人只要積極上街搞運動就是表現好。劉錦標師傅當時想,如果沒有技術的話,又怎么能夠振國興邦呢?進廠之初,劉錦標師傅是髹飾漆皮箱的,那些漆皮箱重達40多斤,一輪又一輪的髹漆工作非常辛苦非常勞累,而當時的年輕工人只挑舒服的工作來乾,大多不肯去髹飾漆皮箱,而陽江著名漆器藝人傅乃彬對劉錦標師傅說:“這(髹飾漆皮箱)是真功夫,學著有用處”。
漆器廠設計和製作是分開的,設計的人不懂製作,製作的人不懂設計。一般漆器師傅只懂漆器製作的工藝流程,而在漆器的設計和藝術方面,沒有什麼功力;而在漆器廠裡面專做設計的,卻對漆器具體的製造工藝沒什麼了解。而劉錦標師傅不但在漆器的工藝技術上了得,而且在漆器的設計、藝術造型方面也頗有造詣。
在工藝方面,由於劉錦標師傅的刻苦努力和聰明好學,在傅乃彬、張椿棕等老一輩漆藝師的指點之下,經過劉錦標師傅的努力,很快成為陽江國營漆器廠的技術骨幹,並在漆器廠大多數流水線和產品線上都做過。整個70年代,歐美掀起一股中國文化藝術熱,陽江漆器深受歐美人士歡迎。這段時間,劉錦標師傅製作過大量金線山水黑漆屏風彩石雕刻鑲嵌漆屏風。漆器廠的一般員工,大多只在漆器生產流水線上的某幾個工序做過,對其他工序的操作並不感興趣、不了解、不熟練。在漆器廠結業後,這些漆器廠的師傅不能夠獨立完成一件漆器,而必須找其他工序的同事一起合作,與此相反,劉錦標師傅卻能夠獨立製作完成一件漆器。
在漆器的設計、藝術方面,劉錦標師傅跟從陽江籍雲南美術學院退休雕塑教授許章衡先生長時間研習雕塑,許章衡先生表揚劉錦標師傅“悟性高”,“幾個月時間就掌握了頭部的骨型”,相比那些“工農兵保送上大學的,本來對美術的興趣就不高,我單單培養他們的興趣就花了兩年,更不用說對美術的悟性了”。
陽江漆器傳統工藝創新並非易事,傳統漆器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形成了一套緊密複雜的成熟工藝,即使是一小步的變革也會牽動整個縝密複雜的工藝,因而對於一般的漆器工藝師來說,只宜守成而難於變革,但劉錦標師傅卻在這些方面多有創新。
經過劉錦標師傅多年的研究,研製出棉紗纖維胎大漆雕塑屏風,在全國至今還沒有見有同類產品,可以說在全國尚屬首創。這一工藝技術解決了沒有優質木材而勝似優質木材的屏風工藝。現今市場上出售的漆器木屏風,由於優質大型木材很難找到,基本用膠合板代用,其缺點是受冷熱變化,膠合板會導致變形扭曲,粘膠劑日久會導致膠合板剝離,還會發生蟲蛀等。但是棉紗纖維胎大漆雕塑屏風,質輕堅實,不易變形,不易扭曲,不易蟲蛀,防潮防霉,而且具有雕塑造型,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為了深入了解生漆化學特性,劉師傅自學大量與生漆相關的化工書籍,筆者深為嘆服,相信全國絕少有搞漆器的工藝師會類似劉師傅這樣深入了解生漆的內部化學機理)
20世紀80年代大工業機械化生產迅速衝擊了傳統漆器工藝。這一時期,陽江國營漆器廠開始不再使用天然大漆,而改用腰果漆。劉錦標師傅深入研究當時流行的腰果漆,研製出了當時最好的腰果漆,由於漆膜金黃透明,該種腰果漆被冠名為“透明金漆”。相對其他腰果漆,“透明金漆”有好多優點:儲存性好——一般腰果漆只能存儲兩三個月就凝結成塊,“透明金漆”卻儲存二三十年依然如故;流平性好——其他腰果漆髹塗上去粘性大,容易有刷子的紋路,需要另外用砂紙磨平揩青,而“透明金漆”非常順暢,即使新手也容易使用,不用另外用砂紙磨平揩青;耐熱性好,即使放個菸頭或火柴上去,也不容易起泡,不易燒焦。因此,“透明金漆”受到眾多用戶的歡迎,被廣東省紅峰化工廠選送參加1985年5月廣西南寧全國化工會議,備受好評,很多客戶要求訂貨,劉錦標師傅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來信說該漆非常好。
以腰果漆代用大漆,價廉省工,能取得一時的經濟效益,但是腰果漆是化學合成漆,沒有天然大漆的美感,腰果漆不如天然大漆的耐熱、耐酸鹼、防腐蝕、防潮、防霉、環保全全無毒。劉錦標師傅認為,自從20世紀80年代陽江國營漆器廠大量套用腰果漆代用天然大漆,雖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但也斷送了陽江傳統漆器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80年代正是新生一代漆器老藝人子女頂班進廠的時候,他們生產的腰果漆製品源源不斷地湧向市場,可惜好景不長,到了90年代初,腰果漆製品已出現滯銷,直至工廠停產乃至破產。那些老藝人,身懷絕技,至今已經相繼離世,而他們的子弟,至21世紀初已是中年,學到的是一時經濟效益的腰果漆工藝,而對作為珍貴而優秀的文化遺產,天然大漆的傳統陽江漆器工藝一無所知,陽江傳統漆器到了藝絕人亡的境地!
天然大漆本身的半透明性,決定了純天然大漆,很難製作高亮度高純度色彩的漆藝作品,以致於很多漆畫給人的感覺都是陰沉沉灰濛濛的。漆藝中的色彩,是漆藝藝術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漆畫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才能完成,漆畫家色彩的表現力重在熬漆的過程,喬十光老師說,漆畫家都是自己熬漆,然後配備自己需要的色彩,漆畫的好壞不僅在於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還要看漆畫家熬制出來的色彩”。漆藝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熬出來的,這本身就決定了色彩運用上的難度,如果對大漆的性能不了解,就很難能夠調出來合適的顏色,這決定了傳統天然大漆漆畫很難類似油畫那樣自由運用高純度色漆顏色。要把漆藝做好,就要先做一個合格的漆匠。劉師傅熟練掌握天然大漆的性能,運用陽江傳統漆器罩金漆技法,利用天然大漆調製出各種亮度的色彩和純度較高的色漆,其效果更優於腰果漆。
陽江漆器工藝最具特色的是罩金漆。與一般意義的罩金髹不同,陽江罩金漆是一種特製的熟漆,這種熟漆以天然大漆煉製而成,漆膜晶瑩剔透,籠罩在銀箔之上金光燦燦,具有豪華富貴感。此罩金漆套用在陽江漆器的髹飾最多最廣,用以調製彩色漆奇艷無比,可以說是世界漆器行業中的一支獨秀。由於腰果漆的大量運用,目前還能夠調製出陽江罩金漆的師傅已然不多,幾近失傳,劉錦標師傅熟悉罩金漆技法,非常希望該技法能夠得以延續傳承下去。
為了傳播陽江傳統漆藝,劉錦標師傅曾經多次受陽江民眾藝術館邀請給年輕人傳授漆畫製作技法。劉錦標師傅還製作了漆畫《金海風》送到陽江民眾藝術館。2007年3月24日廣東珠江電視台630新聞,“南海一號宋船前期報導”中報導了漆畫《金海風》。漆畫《金海風》畫面上是一位地道的陽江漁家姑娘,帶著具有陽江特色的漁家帽,這位漁家姑娘手裡抱著一隻招財貓,背景是大海,被陽光照耀的風帆閃閃生輝。整幅畫面是金燦燦的,藍綠色的大海與天相接,這正是陽江海邊清爽明快的純淨空氣。這幅畫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劉師傅是用半油畫半漆畫的手法創作的,整幅畫的色彩打破了以往陽江漆畫黑底色調,不需要任何的鑲嵌,而用純天然大漆畫出來的,它的圓潤半透明效果並不是所有漆畫者都能做到。這正是該漆畫的獨特之處!
相比之下,其他漆畫都用了精美的畫框裝裱,穿上美麗的衣裳,但是這幅畫劉師傅只用四條木條隨意釘上去代替畫框,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真正賞畫的人是不會在乎畫框的醜或美,而是會看懂作者畫裡面的藝術價值。
這幅畫的象徵了海上貿易的繁榮興盛!一隻招財貓,一種黃金的色彩……,同時也象徵了陽江傳統漆藝的發展也將步入一個全新繁榮的時代!
劉師傅熟悉漆器製作的各種技法,且對大漆、腰果漆、化學漆的化學反應機理十分了解。經過多年的研究,劉師傅研究出多項漆器方面的專有技術,最突出的是雕塑漆器。
雕塑漆器是劉師傅在中國傳統漆器的基礎上,把現代雕塑藝術的技法理念融入到傳統日用漆器當中,實現藝術性和實用性相互之間的完美結合,是經過劉師傅的不斷錘鍊技術和巧妙構思設計創新而成的新型高端手工藝品。
目前的漆器,要么只是雕塑漆藝擺件,沒用實用性;要么只是單純的傳統漆器用具,沒有現代雕塑的藝術性。中國傳統漆器技法未能完全解決雕塑漆器的技術難題,經劉師傅三十多年研究努力,始能製作雕塑漆器,既有很高的雕塑藝術觀賞價值,又兼備漆器的實用功能。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對現代環保的追求理念,作為一種新型高附加值高端文化產品,雕塑漆器的市場前景不言而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