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代
據史料記載,劉莊早在漢時就已有居民定居,與神話傳說呼應名曰云溪。
唐稱紫莊,為“鹽城監九場”之一,據《寰宇記》記載:“管鹽場九所,曰伍佑,曰紫莊,曰南八游,曰北八游,曰丁溪,曰竹子,曰新興,曰七惠,曰四安,俱在縣南北三五十里之間。”
宋又改名為劉莊。
明代萬曆四十七年,劉莊場與白駒場的管轄權從興化縣劃歸鹽城縣,不久,又從鹽城縣劃歸興化縣。
清又改稱劉莊場,為海防重鎮。
近代
民國稱劉莊寨,後改今名。
現代
解放後期間因台北縣(今鹽城市大豐區)從東台縣中析出,1949年9月將劉莊鎮劃歸台北縣管轄。
1956年為大豐縣劉莊區。
1958年,由劉莊區改為劉莊公社。
1983年,由劉莊公社改為劉莊鄉。
1983年,由劉莊鄉改為劉莊鎮。
2000年,劉莊鎮與三圩鎮合併,鎮政府駐原劉莊鎮。
行政區劃
劉莊鎮轄13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
劉莊鎮下屬村莊:
光榮村 | 新橋村 | 友誼村 | 民主村 | 良好村 | 建成村 | 潤民村 | 勝利村 | 競賽村 | 龍心村 | 東聯村 | 東方村 |
地理環境
劉莊鎮位於大豐西部,是大豐的西大門。
古籍《方輿紀要》卷22淮安府有記載:“劉莊在府東南百五十里。嘉靖三十八年,倭據廟灣,東侵淮安,官兵敗之於姚家盪,又敗之於劉莊,賊復遁入廟灣,尋敗走。官軍追至蝦子港,賊乘舟開洋遁去。”
劉莊鎮地處江蘇省中部、鹽城市中南部、大豐區西部。東與新豐鎮、大中鎮、西團鎮接壤,南與白駒鎮接壤,西與興化市大營鎮、新垛鎮、鹽都區大岡鎮接壤,北與亭湖區便倉鎮接壤。
劉莊鎮位於里下河地區,全區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湖盪相連,人工水網稠密,曾是全省淡水沼澤濕地最集中分布的區域,現有濕地以湖泊濕地、少量沼澤濕地,及圍墾利用湖泊、沼澤後形成的人工養殖場、溝渠濕地為主,是全省重要的農業種植和養殖區。本區濕地生態功能主要體現為調蓄水量和引水排水、降解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對濕地的開發利用主要以圍墾、水產養殖、漁業捕撈等為主。
人口民族
劉莊鎮2015年末總人口為4.32萬人,境內絕大多數為漢族,同時有少數民族的存在。
政治體制
馮銀芳:負責黨委全面工作。
朱曉春:負責政府全面工作,協助負責黨委全面工作。兼管財政、監察、審計、統計、人民武裝工作。
陳安豐:負責人大全面工作。負責重大事項督查工作。
沈韶霞:負責黨群、政法、政府日常工作,協助負責財稅工作。分管政法工作、消防安全工作。分管部門:黨群部門、黨政辦、政法部門。
黃永健:負責鎮村經濟、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分管招商引資、全民創業、項目建設。分管部門:經貿中心、招商局、項目辦。
曹永新:負責民政、信訪穩定、項目服務工作。分管民政、殘聯。分管部門:民政辦、殘聯、信訪辦、司法所、綜治辦、老齡委。
申友益:負責工業企業運行、企業服務、外向型經濟、安全監管、培植定報企業、市場監管、環保、生態等工作。分管金融、供電。分管部門:經貿中心、安監站、供電所、金融部門。
楊銀珠:負責全民創業工作。負責科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葛余美:負責農業農村工作。分管新農村建設、農業現代化、統籌城鄉發展、發展高效農業、土地流轉、土地增減掛鈎、農村財務管理、農村規費徵收、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機安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改廁。分管部門:農口各部門、國土所、新農辦、水務分公司。
黃 斌:負責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電子商務、旅遊、項目服務工作。兼區招商十一站常務站長、鎮招商一局局長。
楊麗華:負責宣傳工作。分管計畫生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紅十字會、學校安全工作。分管部門:計生中心、文化站、廣電站、影劇院、衛生院、各學校。
陸 鋒: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協助負責重大事項督查工作。
王 婧:負責組織人事、工會工作。分管機關黨支部、關工委、老促會、老幹部、老齡體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分管部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
葛 棟: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兼任鎮招商二局局長。
蔣元林:負責人武工作、城鎮化建設工作、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分管城鎮建設、城鎮管理、交通、農路建設、人民防空、建築安全等工作。分管部門:村建中心、居委會、城管隊、環衛所、村整辦。
顧興東:負責政法工作、發展總部經濟、綜合治稅工作。分管部門:政法部門、綜合治稅辦。
季順吉:負責統戰工作、協助負責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工商聯、民族宗教、政協聯絡組、檔案、黨史、鎮志、通訊信息等工作。分管部門:黨政辦。
經濟概況
劉莊鎮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5億元,同比增長9.7%;全口徑財政預算收入1454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28元。
人文建設
神話傳說
化土山,悽美傳說水濂洞。
這裡的紫雲仙子也有說是七仙女的。王母限期七日內不回天庭,就貶在人間,通過七天七夜的斗惡龍,雖已征服了惡龍,卻也回不了天庭,化作紫雲山,留在了雲溪,也就是今天的劉莊。
文化景點
紫雲山:
傳說很久以前,茫茫海邊的劉莊,有一條惡龍行兇吃人,紫雲仙子知道後,決心為民除害。她與惡龍鬥法整整七天七夜,後來紫雲仙子化成一座土山,終把惡龍鎮住。為此,後人就把這座土山叫做紫雲山。其實,這土山本是元末山東行省左丞顧原的陵墓,占地10.66畝。明萬曆二十五年 (公元1597年),在陵墓土山上建道觀三官寶殿。清乾隆年間改為佛寺,稱紫雲禪林,俗稱紫雲山。紫雲山傳至第九代住持法師時,一分為二。東側是紫雲禪寺,和尚誦經,西側是水月庵,尼姑修行。清光緒年間,住持雲峰法師又在庵前建了聽秋閣。劉莊居士高鶴年"以重修山寺為己任,登山涉水,踏破芒鞋",多方勸募,大加修建。至清末宣統年間,先後建成紫雲正殿、紫雲偏殿、藏經閣、閱經室、千華台,共有殿宇150餘間,新塑佛像百餘尊。從此,劉莊紫雲山聲名遠揚。清人葛瀛瀾形容是:遙望崇宮,雲霞燦爛;拾級登臨,曲折逶迤;近窺殿宇,金碧輝煌;蒼松翠竹,環繞四周;晨鐘暮鼓,聲揚數里;憑樓遠眺,可以望海隅之日出。
紫雲山的山門,是白玉石砌成,鐫有"紫雲禪林"四個斗大金字,兩尊石獅,威嚴屹立。南樓內,靈官佛似笑似泣,韋陀佛面北而立。人們拾級登樓而上,越十三級台階,放眼又是平地。穿過大天井,繞過塔式香庫,再登九級台階,就到紫雲正殿,亦稱三官寶殿。此殿有三層飛檐,高聳入雲,每層飛檐四角,均懸掛銅鈴,風吹叮嚀作響。屋脊葫蘆寶頂,用黃銅鑄成,金光耀眼。殿中供奉元帝、武帝、文帝三尊佛像,俗稱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皆木雕泥塑,金心銀膽,身高丈許,赫赫威嚴。兩旁分列十二尊佛像,雷公、電母、風婆、雨司等,為彩色木雕泥塑像,仰不見頂。東側是念佛堂,殿宇三進,內塑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六十甲子等佛像,還有海島、龍宮、水濂洞、千華台,奇神怪鬼,千姿百態,或仰、或臥,或坐,或立;或喜,或怒,或笑,或啼,一睹容顏,令人毛骨悚然。藏經樓下閱經室內,敲擊木魚誦經之聲,不絕於耳。
西側是水月庵,殿宇四進。主要供奉觀音佛像。這裡有"聽秋閣",依山傍水,曲徑通幽,夏秋季節楊柳依依,清風習習,荷香撲鼻,蛙聲陣陣,充滿詩情畫意,官紳商旅爭相遊覽,別有一番情趣。每當夕陽西下,落日的餘輝灑滿紫雲山,山色更為壯麗。清代進士朱彭壽有詩云:紫雲山寺依晴空,小市人煙一望中。如是夕陽西下候,亭台樓閣半山紅。乾隆年間,興化知縣郭崇規亦有《賦紫雲山詩》云:鳴鳩聲送片帆閒,蟹籪漁村罨畫間。一夜雨晴春水活,菜花黃遍紫雲山。這些詩只寫出了紫雲山的自然風光,卻未能反映紫雲山是香火鼎盛的佛家聖地。其實,
紫雲山的佛事活動在史書中早有記載:紫雲山每逢廟會、齋日,尤其是春節、元宵佳節,多少善男信女,北自山東、南自蘇杭,千里跋涉,前來燒香拜佛,車馬舟楫絡繹不絕。燒掛香者,上身赤膊,下著紅褲,腳穿草鞋,頭扎黃元(紙),背上刺滿紅綠絲線的繡花銀鉤,雙臂手撐紅漆小棍,手腕上吊著銀鉤,下掛小香爐,燒著貢香,一步一步走來;燒磕香者,沐浴更衣,手捧香爐,三步一拜,口誦"阿彌陀佛",一直磕到廟前……廟內鐘鼓齊鳴,山門大開,紅男綠女香客摩肩接踵,三教九流人士紛至沓來。方丈和尚身著大紅袈裟,眾僧身穿黑色袈裟,登壇誦經,圍觀百姓人山人海。與之同時,劉莊鎮內,香店林立、車水馬龍,茶館酒肆、顧客盈門,相命卜卦、擺攤設點,攔路乞討、熙來攘往。
然而,抗戰期間,日軍101師團佐藤支隊、南部襄吉旅團相繼盤踞紫雲山,山上碉堡林立、山下鐵網鎖溝。繁榮的劉莊鎮毀於一旦,神聖的紫雲山成為日軍殘殺中國人民的屠場。抗戰勝利後,紫雲山重見陽光,可國民黨反動派又點燃了內戰烈火,終於毀掉了紫雲山。紫雲山自明萬曆年間興建,至1946年毀於戰火,歷時349年,至今紫雲山遺蹟尚存。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已移至烈士陵園門前。紫雲山萬壽橋飛跨夾溝,依舊如故;36個欄桿分列左右,石刻各種圖象和資助者姓名清晰可見。橋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對石雕龍頭從橋底伸出,口含玉珠,吞雲吐霧。四個龍頭下有兩副石刻對聯。東邊一副對聯是:萬福來朝天台有路;胞輿為懷眾生普渡。西邊一副對聯是:山寺雲停傍三元而賜福;水流月涌證萬象之皆空。如今,紫雲山舊址上建起了劉莊中學。每當風和日麗之時,陽光普照,波光粼粼,橋頭溪畔,書聲琅琅。東側通榆路車輛如梭,西側串場河汽笛長鳴,南首劉莊鎮小市繁華,北邊友誼村稻香四溢,仍然是一幅田原風光。
劉莊淨土院:
劉莊淨土院,位於大豐市劉莊鎮,俗名劉莊貞節院(貞節婦女淨土安老院),由高鶴年居士以自家房屋為基礎,在各號人士資助下於1921年創建起來的。建有山門、前廳、大殿 (法堂)、延壽堂、祖堂、養心堂、歸圓堂、功德堂、客堂、齋堂、東關房和西關房計110間,占地8畝多。
四期工程"高鶴年居士紀念館"正在籌劃之中。高鶴年居士的嫡傳弟子王光鉞和孫勤分別擔任了淨土院院長和副院長。這裡四面環水,有一座九蓮橋通外,是蘇北地區一座享有盛名的女眾道場。
劉莊淨土院為大豐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內西側偏南“高鶴年居士舊居”(趙朴初題寫,即大覺精舍)為鹽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橋:
1987年6月15被大豐市人民政府命名(大政發[1987]44號)。又名“山橋”或“紫雲山橋”,重建於民國三年,1988年經江蘇省文物處專家考證鑑定,萬壽橋不但結構精巧,造型奇特,而且建築藝術也十分精湛,為江淮里下河地區所罕見,經過大豐市人民政府和大豐市文化局組織搶修,目前此橋狀況良好。
特色美食
劉莊麻辣雞:
劉莊麻辣雞始創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創始人是劉莊的陸啟榮。
建國初期,陸啟榮創辦陸氏滷菜店,以薰燒滷菜為主,麻辣雞是其中的一個品種,由於麻辣雞鮮、香、麻、辣,口感獨特,生意十分紅火,學藝的人接踵而至,陸續發展戚氏、周氏等滷菜店。
1990年,劉莊街道辦為了整合資源,壯大飲食業,將個體滷菜店集中起來,創辦了劉莊美味滷菜店,後改名為劉莊食品廠,由陸啟榮的二兒子陸建權領銜生產“劉莊牌”麻辣雞,先後獲得鹽城市名牌產品、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第二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銀獎等稱號。步入市場經濟後,劉莊食品廠逐漸解體,又回到以家庭作坊形式生產麻辣雞的時代,各家廣為接受學徒工,劉莊的麻辣雞的製作工藝得到了廣泛傳承和光大,單劉莊鎮區就有滕氏、汪氏、束氏、卞氏、王氏、董氏等十幾家麻辣雞生產作坊,周邊地區則數以百計,覆蓋周邊的鄉鎮。
劉莊麻辣雞選料嚴格,工藝考究,香氣撲鼻,肉質細嫩,皮脆脫骨,鹹淡適宜,麻辣得當,百吃不厭。凡品嘗過劉莊麻辣雞的人都會感嘆:正宗不過麻辣,怪異不過鮮香。其製作過程大致為:選擇優質正宗的土雞或三黃雞,經斬殺、清雜、漂洗後泖水,然後用滷汁(秘方)蒸煮兩個小時左右,要求內面雞肉可脫骨,外表形狀不變,然後出鍋冷卻,消毒後真空包裝。
教育機構
劉莊鎮中心國小
劉莊鎮第二中心國小
劉莊中學
劉莊第二中學
社會事業
招商引資
劉莊鎮始終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方略,不斷升溫加壓,創新招商舉措,加大工作力度,實行專業招商、領導招商、以企招商、以商引商多措並舉,形成了持續招商的濃烈氛圍,全年新招引7個千萬元以上項目,新開工億元項目2個,竣工億元項目1個。2015年招引投資6億元的源源山富項目,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
城鎮建設
劉莊鎮實施城鎮建設四大類21項工程。總長度3.2公里的204國道立面改造工程順利推進,已完成一期500米改造出新,新疆大廈12層大樓主體工程全部完工,新建創意遊園、雙豐遊園,為鎮區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投資600萬元對鎮區內紫林路、中心路、竹園路、振興路、萬壽路等主要道路進行路基維修、路面出新。整治后街小巷道路,新修下水管道3800米。新增鎮區路燈22盞、花廂40個。拆除違章建築189戶5093㎡,提升了集鎮綠化、亮化、美化水平。
幹部工作
劉莊鎮立足農村幹部的實際需要,本著“靈活多樣、注重實效”的原則,分層次、多渠道地做好新支部班子的培訓工作。劉莊鎮首先組織了一次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91個村黨支部成員全部參加,重點學習十七大精神和強化改革、發展意識,增強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重點抓好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在鎮委黨校舉辦了為期3天的培訓班,重點抓好為民服務的宗旨、民眾觀念和廉潔勤政教育,著力解決好服務意識不強、不公不廉的問題。進行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農村實用技術等,抓好農村政策、法律知識和村務管理知識的學習,解決好執行政策隨意性大、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同時,加強對市場經濟知識、農村實用技術的學習,提高村幹部帶領民眾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遠程教育
大豐區劉莊鎮黨委高度重視遠程教育網路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努力把遠程教育接受點建成公共信息的發布點、實用技術的示範點和農民增收的支撐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把遠教接收點建成公共信息的“發布點”。組織黨員幹部收看遠教節目,瀏覽相關的網站,直接、快捷地了解各級黨委、政府關於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安排部署,及時掌握各地農產品價格行情,發布本地農副產品資源,加快產品銷售。龍心村農民經紀人陳萍通過遠教網路,準確掌握禽蛋市場的價格信息,提高了應對市場風險能力,現擁有4輛貨車,年收入達10萬元。新橋村農民經紀人黨支部及時組織農民經紀人定時收看市場信息,掌握糧食市場行情,年成交量達3000萬噸,推動了“農”字號加工企業的蓬勃發展,部分企業成為國內知名企業的原料供應基地。二是把遠教接收點建成實用技術的“示範點”。
科技示範新局面
劉莊鎮已形成了“黨員當頭雁,遠教做紅線”的科技示範新局面。建成村黨員季順德通過遠程網路收看炕孵技術課件後,年炕孵的雞、鴨、鵝等家禽在十萬隻以上,成為炕孵能手。雲溪居委會退休老支部書記陸潮元通過收看遠程教育節目,有效解決了黃瓜秧根部容易受病的問題,使每個黃瓜大棚增收7000多元。在他的傳授下,該村160戶蔬菜種植戶都掌握了這種新技術,年增收150多萬元,並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320戶農戶加入合作社,實現了蔬菜產品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三是把遠教接收點建成農民增收的“支撐點”。為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的致富能力,劉莊鎮根據各村發展“一村一品”需求及時組織種養方面的科技片,下載相關的教學課件供黨員民眾學習,同時利用遠教平台加強對農村廣大黨員幹部的網路知識培訓,提高他們利用網際網路致富能力。競賽村養蠶大戶束必江年養蠶達85張,年收入達7萬元,成為養蠶專業能手,他的養蠶經驗還被南農大研究所專門調研並在全國推廣。
全鎮累計流轉土地3.3萬畝,涉及農戶8013戶,轉移農村富於勞力從事二、三產業,增加了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全鎮村集體經營收入年增加210萬元。投資6000多萬元,實施建成良好村土地整治項目、東方、新橋村農發項目、農路項目、危橋改造等重點工程,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方便民眾生產生活。大力開展 “3+1”工程、村莊環境整治活動,村莊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新增農村改廁1000戶,生活垃圾實現了規範化處理,河道、路道實現了管理常態化,亂堆亂放得到了有效整治,農田林網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生態環境顯著好轉。
污染普查工作
在劉莊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4月份以來,江蘇省大豐市劉莊鎮按照“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求,紮實抓好該鎮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到目前為止,劉莊鎮共完成工業污染源普查表188份,三產污染源普查表22份,按照時序進度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了該鎮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務。
劉莊鎮的做法是:一是領導重視,成立組織。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推進會結束以後,鎮長王國平同志專題聽取了分管領導的匯報,在全鎮召開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專題會辦會議和污染源普查工作動員大會,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鎮長為副組長的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從各有關部門抽調了工作責任心強的21名普查員,落實到村、街道辦和居委會,由於領導重視,為該鎮污染源普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為提高全鎮廣大企業負責人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意識,該鎮通過會議宣傳、鎮廣播站自辦節目宣傳、深入企業宣傳,由於宣傳到位,做到了所有普查對象都能積極參與,如實填報,促進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是措施紮實,保證質量。為保證該鎮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質量,劉莊鎮參加市培訓班的4名同志集中兩天時間進行了業務研討,分6個不同的企業類型先進行試填表,填好後送市污染源普查辦初審,解決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難點問題。劉莊鎮還將抽調的21名普查員集中到鎮政府進行了短期培訓,21名普查員深入到全鎮12個村、5個居委會的有關企業填表。由於普查登記前的基礎工作做得紮實,做到了應普查對象全部普查到位,保證了全鎮工業污染源、三產污染源按時保質的登記到位,並順利通過了市污染源普查辦的審查。
三產經濟
劉莊鎮境內現代物流加快發展,瀚傑物流項目開工興建,紫雲邦物流項目新引進物流企業多家,完善設施功能配套,區域物流中心建設初現成效;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良好,推動企業電商套用,企業實現電商銷售額1.55億元。友誼村成功申報省級電子商務示範村。成立鎮級電商中心,吸引項目入駐開展電商業務,發展村淘服務站7個。總部經濟盤大做強,實體化、規模化運作,不斷加大對鎮級財稅的貢獻份額。
統籌發展
全鎮累計流轉土地3.3萬畝,涉及農戶8013戶,轉移農村富於勞力從事二、三產業,增加了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全鎮村集體經營收入年增加210萬元。投資6000多萬元,實施建成良好村土地整治項目、東方、新橋村農發項目、農路項目、危橋改造等重點工程,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方便民眾生產生活。大力開展 “3+1”工程、村莊環境整治活動,村莊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新增農村改廁1000戶,生活垃圾實現了規範化處理,河道、路道實現了管理常態化,亂堆亂放得到了有效整治,農田林網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生態環境顯著好轉。
改善民生
劉莊鎮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民生工程的重點。新增就業652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合作醫療參保率達百分之百,為1300名企業職工進行健康體檢。辦理髮放社保卡1.2萬份。新增低保戶8戶14人,為29名大病農民辦理醫療救助17萬元,幫扶6名困難大學生入學經費1.8萬元,修建危房35戶2100㎡。新建、改建公廁4座,重建劉莊農貿市場,新建2400㎡鋼架大棚,已投入使用。紮實開展秸稈“雙禁”工作,大氣環境、水環境有效保護。新建農路35公里、農橋92座,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了12個村衛生室提升。農村環境整治實行常態化管理,植樹綠化25萬株,村莊綠化覆蓋率40%以上,提升了居民居住環境。
資質榮譽
劉莊鎮是國務院六部委命名的全國重點鎮,鹽城市確定的50個重點鎮之一,大豐區確定的統籌發展試點鎮和市區衛星鎮。2011年召開鎮十六次黨代會,確定了“打造兩化明星鎮、市區衛星鎮,衝刺大豐一檔鎮、鹽城三十強”的目標定位,選舉產生了新的一屆黨委會。 2011年,榮獲大豐市委、市政府綜合先進獎、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工作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獎、服務業與旅遊業工作獎、精神文明建設獎、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獎、創新型城鎮建設工作獎、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獎。
大豐“好人”
2015年3月29日,一輛滿載桔子的山東籍大卡車在劉莊鎮境內側翻,30噸桔子散落滿地。附近素不相識的劉莊居民紛紛伸出援手,幫忙撿拾桔子,經過10個多小時的緊張忙碌,1100箱桔子全部收回,一箱都沒少。熱心民眾的凡人善舉,傳遞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桔子故事”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人民網、新華網等50多家媒體紛紛報導點讚。
著名人物
高鶴年,名恆松,號隱塵又字野人,別號終南侍者、雲山道人、雲溪道人。1872平9月14日出生,祖籍安徽貴池,後世遷興化,復移劉莊定居。建國後,任中國佛教協會一屆理事,江蘇省一屆人大代表。1962年1月2日圓寂,終年九十一歲。他是近代著名居士,一生以扳依正覺和普度眾生為己任。高鶴年酷愛祖國大好河山,數次出遊,穿芒鞋、披蓑衣,冒寒暑、忍饑渴,北走幽燕,南下滇黔,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行,歷時35年。先後遊覽了116座名山,並一一作錄,寫成《名山游訪記》,因其史料翔實,圖文並茂,成了研究山川地理,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人們稱他為"徐霞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