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耘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劉耘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劉耘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耘華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文貝: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輯刊)主編。兼任全國比較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出版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比較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在國內比較文學界享有良好學術聲譽。學術成果頗為豐贍,先後出版了學術專著《詮釋學與先秦儒家之意義生成》(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詮釋的圓環:明末清初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解釋及其本土回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006年)、《依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回應天主教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中西文學與詩學關係的實證和詮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在《北京大學學報》、《世界宗教研究》、《外國語》、《光明日報》(理論版)、《學術月刊》、《中國比較文學》以及《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台灣)、《道風》(香港)、《文化雜誌》(澳門)等海內外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學術年鑑》等刊物大篇幅轉載。

2006年6月,劉耘華老師從首都師範大學來到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工作。現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他被評為上海師範大學第2屆“青年學者”,並成為上海市比較文學專業學術創新團隊負責人。

I.出版學術專著:

1.《詮釋學與先秦儒家經典之意義生成》(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2.《詮釋的圓環:明末清初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解釋及其本土回應——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學術文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1)

3.《倚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應對天主教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

4.《中西文學與詩學關係的實證和詮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10)

II.參與主編:

1.《新編比較文學教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2001,獲湖南省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

2.《簡明比較文學教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013,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3.《當代比較文學與方法論建構》(全二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5.1)

III.主要學術論文:

1.《從語言視角看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錯位現象》,《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

2.《翻譯文學體系化:一種可能的趨向》,《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

3.《文化視域中翻譯文學研究》,《外國語》,1997(2)。

4.《文化視域中的中外文學關係研究——從<中外文學比較史1898-1949>談起》,《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5.《<論語>的意義生成方式初探》,《浙江學刊》,2000(5)。

6.《“遊戲”與“對話”:隱喻的詮釋學》,《國外文學》,2001(1)。

7.《中國詩學發生時期的“象”與“形”》,《文史知識》,2001(1)。

8.《孔子的詮釋立場研究》,《東方叢刊》,2001年(2)。

9.《作為意義生成方式的“問與答”:孔子與蘇格拉底》,《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第3期。

10.《孔子對對中國古代傳統的雙重解釋》,《中國文化研究》,2002(夏之卷)。

11.《先秦儒家詮釋學的問題向度》,《學術界》,2002(1)。

12.《<孟子>的詮釋立場》,《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1)。

13.“中西比較詩學如何可能”,《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3(2)

14.“利瑪竇等早期傳教士的學術傳教策略及其文化意義”,《天津社會科學》,2003(6)。

15.“明末清初入教儒士的‘新人’意識及其文化意義”,《天津社會科學》,2005(2)。

16.“明末清國中西文化關係研究之反思”,《北京大學學報》,2005(4)。

17.《“明末清國中西文化對話論”質疑》,《光明日報》(理論周刊)(2005/7月/19)

18.“利安當《天儒印》對《四書》的索隱式理解”,《世界宗教研究》,2006(1)。

19.“評《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中國比較文學》,2006(3)。

20.“詮釋學與中國古代詩學的現代詮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21.“雜糅的信仰與情感世界——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許纘曾再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8(4)。

22.“徐光啟姻親脈絡中的上海天主教文人:以孫元華、許樂善二家族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09(1)。

23.“比較詩學的本土生成”,《東方叢刊》,2009(1)。

24.“清初寧波文人的西學觀:以黃宗羲為中心來考察”,《史林》,2009(3)。

25.《依“天”立義:許三禮敬天思想再探》,《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台灣,2009,A&HCI刊物)

26.《評<中西文化交流史>》,《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台灣,2009,A&HCI刊物)

27.《行旅中的精神求索者:吳漁山之信仰嬗變探析》,《道風》(香港,2012,A&HCI刊物)

28.“清初‘程山之學’與西學:以謝文洊為中心"《史林》2011(1)。

29.“謝文洊與西學”,《中國比較文學》,2011(3)。

30.“菸草與文學:清人筆下的‘淡巴菰’”《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2(3)。

31.“清代前中期東吳文人與西學(上)”,《基督教文化學刊》,2013/07。

32.“清代前中期東吳文人與西學(下)”,《基督教文化學刊》,2013/12。

33. “晚明西方文學漢譯研究的扛鼎之作——評李奭學著《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中國比較文學》,2013(3)。

34.《“清掃通向中國的道路”:郝大維、安樂哲中西文化比較方法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2013(6)。

35.《天主教東傳與清國中國文人的知識重構:以“敬天”風潮為中心》,《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1)。

36.《漢學視角與中西比較文化方法論的建構》,《中國比較文學》,2014(2)。

37.《孫景堯先生與新時期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中國比較文學》2014年第3期。

38.《“敬天”與“成人”:清初太倉文人的道德踐履新探》,《比較經學》2014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