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閣

劉翔閣

劉翔閣,字集雲,1893年出生,法庫縣法庫鎮人。1938年秋,劉翔閣在北平西郊參加了鄧華、宋時輪領導的平西八路軍挺進軍,歷任衛生幹事、參謀、營長、管理科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劉翔閣在華北軍區野戰醫院任協理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翔閣,字集雲,1893年出生,法庫縣法庫鎮人。高小畢業後,到東北軍當兵,後晉升為連長並被選送到奉天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他被提升為營長。

“九一八”事變後,劉翔閣隨部隊移駐錦州。當日本侵略軍進犯錦州時,劉翔閣與其部下秘謀參加當地的抗日義勇軍,事發後被撤職。

1932年6月,劉翔閣在法庫、昌圖、康平一帶通過串聯親友,招募義勇軍數百人.舉起抗日大旗,並率部東進。在擊退昌圖日偽河防軍之後,一鼓而下攻取金家屯。此時義勇軍的步、騎兵發展到800多人。接著,劉翔閣遂去北平請求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收編。經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軍事部決定:任命劉翔閣為東北抗日義勇軍第十五軍副司令兼第一支隊司令。劉翔閣回到昌圖縣通江口後,即聯絡當地的抗日組織,正式成立東北抗日義勇軍第十五路軍。之後,該軍向東挺進到遼河左岸,與昌圖縣日偽警察隊200餘人激戰3個小時,全殲日偽警察隊,繳獲大批武器。日本守備隊聞訊後,糾集了全縣日偽警察600餘人來犯。劉翔閣指揮義勇軍分兵合擊,粉碎了日偽軍的“進剿”。同年8月下旬,義勇軍第十五路軍一支隊將竄入通江口的日偽軍層層包圍在廣源達燒鍋院內。日偽昌圖縣縣長懾於義勇軍的強大攻勢,接受了一支隊提出的通江口劃歸收復區等四項條件。

1932年9月初,劉翔閣率部圍攻法庫縣城,並向日偽縣公署提出要資助義勇軍抗日等三項條件。日偽法庫縣縣公署表面接受劉翔閣提出的三項條件,暗中派人到內蒙通遼求援。不久,日偽蒙古騎兵隊前來法庫增援,劉翔閣部接受遼北專員指令撤到康平縣境內活動。後在哈爾沁屯一帶遭日偽軍圍擊而失勢。由於形勢日趨嚴峻,加上臨近冬季和軍需物資短缺,該部抗日義勇軍化整為零活動,劉翔閣等人化裝潛入關內,到北平向東北“救國會”匯報遼北戰事。

1933年5月,劉翔閣去張家口參加馮玉祥組織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在該部三十軍任團長。不久,同盟軍失敗,劉翔閣又加入駐平西的馮占海(原吉林省抗日救國軍總司令)國民黨暫編六十三軍九十一師(原抗日救國軍改編的),任師參謀長。1935年,劉翔閣離開馮占海部,繼續尋找抗日救國出路,到北平西郊農村以當教師為掩護,與中共地下黨聯絡。

1938年秋,劉翔閣在北平西郊參加了鄧華、宋時輪領導的平西八路軍挺進軍,歷任衛生幹事、參謀、營長、管理科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劉翔閣在華北軍區野戰醫院任協理員。

1950年,劉翔閣隨華北軍區醫院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初,在大同江一次戰鬥中負傷,回國治療,傷愈後回北京軍區。後來劉翔閣轉業到北京電線廠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劉翔閣因抗日時期所領導的抗日義勇軍被誣陷為“土匪”,受到殘酷迫害而致病。

1970年2月26日,劉翔閣病逝於北京,終年77歲。

1978年,劉翔閣得到落實政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