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
1994年劉繼和由企業廠長走上縣總工會主席工作崗位。10多年來他以執著的敬業精神,為彰武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獻計出力;以深厚的感情,為特困職工排憂解難,辦實事、好事;以與時俱進的意識,敢為人先,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展示了新時期工會幹部的嶄新風貌。
人物事跡
——服務大局,為彰武經濟發展獻計出力。
彰武是省級貧困縣,經濟發展比較滯後,如何走出經濟的困境?這是劉繼和常常思考的一個課題。他想經濟不振興,工會難以發展,沒有職工,何謂工會。基於這種想法他自覺地把工會工作融入經濟工作之中去研究、去運作。2002年彰武縣委確立了建設“五以三強縣”的經濟發展思路。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彰武經濟的重要工作、當時劉繼和正在瀋陽東陵區掛職任副書記,在瀋陽地區,他廣泛宣傳彰武的優勢、廣泛地收集經濟發展信息、廣泛地結交商界朋友,他用自己的執著、真誠和坦率的人格魅力感動了一些人,使身居瀋陽的商企老總紛紛到彰武考察、尋求合作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繼和的努力下。幾經考核論證之後,瀋陽新元建設集團投資6500萬元,建成了彰武縣第一個“花園式”小區——柳馨家園。小區的建成為老城彰武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劉繼和任過企業廠長,有較強的經濟頭腦、較高的經營理念。哪個企業遇到難題都願找他出謀劃策。彰武東達澱粉廠是彰武生產能力最大的企業。由於資金周轉不暢,被迫停產。劉繼和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二赴鞍山,三去瀋陽、鐵嶺為東達澱粉廠重新啟動生產而奔走,並主動與金融部門協調資金200萬元,為企業找到了一線生機。彰華水泥廠是個民營企業,廠長張連貴經常到工會與劉繼和探討經營理念。企業經營管理等問題。他說“工會是職工之家。劉繼和就是我們的“大家長,有事我們願和他商量”。
劉繼和認為要發展經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為了最大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縣總工會從提高職工的自身素質入手,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以“提技能、創效益、增收入、建小康”為工作目標的“十五”立新功,創偉業活動。2004年以民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為切入點,開展了“縣長杯”技能大賽18次;職工提合理化建議3100條,實現雙增雙節4100多萬元。通過開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動,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情系職工,為特困職工排憂解難辦實事。
劉繼和在出任縣總工會主席之前,曾歷任工業局黨委副書記、水泥廠廠長,他懷著對企業、對職工的深厚情意,滿腔熱情地為職工辦實事,好事。
2004年一月,眼看就要過春節了,可是在縣熱電廠退休職工、省勞動模範白傑的家裡卻沒有一絲“年味”。白傑站在屋裡望著地上、炕上那一棵棵頂著房梁的柱子,雙眼發獃,房子都要塌了,哪還有心思過年。然而,令白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是劉繼和主席帶著“年貨”來看望他了。看著白家的窘境,劉繼和心情十分沉重,他對身邊的工會幹部說“老白是對社會有著突出貢獻的人,他的事咱不能看著不管,先租兩間房讓他搬進去,以後咱們再想辦法解決住房問題”。這樣由工會出資為老白租了房屋,隨後通過勞模協會籌集7000多元,為老白買了兩間寬敞明亮的住房。感動的白傑逢人就講“今生沒想到會遇到劉繼和這樣的大好人”。
縣總工會開展的聯心幫萬家活動。每年都要走訪上百戶特困職工,每次走訪回來,劉繼和的心裡都會產生一次震撼。他常常的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大多數的貧困家庭,基本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因病至貧,單靠“輸血”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必須變“輸血”為“造血”,要治標與治本雙管齊下。
特困職工關桂榮是位淋巴癌症手術治癒者,丈夫患有心臟病,家裡生活非常拮据,為了餬口想開一個小吃部,一天上午,她來到工會,來請劉繼和幫忙給通融一下稅費問題,下午劉繼和就派人到關家了解情況,得知關家只有借來的兩張破桌子和幾個小方凳,開飯店真是異想天開。然而,劉繼和卻被關桂榮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他當即表示對這樣的特困職工要給予大力支持,隨後派人為關家購置了開飯店所用的器具,先後拿出1000元作為啟動資金。關桂榮的飯店開起來了。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她特意為縣總工會送去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工會娘家親,三助暖人心”。
關桂榮脫貧的事給劉繼和深刻的啟發,他表示特困職工只要有能力自主創業,工會都要扶上馬,送一程。於是,付玉萍養豬劉繼和送去關愛;王玉華辦服裝店劉繼和前去慰問;董亞學家遭到不幸,重新創業,劉繼和給予支持……這一樁樁、一件件幫扶濟困的故事不勝枚舉。一個個困難職工家庭在縣總工會的幫助下,在劉繼和的關愛下又重新開始了創業之旅。
為了使更多的下崗職工謀求到一個新職業,減輕社會再就業壓力,劉繼和經過一番思考和論證,創建了“一加以群”就業模式。也就是扶持培育一個創業帶頭人,帶動一批弱勢群體就業。這項全新的方法,在“柳馨家園”開辦的“風采家政服務中心”得到了驗證,有20餘名下崗職工重新就業。這種就業新舉措,已在全縣得到了推廣及套用。
劉繼和說:“職工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職工利益的,我們工會都要管”。由於歷史的原因,縣糖廠、絨織廠等幾家停產放假職工因養老保險問題上訪縣政府,有一些職工言辭比較過激,劉繼和得知後,馬上趕到縣政府,耐心地做解釋工作,詳細地了解情況,然後,他對職工代表說“你們的遭遇,我十分同情,有問題大家商量解決,相信我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劉繼和根據職工的意見,決定代表職工同有關部門“對話”,最後,雙方達成共識,使1000多名職工養老保險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事後職工反映說是劉繼和為我們解決了多年大難題。
——創新思路,促進工會工作上水平。
劉繼和主席是位愛學習,好思考的領導者,遇事總愛琢磨琢磨,知天命的年齡和十幾年工會工作經歷,使他深深認識到工會要發展,首先要創新思路,必須靈活運用“借權發展,借力壯大,借腦創新”的工作模式,跳出工會的圈子,研究工會的工作,使工會工作在創新中求發展,提檔次,上水平。
思路一變天地寬,劉繼和首先把著眼點放在非公有制企業上。彰武縣國有、集體企業大面積改制,非公有制企業大量湧現,勞動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抓好非公有制企業建會工作,是落實全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必然要求。劉繼和主席主動爭取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分階段,有步驟地抓了非公有制企業的建會工作,首先根據本縣和民營企業門類多、規模小、攤子散的特點,抓了行業建會工作,按照區域,行政隸屬關係和行業分類,在工商局組建了商飲服務業工會聯合會?在林業局組建了木板加工行業工會聯合會?在國土資源局組建了非煤礦山等5個工會聯合會,消滅建會死角。全縣具備條件的168家非公有制企業中已有163家建立了工會組織,職工入會率達到90%。市總工會高度肯定了彰武縣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組建工會的作法,在彰武縣召開了現場會。當同行們問及劉繼和在這方面的經驗時,劉繼和面授秘訣就是“交朋友,辦真事”。的確,如今民營經濟發展勢如破竹,這些業主一方面對建會工作認識不足,另一方面他們在發展中有許多困難需要幫助。繼和主席是廠長出身,對企業情況熟,感情容易溝通,指導工作到位,深得民營企業廠長經理的信賴。為了給民營企業發展搭建平台,縣總工會每月都要召開一次民營業主懇談會,並邀請縣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給民營業主創造了了解、溝通、對話的機會。根據民營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缺乏的情況,工會還通過人才庫把人才信息介紹給民營企業,輸送了大批企業急需人才。
民營企業發展了,他們沒有忘記回報社會。劉繼和立即幫助牽線搭橋,在工會組織下,先後開展了民營企業“扶持特困職工活動”、“為環衛工人獻愛心活動”、“為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活動”、“支持縣城文體賽事活動”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取得了為社會解困,為民企樹碑的雙贏效果。
為了把“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任務落到實處,樹立工會形象,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加快建設和諧步伐,劉繼和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組織,開辦了“會員醫院”、“會員超市”、“會員商場”,使會員享受到優惠的待遇?找到了做主人的感覺。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吸引力。經過思路創新,工作創新,彰武縣的工會建設提升了水平上了台階。全縣有4580名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加入了工會,入會率達到了90%;民營企業回報社會?安置下崗職工1000名,建立再就業基地25個,拓寬了就業渠道,緩解了社會壓力。從中我們也讀懂了劉繼和主席情感外交的奧秘。幾番耕耘,幾分收穫。
劉繼和忘我工作精神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業績?得到了組織上的肯定和褒獎,先後7次被省工會評為先進工作者,並於2003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稱號, 3次被市總工會評為“競先爭優”先進個人並獲得市勞模榮譽。應該說,獲此殊榮對於劉繼和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眾望所歸的,用一句老工人的話:“這樣的主席夠格”。成績和榮譽並沒有使劉繼和放慢腳步,因為他知道,今後的路更長,目標更宏偉,前景更廣闊,一座座新的高峰正等待著他去努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