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白-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

內容介紹

《中國近現代名畫集:劉知白》知白先生的畫完全忘了功利和欣賞者的存在,長達數十年的隨心組合、變異、點染中,聽不到一點回聲,始終堅持著繪畫。孤獨使他沉默,沉默又反過來深化了他的孤獨。於是從被迫孤獨到安於孤獨,等到晚年他玩弄孤獨,欣賞孤獨,並且用大孤獨戰勝了小孤獨的時候,才初步完成了他的繪畫和人生。先生終生沒有把寂寞推開,可以說是忠貞不二的“生死戀”。50年來,被寂寞淘汰的畫家難以數計。有些人在第一個寂寞面前就倒下了,很多人在被迫寂寞中存活下來但卻喪失了個性。先生沒有被時光淘汰,除了要感謝這“冷遇”,我們還要感激他本人對寂寞的耐力。這是整個民族傳統中,知識分子性格最寶貴的一個側面。作為畫家,先生做了同時代人很少做成的事情,那就是他在生命境界上的探索。畫,具有一種打上他個人烙印的山水精神,在清寒的生存條件面前,保持了人格的獨立和文化的良知。勇敢地放棄,有時候比勇敢地占領更難,先生對待生存與藝術的態度,給予我們的教育比他的畫還要多。知白先生的畫,意境清空靈秀,蒸騰著莽莽蒼蒼的氣息。他比較成功地解決了雄和秀的對立統一問題。歷史上最代表“清雄”的畫家是漸江。他與漸江和尚氣質相通,墨法卻更接近於石濤和髡殘。先生早年對石濤的喜愛,實際上是在尋找自我過程中間的一個過渡性驛站。後來又走出石濤,就是他跟別人學石濤不同的地方。先生研究傳統的路特別地悠遠。從他各個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歷代大家都給過他豐厚蒙養,但不是簡單的再現,而是把大自然、自我和前人的成就,這三者放在一起蒸餾過後,通過他自己審美的淘煉,化合成新的東西。先生對繪畫最初的接觸和喜愛恐怕還是緣於故鄉的鳳畫,而鳳陽那個地方自古就盛行道教,他幼年時隨修佛學的祖父打坐、背誦佛經,得精通書法的外祖父指授,常年堅持每日臨習碑帖,聽外祖父講解經史,拜鄉賢習詩文,他的母親亦誠信佛教,這些無疑都影響了他清空、無為、堅毅、善良等品格的形成。從文化意義,人和自然的關係,人的沖淡無為來看,他的藝術更接近道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